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師生交流互動,改變教師“獨角戲”角色,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大學英語教學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注重課堂組織、設計和考評,以期有效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基本特點;組織;考評
2014年復旦大學教授張學新提出新理論“對分課堂”,希望改革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心”的課堂教學,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變教師的“獨角戲”模式,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復旦大學已完成了對分課堂的首輪試點教學,其研究結果證明:對分課堂能有效改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充分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有顯著作用?!皩Ψ终n堂”在課堂上可以靈活使用,并且獲得了較高的認可度,隨后,被推廣至全國各高校。
“對分課堂”的核心理念是:教師擺脫滿堂灌,只用一部分時間講授課程,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分組討論。在授課和學生內化之間有了橋梁,課堂討論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師生交流。實施過程的關鍵是講授后一周的時間(根據(jù)情況調整)再進行討論學習,學生在這兩個過程之中進行自主性學習,完成內化。在大學英語中應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英語教學有極大的改革。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不再從頭到尾自導自演,而是留給學生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用英語交流探討,不再只做聽眾,而是主動參與課堂。對分課堂會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提升學生學習參與度,老師回歸到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的正確定位上。學生有機會同老師交流,老師也可以隨時參與討論,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增多,對英語語言的學習有重要作用,可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可改善學生“啞巴”英語的狀態(tài),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將會改變傳統(tǒng)式英語教學,在解決幾大難問題方面(學生不做課前預習,課堂不積極參與,課后不認真做作業(yè))會有重大突破。
一、大學英語“對分課堂”的基本特點
1、改變傳統(tǒng)式教學—從“獨角戲”到“引導者”
由于傳統(tǒng)教學理論忽略學生的認知感受和課堂的參與性,過分強調和維護教師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熱情,師生之間缺乏溝通,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目前,本校大學英語教學也如出一轍,由于課時量有限,平均每兩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和任務,大部分教師采取“獨角戲”式講授方法。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雙方缺乏溝通與交流,教學效果不太理想:一方面,學生被老師 “牽著走” 思維不活躍,時間長了會覺得枯燥乏味,容易疲勞;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得不到學生的回應,課堂氣氛沉悶,教師的情緒也會受影響,不利于教學水平得發(fā)揮,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本校大部分教師所帶班級學生人數(shù)是64人,采用大班上課的方式,學生在課堂上練習的機會少之又少,學生缺少實踐,教師不容易掌握學生學習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并且學生因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但目前“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很難滿足因材施教。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能力,實施針對性教學,可以將學生分組,進行引導,因材施教。
在大學英語傳統(tǒng)課堂上,教師從頭至尾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只是聽眾而已,被動接受所教的英語,沒有參與的機會。對分課堂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學生分組討論之前教師留下的難點問題,教師不再唱“獨角戲”,角色定位在“引導者”上。在討論過程中,教師引導幫助各小組,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加深和升華;學生需要為討論做準備,就會認真做作業(yè)和課前預習,這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
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分出難點,讓學生進行課下準備,下次上課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讓教學具有針對性,提高教學效果。針對性體現(xiàn)在:教師在巡回課堂討論時,關注到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可及時有針對性的講解,使課堂教學效果加強。同時給學生充分實踐的機會,英語學習需要不斷地練習“聽”“說”“讀”“寫”“譯”,學生在對分課堂上互相交流討論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學生課外實踐的完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是:學生不做課前預習,課堂不積極參與,課后不認真做作業(yè);對分課堂的學生討論環(huán)節(jié),促進了學生必須做課前預習,積極參與課堂,課后按時認真完成作業(yè)。并且,對分課堂注重整個學習過程,有相應的考核制度,學生不能僅僅重視期中和期末成績,而是需要整個學期都積極參與。
3、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大英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大學英語傳統(tǒng)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技能的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自覺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分課堂可以滿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學生為了在討論環(huán)節(jié)展示自己的觀點,他們會課后自主查閱資料,獨立思考問題,小組內成員相互交換各自發(fā)現(xiàn)的知識點,逐漸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意識。在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為了完成內化,會主動思考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加強。
二、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1、大學英語“對分課堂”組織的方法
先把班級學生分組,按照筆者之前兩學期的實踐經(jīng)驗,按照學生所在宿舍分組比較合理,同宿舍的學生分在一組,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討論交流。如64人的班級可以分到8-10組,選出組長組織協(xié)調課下學習。
每次上完課,教師留出作業(yè)(按照筆者前2學期的實踐經(jīng)驗,一般留2-3個問題),學生課外自主學習;第二次上課時,教師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討論,不局限在組內,可進行全班范圍內討論,每組有代表發(fā)言闡述觀點(發(fā)言的學生在組內輪流進行)。經(jīng)過一系列的學習:教師講授重點,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查閱資料,課堂再次討論,這些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真正完成了內化。
2、研究思路
以大學英語閱讀教程第3冊第1單元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和第2單元Civil-Rights Heroes為例闡述研究思路、方法和時間安排。二年級英語閱讀的課時量為:3課時閱讀/周+2課時聽力/2周。按照大綱要求,每2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endprint
第一周 第1節(jié):教師講授課程概論
第2節(jié):教師講授Unit 1 Text A重點詞匯,句子結構,語法等
學生課后閱讀Text A,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
第3節(jié):學生分組討論上節(jié)所學重點(教師給出具體討論問題)
第4節(jié):教師繼續(xù)講授Unit 1 Text A,在討論基礎上補充內容
學生課后完成Text A課后作業(yè)
第二周 第1節(jié):學生分組討論作業(yè)中難點
第2節(jié):教師講授課后作業(yè),總結Unit 1所有內容, 學生課后完成下一單元的預習及背景查閱作業(yè)
第三周 第1節(jié):學生分組討論展示所查閱背景資料
第2節(jié):教師講授Unit 2 Text A重點詞匯,句子結構,語法等
學生課后閱讀Text A,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yè)
第3節(jié):學生分組討論上節(jié)所學重點(教師給出具體討論問題)
第4節(jié):教師繼續(xù)講授Unit 2 Text A,在討論基礎上補充內容
學生課后完成Text A課后作業(yè)
第四周 第1節(jié):學生分組討論作業(yè)中難點
第2節(jié):教師講授課后作業(yè),總結Unit 2所有內容
學生課后完成下一單元的預習及背景查閱作業(yè)
………………………………………………………………………………………
依次類推,每周第一節(jié)學生討論,第二節(jié)教師講授,師生對分課堂時間。
注:教師根據(jù)當堂效果,可適當調整討論時間,講授和討論不一定5:5,也可以是6:4或者8:2。剛開始實施時,如若效果欠佳,可回歸講授課程模式,鼓勵學生大膽積極參與;如若當堂討論效果好,學生積極性很高,也可適當延長討論時間。
3、考評方法
目前,大學英語對學生的考核分為三部分:平時成績,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本校的考核比例基本是20%,20%和60%。很多學生平時不積極上課,或不按時完成作業(yè),但只參加期中和期末考試,考試前突擊復習,總評成績勉強過關。實施對分課堂,可以讓學生注重長期學習過程,避免臨時抱佛腳現(xiàn)象。對分課堂可以把考核分為三個部分:平時成績(強調每節(jié)課學生的參與)25%,Report25%,和期末50%。強調平時成績,給學生學習公平性,同時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每一學期學習6個單元,做五次Report,用PPT展示,每次5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期末成績比例減少,可避免單一的成績定論。
三、結語
大學英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傳統(tǒng)式英語教學有新的啟示,在解決幾大難問題方面(學生不做課前預習,課堂不積極參與,課后不認真做作業(yè))會有重大突破,在促進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方面有重要意義。對分課堂雖然可操作性很強,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會有一些難以忽略的問題,比如難于預測和監(jiān)督學生的作業(yè)實際完成情況??傊覀冃枰趯嵺`中不斷地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2] 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8(5)653-658.
【作者簡介】
吉科利(1982-)女,陜西咸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文化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