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戴維+羅德木
摘要 總結了麥冬—玉米—豇豆高效立體套作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選地整地、栽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麥冬;玉米;豇豆;高效;立體套作;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7.1;S513;S643.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24-0080-02
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又名沿階草、書帶草、麥門冬等,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麥冬塊根為傳統(tǒng)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為歷版中國藥典收載,具有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之功效,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癰、虛勞煩熱、消渴、熱病津傷、咽干口燥、便秘[1-2]。
麥冬作為著名的川產道地藥材,其栽培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優(yōu),在麥冬類藥材供應上占主導地位[3]。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涪江河流域一帶是麥冬自古以來的道地產區(qū),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國總出口量的80%。傳統(tǒng)的糧經套作模式是麥冬套作玉米,該套作模式在玉米收獲至第2年麥冬采收之間土地無任何產出,造成土地浪費。為此,探索出麥冬—玉米—豇豆的高效立體種植模式,玉米收獲后保留玉米秸稈作為秋播豇豆的支架,這樣既節(jié)省搭豇豆支架的用工和材料費用,又增加了土地產出,同時還能在酷暑之日為麥冬適當遮蔭,是一項省工、節(jié)本、高效的糧經復合種植模式?,F(xiàn)將該模式主要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1.1 麥冬
選擇當?shù)刂髟云废抵绷⑿望湺蛘咧绷⑿蛢?yōu)良品種川麥冬1號。
1.2 玉米
玉米品種宜選擇適用于西南地的優(yōu)質高產、中稈中穗、株型較緊湊,且收獲后秸稈粗壯不易倒伏的品種,如正紅505、鄭單958 等。
1.3 豇豆
豇豆品種多,根據(jù)氣候條件、栽培習慣、種植季節(jié)等選擇當?shù)剡m宜品種。選擇蔓生、早中熟、分枝少、葉片小而稀、主蔓長短適中、主蔓結莢為主的品種,如綿豇7號等。
2 選地整地
麥冬忌連作,適宜于疏松、肥沃、濕潤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坡地亦可栽培,過砂或過黏均不適宜種植,低洼積水或寒冷干旱的地方也不宜種植。最好水旱輪作,前作一般有綠肥、蠶豆、早熟油菜、蘿卜、大蒜,以綠肥最好。
麥冬屬于須根系作物,種植前深耕細耙,做到“三犁三耙”,耕地深度25~30 cm,精細整平,要求土壤疏松、細碎、平整。重施基肥,施腐熟的堆肥或廄肥30~45 t/hm2,配合施用麥冬專用肥900 kg/hm2,也可用等量氮、磷、鉀單質肥混合撒施和其他有機肥。
3 適期栽種
3.1 麥冬
采用分株繁殖,麥冬收獲和移栽同時進行。清明節(jié)前后,麥冬收獲后,選擇植株健壯、顏色深綠的麥冬苗,剪去須根。注意修剪適度,剪的過少易出現(xiàn)“高腳苗”不利于分蘗,影響產量;剪得過多導致麥冬苗不易成活,以根莖斷面現(xiàn)白心為好。麥冬栽培密度為120萬~180萬株/hm2。先用麥冬苗特制打窩工具栽種,行距8~10 cm×10 cm,株距7 cm,即“橫三豎四”(20 cm的距離橫種3行,豎種4株)。栽植深度為3~4 cm,每窩1株,蓋土壓實。
3.2 玉米
玉米在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0~12 ℃以上時即可播種,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最好在是麥冬采收前10 d播種育苗。育苗以肥團育苗、穴盤式育苗為好,苗齡三葉期便可移栽。玉米栽培密度為4.5萬~6.0萬株/hm2,每8~13行麥冬栽1行玉米,株距20~26 cm,單行單株種植。
3.3 豇豆
豇豆根系再生力弱,宜直播。7月中旬,在玉米植株旁按株距30 cm穴播,每穴3~4粒種子,出苗后間去弱苗、小苗、病苗,每穴留2株。玉米收獲后,打掉葉子,作豇豆支架。
4 田間管理
4.1 麥冬
栽種后15 d內經常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確保全苗。栽后如遇天氣旱熱,土壤水分蒸發(fā)快,應及時灌水,如土面發(fā)白即應灌水,種苗栽種后應采用漫灌的方式立即灌溉定根水。
麥冬植株矮小,如不經常除草,則雜草滋生,妨礙麥冬生長。栽后15 d應除草1次,5—10月雜草易滋生,每月需除草1~2次,入冬以后,可減少除草次數(shù),除草結合松土進行。
麥冬除底肥外一般追肥3~4次,根據(jù)田間肥力狀況,酌情加減。一般第1次施提苗促根肥,于6月上中旬施用尿素150 kg/hm2;第2次施提苗促根肥,于8月中下旬,施用麥冬配方肥或者復合肥525 kg/hm2,配施清糞水37.5 t/hm2;第3次施塊根膨大肥,于9月中下旬施用麥冬配方肥或者高鉀復合肥525 kg/hm2,配施清糞水37.5 t/hm2。麥冬生長后期,氮肥、磷肥、鉀肥3個因素中,鉀肥的增產效應最大[4]。每次施完肥后淹水。翌年2月,可酌情噴施葉面肥如磷酸二氫鉀等。
4.2 玉米
因麥冬地土壤濕潤、底肥充足,間作玉米的肥水管理關鍵是玉米攻苞肥的施用。玉米對鋅敏感,缺鋅會影響玉米的生長發(fā)育,除麥冬底肥外,可增施鋅肥15 kg/hm2。結合麥冬第1次追肥,即在玉米孕育雌穗期(抽雄前1周左右,玉米肥水關鍵期)施用尿素300~450 kg/hm2 [5]。玉米蠟熟后期留穗上3~4片葉子砍去植株頂部,打掉穗部下部3片葉子以外的腳葉,亮出麥冬。
4.3 豇豆
麥冬底肥充足,追肥次數(shù)多,追肥量大,豇豆播種后不用專門為豇豆施肥。根據(jù)豇豆生長情況,在開花結莢期適當追肥,結合麥冬淹水澆水1次。豇豆生長期如遇陰雨天應注意排除田間積水,以免爛根、掉葉、落花。間作玉米秸稈作為豇豆支架,不用再為豇豆搭架。前期豇豆莖蔓的纏繞能力弱,可選在露水未干或陰天人工引蔓上架,防止折斷。合理整枝是豇豆高產的主要措施。摘除第一花序以下的側枝,保證主莖粗壯;第一花序以上的側枝留1~2葉摘心;主蔓長至支架頂端時,打頂摘心,控制生長,促進下部側枝形成花芽。endprint
5 病蟲害防治
5.1 麥冬
麥冬病蟲害主要是根結線蟲和蠐螬等,可于麥冬栽植前施底肥時進行土壤處理,如使用掃線寶、辛硫磷粉劑或顆粒劑撒施,發(fā)生初期用辛硫磷乳劑兌水灌穴或噴施毒死蜱復配阿維菌素;也可采用麥冬—水稻輪作栽培措施防治。
5.2 玉米
玉米病蟲害主要有紋枯病、玉米螟、蚜蟲、蠐螬等。地下害蟲主要是蠐螬,防治方法同麥冬。玉米螟(俗稱鉆心蟲)的防治可采用殺蟲單拌毒土點心或噴霧。蚜蟲可用抗蚜威防治。紋枯病可用井岡霉素和禾枯寧防治。
5.3 豇豆
豇豆主要病害有銹病、葉斑病、根腐??;蟲害有豆莢螟、潛葉蠅、蚜蟲和螨類。宜采用綜合防治技術: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合理輪作,選2年內未種過豆科植物的田塊;三是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清除雜草,注意排水;四是合理使用化學農藥,選用粉銹寧、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樂本斯、阿維菌素等低毒農藥,最好選擇生物農藥乙蒜素等[6]。
6 適時采收
6.1 麥冬
麥冬不宜采收過早,否則有效成分積累不夠,品質不合格,同時也影響產量[7]。麥冬于栽后第2年清明前后開始收獲。選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 cm,也可采用機收,使麥冬翻出,抖去泥土,切下塊根和須根,分別放入籮筐內,淘凈泥沙出售或送專業(yè)的加工廠進行無硫加工,包裝出售。
6.2 玉米
玉米成熟后及時收獲,玉米收獲后立即打去所有葉片,保留秸稈作秋播豇豆支架,同時利于麥冬苗生長。
6.3 豇豆
豇豆每一花序有2~5對花,第1對花采收后,第2對花才坐果或發(fā)育,采收時應注意不要碰傷或碰掉花序上的其他花芽,以增加結莢數(shù),提高產量。一般開花后10~12 d莢果飽滿、籽粒未顯時即可采收。采收后按一定規(guī)格包扎好,裝箱上市。
7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
[3] 王冠明.麥冬種質資源與遺傳多樣性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
[4] 趙勁松,李首成,瞿宏杰,等.施肥對湖北麥冬產量的影響[J].土壤肥料,2005(2):31-34.
[5] 張智猛,戴良香,胡昌浩,等.氮素對玉米淀粉累積及相關酶活性的影響[J].作物學報,2005,31(7):956-962.
[6] 王槐雪.豇豆露地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16):74.
[7] 蔣暢,王遠,秦民堅,等.不同采收期及加工條件對川麥冬總黃酮和總皂苷含量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7):821-8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