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的政治倫理意蘊及當下意義

2018-01-23 08:57穆軍全
關鍵詞:烏托邦理想政治

穆軍全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 咸陽 712100)

“烏托邦”一詞出自于16世紀托馬斯·莫爾寫的《烏托邦》一書,是人類對理想社會運行狀態(tài)的構想和設計,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這在16世紀之前的中外古代社會普遍存在?,F(xiàn)有的關于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集中于對儒家烏托邦思想的分析,如胡偉希[1],張隆溪[2]等的文章。總體上看學界對于儒家、道家、墨家等理論派別的烏托邦思想有待于進一步比較和辨析。烏托邦思想反映了中國古代各派思想的核心旨趣,提出了在不同歷史環(huán)境下人們所追求的良善政治生活“是什么”的問題。政治倫理是關于社會政治生活的應然性判斷,主要探究什么樣的政治是良善的政治,社會政治生活與普遍道德法則之間的關系問題,為什么在不同文化和社會里,都會有如此普遍的應然的良善政治生活是什么的問題?“無論是烏托邦還是別的什么社會建構,其基礎又是什么呢?”[2]本文試圖從政治倫理的視角分析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的內在邏輯,發(fā)掘傳統(tǒng)政治理想背后所共享的道德法則,同時,也可以為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思想資源。

一、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的歷史環(huán)境與結構樣態(tài)

從現(xiàn)有文獻看,先秦百家之中,儒、墨、道三家的烏托邦思想都較為典型、完善和系統(tǒng)。這三大學派的烏托邦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三大學派的四種烏托邦敘事既各具鮮明特色,又共享一些核心主題。秦漢以后的各種烏托邦敘事大多與它們有淵源關系。

(一)儒家——“禮運大同”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禮記·禮運》)表明孔子雖然為自己生逢亂世而感到遺憾,但他還滿懷著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大同”理想是中國古代最完整、最系統(tǒng)且對古代社會發(fā)展影響最深遠的理想政治模式。“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政治模式包括以下三個層面的內涵。首先,“大公無私”的公有制經(jīng)濟運行狀態(tài)。財產(chǎn)公有是大同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也決定了大同社會的權力分配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這樣的社會制度安排下,社會的所有財富歸全體成員共同所有。對于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和物品人們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物權”觀念,即“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其次,“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政治運行模式?!疤煜聻楣笔紫纫鉀Q的是最高統(tǒng)治者的產(chǎn)生方式及君位輪替問題。那時人們認為天下為天下所有人共享的天下,因此,最高統(tǒng)治者也應該由人們共同選舉的品德賢良的人擔任。君位的輪替則采取禪讓制,確保賢能者在位。除了最高首領以外,其他社會管理崗位也是通過民主選舉選出德才兼?zhèn)涞娜藖頁?,即選賢與能。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賢者適其才,讓每個人得其“應得”,這種制度設計就是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政治平等。最后,“講信修睦”的和諧社會運行模式。社會是人群的集合體,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禮運》中指出要建構良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堅持“講信修睦”的原則?!靶拧敝饕傅氖侨伺c人交往過程中應該堅持的不互相欺騙、相互信賴的行為準則。“睦”是“親”的意思,主要指人與人之間的愛。相親相愛不僅限于有血緣關系的家庭成員之間,而是要達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博愛”。社會有精英也會有弱勢群體,如鰥寡孤獨廢疾者。國家對弱勢群體的特殊照料更能體現(xiàn)平等、博愛的“大同”社會理念,更能激發(fā)人們對美好治國理想的追尋?!袄嫌兴K,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是治國的理想境界,也是人們評判社會是否和睦友好的標準之一。

(二)道家——“小國寡民”“至德之世”

道家思想家對理想治國模式的設計總體上趨向于弱化君主權力。他們認為人們可以通過遵循天道,抱樸守真來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的理想治國狀態(tài)。首先,“食甘服美”的物質生活狀態(tài)。老子指出的理想社會藍圖,必須首先“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滿足民眾的基本物質需求,然后才能“樂其俗”。其次,理想政治模式:最弱意義的國家?!靶衙瘛笔抢献訉硐胝沃刃虻南蛲豌裤健@献铀f的“小國寡民”其主要意思是“小其國、寡其民”[3]。老子所提出的“小國寡民”政治理想所要批判的正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攻城略地,廣土眾民為主要取向的政治現(xiàn)實。老子認為正是因為現(xiàn)實君王的“有為”治國方略導致了民不聊生的困境。為此,他從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觀出發(fā),提倡理想國家的建構要“小其國,寡其民”。老子對理想社會的設計主要基于其“無為而無不為”政治哲學思維。“小國寡民”的社會就是一個“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在老子的無為政治設計下,仍然有國家和政府的存在,仍需要有德有才的圣人來統(tǒng)治民眾。只不過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圍之內。君主的主要任務是讓民眾享受安然祥和的日常生活而不妄加干擾。最后,簡單平等的社會關系模式。在“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模式中,他把這種人際關系描述為“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在老子所設計的“理想國”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理想狀態(tài)是各自相安無事,無患無難,自足自樂。

莊子滿懷著對現(xiàn)實政治的不滿,在反省和批判世俗生活的基礎上,提出了人類應該追尋的理想社會——“至德之世”。在這個理想社會中,沒有政府的各種管制及儒家所說的禮制道德的約束,人與人之間平等、和平相處,人們都安居樂業(yè),過著自給自足、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首先,回歸自然的物質生活。莊子指出在至德之世,民眾“耕而食,織而衣”,物質生活自給自足。人們沒有沉重的負擔,“含哺而熙,鼓腹而游”,過著無憂無慮、悠閑自在的生活。其次,“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的政治生活。“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即在理想社會中的君王像生長在樹梢末端上的枝葉一樣,地處高位但聽憑自然,無事無為;在其治下的民眾,善良淳樸,自由自在,隨處游蕩。莊子認為現(xiàn)實政治所發(fā)生的各種問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統(tǒng)治者的“為天下”。因此,在莊子所設想的“至德之世”中,沒有天生就具有道德優(yōu)越性的所謂圣人來制定規(guī)章制度,進而對民眾的日常生活進行指導、約束和限制。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甚至人與萬物都沒有差別,都是由“道”受命而成性。最后,人與人、人與自然平等、和諧相處。在莊子所設想的理想社會中,人類并不以“萬物的靈長”自居而去征服自然,動物也就不會畏懼人類。因此,人們可以“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與自然界的其他物種和諧相處。

(三)墨家——“兼愛尚同”

面對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列國征戰(zhàn)所導致的政治社會秩序混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墨子感到痛心疾首。他以濟世救民的情懷孜孜以求的探尋息爭止亂的治國良策,提出了一整套關于優(yōu)良政治秩序的價值體系和具體方略。首先,“饑者得食,寒者得衣”的物質保障。墨子很重視經(jīng)濟發(fā)展對整個社會安定的重要作用,他針對當時兼并戰(zhàn)爭頻繁,社會生產(chǎn)遭到嚴重破壞,人民流離失所的現(xiàn)狀,指出理想的社會首先要解決民眾的基本溫飽問題,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提供民眾富足的生活。其次,“尚賢”與“尚同”的政治生活。墨家理想中的政治是以賢者“一同天下之義”,行兼愛以利天下,也即“尚賢”和“尚同”的完美結合。墨子認為要實現(xiàn)理想的治國目標首先要做到“尚賢”。他指出只有仰仗賢人來治理國家,才能做到執(zhí)法過程嚴明,執(zhí)法結果公正,才能滿足民眾的利益訴求,從根本上造福于民。為了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掘治國的賢能之才,墨子提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要求選拔人才遵循“有能則舉之”的原則,讓普通民眾擁有同等的仕進機會。最后,“兼相愛”與“交相利”的和諧人際關系。墨子通過反思當時動蕩不堪的社會現(xiàn)實,提出人們之間相“別”而不相“愛”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兼愛的處事原則下實現(xiàn)社會各個層面人際關系的和諧是墨子治國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墨子的理想社會中,一切禍患的根源都消除了,沒有勾心斗角的利益爭奪,更沒有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君王與臣下、民眾之間和諧相處,父慈子孝,兄恭弟敬,強者不再欺凌弱者,富貴者不再鄙視貧窮者,整個社會一片安定祥和的場景。

二、倫理國家——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的邏輯主線

“善”是倫理學的核心范疇,政治倫理在國家建設層面主要探討“什么樣的國家是好的”及“好的國家如何建立起來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等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從上文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的歷史環(huán)境與結構樣態(tài)敘述來看,古代各派思想家對“什么樣的國家是善治的國家”并沒有達成共識。每一種烏托邦思想和模式都反映了特定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透過這些紛繁復雜的文字敘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一些規(guī)律。思想家在論述理想社會時大體都會從物質富足、政治平等、社會和諧三個層面用筆,再進一步引申到“國家如何對待民眾”這一基本問題,圍繞這一問題建構倫理國家是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的邏輯主線。

首先,養(yǎng)民以富足?;疚镔|生活的滿足是人類存在的基礎,也是思想家所設計未來理想社會的起點?!叭魏握卫碚摱急厝粫蝻@或隱地反映理論提出者對于經(jīng)濟利益分配格局的訴求,而不可能在真正脫離一切物質利益的前提下去空談‘正義’或‘仁政’?!盵4]為此,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的大部分內容是關于經(jīng)濟生產(chǎn)和民眾的物質生活的,只有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才能為政治理想的實現(xiàn)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在儒家思想家看來,統(tǒng)治者治國的最高理想是取得天下并長久維持政權的和平與穩(wěn)定,而取得天下并實現(xiàn)長治久安的前提是得到民眾的支持和擁護,要想得到民眾的擁護則必須首先滿足民眾的基本物質需求??鬃诱J為如果統(tǒng)治者能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濟眾”(《論語·雍也》),那么就比理想中圣王——堯舜都賢明。儒家的“大同世界”中“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可以看出其社會中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衣食豐裕。墨子提出“兼愛尚同”理想治國圖景,具體的要求就是治國要做到“饑者得食,寒者得衣,亂者得治,此安生生”;“老而無妻子者有所持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之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墨子·兼愛下》)。這就充分體現(xiàn)出墨子同樣把滿足民眾的物質生活需求作為實現(xiàn)治國理想的重要前提。老子所提出的“小國寡民”政治理想中,也包含百姓物質生活狀況的描述,如使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老子·第八十章》)的規(guī)定。老子指出“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老子·第七十五章》)。老子認為要實現(xiàn)上述的理想治國狀態(tài),必須施行無為政治,具體到治國的經(jīng)濟策略就是降低租稅,輕徭薄賦??傊?,物質生活的富足是其理想實現(xiàn)的前提條件。這符合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也是人們評判政治理想是否合理、是否為空想的重要標準。用現(xiàn)代政治學理論話語來解說就是發(fā)展是硬道理,只有保持經(jīng)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社會和諧穩(wěn)定,為政治理想的實現(xiàn)筑牢物質基礎。

其次,人皆可以為堯舜,給民以平等的尊嚴。政治平等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目標之一,作為一種政治理想它承載了人類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歷來備受人們的關注。人類社會不同民族或者同一民族的不同歷史時期的政治理想中都包含對人類平等價值的訴求。然而,不同的民族對平等卻有著不同的理解。中國古代政治理想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平等觀念。只不過與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家所倡導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不同,中國古代思想家所理解的平等是人格理想層面“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平等[5]。中國古代思想家用“平”“均”“齊”“同”等概念來表達平等觀念。賞罰公平、財產(chǎn)均平、萬物齊同是古代中國政治理想的主要內容。儒家“大同”社會中全部財富為所有成員公有?!柏洂浩錀売诘匾玻槐夭赜诩?;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禮記·禮運》)即在大同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每個成員都為了實現(xiàn)公共利益最大化而盡自己應盡的力量,“中國為一人”。墨子“兼愛尚同”的理想政治模式中也有類似政治平等的思想。他提倡“王道平平”,主張“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墨子·尚賢下》),最后達到“老而無妻子者有所養(yǎng)以終其壽,幼弱孤童子無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長其身”(《墨子·兼愛下》)的理想治國境界。墨子雖然也提倡等級制的治國體制,但同時他又指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建議君王尚賢舉能,以便讓普通民眾擁有與貴族子弟同等的當官機會。道家思想家政治理想中關于“平等”“平均”的論述主要集中在《莊子》中。在《莊子》中首先出現(xiàn)把“平”與“均”連在一起的提法:天子與眾人同出于自然,“皆天之所子”,君、臣、民理應無貴賤之分;批判儒家“維齊非齊”的觀點,認為固守等級制度而求平均,“以不平平,其平也不平”;主張四海之內“共利”“共給”,財用、飲食天下共享[6]。以天賦平等否定貴賤等級,以天下平均抨擊貧富差別,以財富不平為禍患之源,以“至仁無親”共利共給為理想境界?!肚f子》政治理想中的均平觀念是古代中國思想家所提出的最純粹的平等理念,對后世影響深遠。總之,現(xiàn)實政治社會中總是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不平等,因此,平等是人類永恒的政治理想和價值追求。整個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歷程就是一部不斷與不平等做斗爭,爭取政治平等權利的歷史。由于歷史環(huán)境、思維方式等的差異,古今中外政治思想家對平等的理解和闡釋存在很大的差別。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中沒有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說的政治權利平等觀念,認為平均的財富就是最大的平等。然而從本質上來看,中外政治思想家在政治理想層面所追求的平等價值都是在探討如何構建一種優(yōu)良的政治秩序,人們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式來對待政治秩序中的各個主體,以便調和主體之間的關系,確保政治秩序的長久維系,也即從政治倫理的層面來看,二者可謂殊途同歸。

三、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精神的當下意義

烏托邦蘊含著人們對優(yōu)良政治生活的美好憧憬,古今中外的政治思想家或者政治思想流派都會從自身的認識出發(fā),對此進行論證。完全照搬烏托邦的完美圖景來進行國家建設,容易使國家陷入專制與集權主義的泥淖。若國家建設完全摒棄烏托邦精神,又會使人民對未來國家建設失去前瞻性、期盼性和總體性的認識。面對現(xiàn)實國家建設的重重困難,人們的內心將展現(xiàn)出一片毫無生氣的荒蕪之地。為此,我們應該審慎的對待傳統(tǒng)的烏托邦思想。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中所探討的思想主題仍然是當前國家建設必須面對的主題。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精神中蘊含著對當前國家建設有重要啟示意義的思想資源。

首先,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的政治正當性建構旨趣。合法性反映了那些尋求統(tǒng)治的人為被統(tǒng)治者接受和認可的程度,國家或政府總是需要為自身存在的正當性或合法性進行辯護?!罢握斝缘母醋罱K要到政治之外去探尋,到各種善,包括宗教的善、倫理的善和哲學的善當中獲得終極的資源?!盵7]政治理想為人們參與政治生活提供了意義和價值,科學的、進步的政治理想傳播能提高現(xiàn)有政治統(tǒng)治的正當性,能凝聚人心,激發(fā)民眾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政治理想所描繪的理想圖景使得其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比如在政權建立階段,政治理想承擔著論證政治合法性的功能。政治理想所包含的一系列概念、價值和符號,從總體上表達了對人類行為的評價,對應然問題的闡釋,以及對正確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生活制度安排的建議和設想。統(tǒng)治階級總是利用這些遠景的設想來論證其統(tǒng)治的正當性與合法性?!爱斃砟钭兊酶訉嵱?、更為現(xiàn)實,意識形態(tài)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凝合劑,能夠把各種運動、黨派、革命團體都聚合起來。為了更好地奮斗,承受犧牲,人們需要意識形態(tài)的激勵,他們需要某些東西成為信仰的對象?!盵8]在中國古代,儒家思想長期居于統(tǒng)治意識形態(tài)的地位,主要原因就在于儒家思想家所提出的“天下為公”“大同盛世”等烏托邦形態(tài)承載了古代社會人們的夢想。這種現(xiàn)代看來虛幻的夢想為當時的人們指出了明確的社會發(fā)展目標,有效地激發(fā)出民眾的服從、支持王權統(tǒng)治的意愿和決心,甚至當個體利益與王朝統(tǒng)治的整體利益相沖突時,民眾也會毫不猶豫地犧牲個體利益來維護和實現(xiàn)整體的、長遠的目標。

其次,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精神的價值引領旨向?!按笸澜纭薄爸恋轮馈薄靶衙瘛钡戎袊鴤鹘y(tǒng)烏托邦形態(tài)是思想家對未來政治發(fā)展目標所做的觀念性預設。它既是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思想家呼吁革新現(xiàn)有的不合理制度、改變不平等現(xiàn)狀的工具和武器,也是思想家對未來政治發(fā)展所做的藍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理想和愿景更能體現(xiàn)出人類生存的根本意義和價值。比如柏拉圖指出,城邦起源于人的群體本性,人只有在社群內相互合作才能滿足各自的基本需求。同時,他又認為,僅僅限于基本生活的滿足,那只是一個供豬生活而不是供人生活的城邦,所以,必須把這樣一種初級的城邦提升到理想的狀態(tài),這就是由哲學王統(tǒng)治的社會[9]。因為,哲學王雖然也需要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質生活的供應,但他們并不僅僅滿足于此,而是思考超越物質世界的永恒世界的樣態(tài)。他們?yōu)槿祟惷枥L優(yōu)良政治生活的圖景,以此向世人說明人們應該過什么樣的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根本意義所在。這種超越塵世的美好藍圖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進步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烏托邦是思想家對未來社會的創(chuàng)造性建構,它指引著人們進行實際的政治變革活動,規(guī)定和制約著人們政治行為的具體方式。未來的美好社會是尚未成為現(xiàn)實、有待進一步建構的社會,因此,烏托邦中所描述的美好社會是思想家在其觀念中設計完成的。思想家觀念中的理想社會是當下政治發(fā)展的目標,是思想家對未來社會的運行模式的長遠規(guī)劃,它具備較為完整的內部框架和結構,有著符合民眾現(xiàn)實需要的價值尺度。這些都首先呈現(xiàn)在思想家的觀念當中。這些觀念的“構造物”是實際建構未來社會的重要依據(jù)。民眾在統(tǒng)治者的帶領下所實際建構的未來理想社會是思想家觀念構造物的“轉化”。同時烏托邦精神的特殊性還在于其對現(xiàn)實政治的指引并非是直接的、“手把手”的規(guī)訓。如果把烏托邦作為治理國家的直接目標,便有如船艦的舵手將本來作導航之用的北極星當做航行的目的地,從而不僅不能達到作為理想目的的北極星,甚至還會帶來船毀人亡的悲劇[10]。然而,正如上述論證并不能作為否認北極星有導航之用的理由一樣,不能將完美的烏托邦式的政治理想作為現(xiàn)實治理國家的直接目標,并不等于以此為理由去否認烏托邦對于現(xiàn)實社會政治生活的積極作用。處理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政府管理者要正確地看待和運用烏托邦精神的價值指引作用。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作為一種思想傳統(tǒng),歷經(jīng)代代傳承、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形成了深厚的積淀。這種豐厚的傳統(tǒng)政治倫理資源不屬于過去,而是指向未來的國家建設。即便在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傳統(tǒng)烏托邦思想中所提倡的物質富足、政治平等、社會和諧等政治倫理原則依然是基本的價值支撐。

最后,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的政治反思和現(xiàn)實批判精神。思想家通過對人類現(xiàn)實政治生活的反思為人類描繪出很多未來社會的理想圖景,以便向人們說明什么是應該追求的優(yōu)良政治生活,政治生活的根本目的與意義是什么。中國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先秦諸子,都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關懷情節(jié)。他們對政治理想的探索往往來源于對現(xiàn)實政治的反思和批判。如何解決現(xiàn)實政治中存在的饑餓、貧窮、社會秩序混亂、政治不公平等問題,引領民眾過上富裕、公正與合理的政治生活是政治思想家的基本問題意識。比如古代思想家所建構的理想社會:儒家的“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狀態(tài);墨家所提倡的“愛無等差”;道家所暢想的“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藍圖等。然而,從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來看,思想家所構建的“理想國”從來都沒有完全實現(xiàn)。事實證明,只是按照理想藍圖來建構政治秩序未免會陷入困境,儒家的政治理想是一個道德理想國,其思想家所設想的太平盛世具有其內在的悖論和局限:儒家政治理想是建立在封建小國的基礎上的,但是儒家士人卻不肯將它限制在小的封國之內,都極力將其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都想把這種模式推行到全天下。如此導致了歷史上種種矛盾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如以儒家道德理想為出發(fā)點的行為,最終導致了不道德的暴政統(tǒng)治[11]。因此,思想家提出的政治理想其首要的功能和價值在于以此為標準對現(xiàn)實政治進行批判性的審視。正如李澤厚先生所評述,“歷史愈前進,批評者們便愈是喜歡用美化過去的黃金空想來對照現(xiàn)實和反對現(xiàn)實。孔子只慨嘆‘天下無道’,孟子則猛烈地抨擊它;孔子的典范人物是周公,孟子則口口聲聲不離堯、舜、文王;孔子只講‘庶之’‘富之’‘教之’,‘近者悅,遠者來’,孟子則設計了一套遠為完整也更為空想的‘仁政王道’”[12]??酌纤岢龅拿篮谜卫硐肫渲苯幽康脑谟趯Ξ敃r禮崩樂壞的政治現(xiàn)實進行批判,并建議當時的統(tǒng)治者改進施政策略。與中國古代思想家通過贊美歷史上實際存在的“先王之道”來表達政治理想的思維方式不同,西方思想家純粹從思維和概念的視角論述政治理想,并以此作為政治批判的思想依據(jù)和理論參照物[13]。如柏拉圖從抽象的道德原則出發(fā),試圖從理論上建構出一個適應抽象道德原則的完美社會,理想城邦和優(yōu)良政體。柏拉圖指出要正確地評判現(xiàn)實政治生活問題的是非善惡,就必須確立理想化的是非善惡標準。在他看來,這種終極意義上的評判標準不可能來自紛繁復雜的經(jīng)驗世界,而只能來自人類的理性思維本身。柏拉圖的理想國作為一種政治理想的完美模型或標準模式,從來沒有完完整整的在歷史上實現(xiàn)。他所創(chuàng)立的這種理想模式其作用更多的是對當下國家治理狀況的批判和反思。因此,柏拉圖說“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個國家治理得非常接近于我們所描寫的那樣,你就得承認,你所要求的‘實現(xiàn)’己經(jīng)達到”[9]。這種保持政治理想與現(xiàn)實政治之間適當張力的論證方法更是對“理想國”理論本身的張揚和維護。因為理想一旦成為現(xiàn)實,其崇高的意蘊就蕩然無存,其反思和批判現(xiàn)實的功能也會銳減。在這一點上,中外政治思想家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

總之,人類時間序列里的具體烏托邦構想,都毫無例外地具有自身的有限性[14],中國傳統(tǒng)烏托邦也不例外。然而,如果我們能深入地探究和審視傳統(tǒng)烏托邦敘事中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活方式,我們就會從那些與當下政治設計不同的多樣性構想中汲取有益于現(xiàn)代社會政治生活的思想資源,這往往是我們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參考文獻:

[1]胡偉希.作為政治哲學的儒家社會烏托邦——兼對《禮記·禮運》的分析[J].哲學研究,2007(7): 85-90.

[2]張隆溪.烏托邦:世俗理念與中國傳統(tǒng)[J].山東社會科學,2008(9):5-13.

[3]白奚.“小國寡民”與老子的社會改造方案——《老子》八十章闡微[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9-13.

[4]徐英瑾.儒家政治理想之新唯物主義重估[J].探索與爭鳴,2015(3):40-45.

[5]孫曉春.平均主義與中國傳統(tǒng)政治心態(tài)[J].天津社會科學,1992(3):53-58.

[6]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通史(綜論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553.

[7]許紀霖.政治正當性的古今中西對話[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3:84.

[8][美]邁克爾·羅斯金.政治科學[M].林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105.

[9]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63,214.

[10]王南湜.法治國家思辨:在超驗與經(jīng)驗之間[J].理論探討,2014(5):55-60.

[11]賈慶軍.儒家政治理想的悖論——以黃宗羲的政治理念為例[J].江淮論壇,2008(5):152-156.

[12]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出版社,2008:37.

[13]孫曉春.先秦儒家王道理想述論[J].政治學研究,2007(4):109-115.

[14]周燕軍.烏托邦的敘事機理及其價值[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7(1):38-43.

猜你喜歡
烏托邦理想政治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從冷戰(zhàn)到烏托邦:《四門城》的政治主題釋讀
你是我的理想型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藝術烏托邦的締造者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