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日前召開的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推進會指出,為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業(yè)農村部將扎實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分“三步走”在2019年12月底前按期完成任務。
清產核資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是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維護集體和農民權益的重要舉措。據統(tǒng)計,全國農村集體土地總面積有66.9億畝,其中農用地55.3億畝、建設用地3.1億畝;全國農村集體賬面經營性資產總額3.1萬億元,村均555.4萬元。但長期以來,由于權屬不清、管理不嚴,集體資產荒廢、閑置甚至流失的情況在不少地方出現(xiàn)。因此,推進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十分必要,各地要明確任務要求,扎扎實實把此項工作做好。
明確清查范圍,堅持分類施策。此次清產核資,需要核查掌握全部集體資產狀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等資源性資產,房屋、建筑物、設備等經營性資產以及學校、衛(wèi)生所等非經營性資產。在清產核資過程中,要抓住關鍵,分類施策。資源性資產清查有一定基礎,重點是做好數(shù)據銜接,充分利用已有成果,減少和避免重復勞動。非經營性資產主要用于提供公共服務,重點是明確歸屬,將政府撥款形成的資產確權給集體,充分發(fā)揮公益性功能。經營性資產構成復雜,要將實物與會計記錄逐一核對,做到賬實相符,逐步推進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的改革,以股份形式量化到人。
明確時間安排,堅持有序推進?!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從2017年開始,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清產核資。目前,農業(yè)農村部已會同有關部門全面啟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一些改革試點地區(qū)扎實開展,2015年確定的29個試點縣共清查集體資產1125.6億元、土地2805.8萬畝,比清產核資前分別增長9.7%和9.6%。為確保全國各地清產核資工作有序推進,農業(yè)農村部制訂了“三步走”工作方案。第一步是準備階段,2018年4月底前完成,重點是擬定工作細則等配套文件,開展培訓,夯實基礎。第二步是實施階段,2019年6月底前完成,重點是全面清查資產,填寫登記報表,逐級審核上報。第三步是總結階段,2019年12月底前完成,重點是開展監(jiān)督檢查、成果驗收。各地要按照要求,抓緊制訂實施方案,有序推進清產核資工作,既要保證時間服從質量,也要保證質量服從時間,做到應清盡清、應核必核。
明確操作原則,堅持民主公開。農村集體所有的資金資產資源,涉及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清產核資必須充分發(fā)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確保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給”農民群眾,讓他們了解清產核資的目的意義、任務要求,發(fā)動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支持清產核資工作。無論是工作方案的確定,還是資產權屬的認定、資產資源的處理,都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履行民主程序,做到清產核資工作全程公開,確保清查結果得到全體農民群眾認可。
明確工作方向,堅持規(guī)范管理。清產核資的目的是摸清家底,明確權屬,管好用好集體資產,構建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各地要以清產核資為契機,進一步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健全完善制度,加快農村集體資產監(jiān)督管理平臺建設,推動集體資產財務管理制度化、規(guī)范化、信息化,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