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掌握這一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在學習過程中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還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只有這三個方面的目標共同實施,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
關鍵詞:初中政治;素質教育;體會
素質教育是科教興國偉大戰(zhàn)略的具體實施,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基礎教育的必然選擇。素質教育是在應試教育嚴重阻礙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情況下產生并發(fā)展起來的,是新事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能力、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素質,而且,素質教育在不斷深化、發(fā)展這為我們初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課中實施素質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一、 素質教育從本質上說,首先要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的素質
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道德觀、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對學生來說科學知識越豐富、越深奧,就越需要教師的幫助,社會矛盾越尖銳,價值取向越多樣化,就越需要教師去引導。教師從事教育教學要有過硬精湛的業(yè)務知識,熟悉學科的基本結構和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了解學科的發(fā)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理論的指導。特別是思想政治課,教師要教書育人,擔負起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教師不僅要有充實的知識,而且還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在教學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新時期思想政治課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思想政治課本身體現(xiàn)了多學科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練好內功,綜合運用各種措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知識結構,不能只滿足于“平面的教書匠”,要努力成為“立體型”“學者型”的教師。
二、 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情感性和民主性
成功教學實踐表明,一節(jié)深受學生歡迎的課,無不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政治課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情感教學,其知識只有通過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展現(xiàn)、情緒的感染,去觸及學生的靈魂,激勵他們的心靈,促使他們用行動去捍衛(wèi)真理時,才談得上轉變?yōu)閷W生的信念。而只有當知識轉變?yōu)閷W生的信念時,才談得上道德教育。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此外,思想政治課的網絡教學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課內在的驅動力,使他們更加專心投入學習,“趣學”“樂學”來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冻踔姓握n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初中政治課要處理好與小學思品課、中學語文、史、地等課程的關系?!币虼耍握n要從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全局著眼,在與各科教學的橫向結合中進行講授,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溝通各科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擴展學生的思維。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因此,師講生授的局面必須改變。教師再也不能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而應成為學習的激發(fā)者、引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yǎng)者。教學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教學的時間,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得以更充分的發(fā)揮,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不是被動地接受,而是主動地參與,同時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 引進新觀點超越一般政治課堂教
政治課堂教學的形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內引,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進課堂,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觀察社會,分析時事;二是外聯(lián),讓學生把學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邁出校門、走上社會,開展社會調查,請社會名流講課,使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三是通過與現(xiàn)實生活的對比,鼓勵學生收聽新聞聯(lián)播,瀏覽報紙雜志,組織時事研討,使學生感到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深化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做到政治學科知識和思想教育功能的有機結合。學生通過體驗和探究,了解生活,關注科學,走向社會。只有通過這樣的政治學習,學生才能感受自然、發(fā)現(xiàn)社會、體悟人生,從而培養(yǎng)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判斷、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能力。這樣的政治學習才能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精神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四、 教師要轉變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組織者
現(xiàn)在對教師的考核制度,仍然用“分數(shù)”“成績”“質量”限制教師角色轉變的評價理念來考核教師。評價方案還是老樣子,考核制度依然未變。學校還是熱衷于把學生成績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尺。在傳統(tǒng)考核制度指揮下,教師們不得不沿襲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唯恐學生成績下降抹殺了自己一年半載付出的艱辛勞動。初中政治教學課程改革,其中評價體系的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它關系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敗。所以要想真正調動起廣大政治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以升學率和考試分數(shù)作為評價教師的唯一標準,設計一個比較科學的教師評價方案。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以優(yōu)化學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為根本出發(fā)點,以建立新型的教師評價體系為根本目標,促進教師和諧、健康的發(fā)展。激勵教師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改革單純以分數(shù)評價教學質量的做法,全方位、多層次地實施評價,科學、客觀、公正地評價教師工作。激發(fā)廣大教師揚長避短,促進工作的主動性與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課程改革中去。
五、 解開思想疑點,引導激發(fā)學生走好人生之路
學習——認識——實踐——落實,這是思想政治課教學教育的一系列過程,要使學生實現(xiàn)由“知”到“行”的飛躍,存在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信”,有些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持懷疑態(tài)度,甚至產生逆反心理,認為書本上的例子都是唱高調,書中的道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這就是思想政治課的疑點,要認真分析產生疑點的原因,再找出實際可行的解決辦法,分析原因有二:第一,少數(shù)中學生受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影響,在思想認識上產生了誤解,在實際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兩手抓,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解開疑點,達到信。第二,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一些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如社會上的某些腐敗現(xiàn)象,以權謀私、損公肥私等也毒害我們的青少年一代,思想政治課要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道理引導教育學校走出誤區(qū)、相信教材、相信真理,激發(fā)學生走好人生正確之路。
總之,教學實踐告訴我們,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學的基本出發(fā)點,是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只有充分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并著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簡介:
何杰,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大英縣隆盛鎮(zhèn)同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