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
上海海事大學,上海 201306
蛋殼腦袋規(guī)則早期被適用在英國的Dulieu v.White & Sons一案中,該案件是一輛馬車沖進一家酒吧,導致一名孕婦受到驚嚇,生下癡呆的嬰兒。被告認為如果是未懷孕的普通人受到驚嚇,不會導致這么嚴重的后果。1875年,美國愛荷華州最高法院認為,并不能因為受害人的頭蓋骨單薄或者心臟過于脆弱等會導致?lián)p害后果加重的因素,來對抗受害者的賠償請求權。
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發(fā)布的指導案例24號,王某開車刮蹭到榮某,致其左橈骨遠端骨折被鑒定為十級傷殘,左下肢損傷被鑒定為九級傷殘。司法鑒定結論認為“損害參與度”為75%,其中,受害人的個人骨質疏松等因素占25%。一審法院據(jù)此做出判決確定賠償金。宣判后,榮寶英提起上訴,二審中撤銷原判,判決王某負全部責任。判決要點提出:本案受害人并無過錯,其體質狀況對損害后果的影響不屬于可以減輕侵權人責任的法定情形。①此案例公布前,法院大多采用按比例分擔損失的原則,“蛋殼腦袋規(guī)則”的引入,雖然極大的維護了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但是以偏概全的效仿套用顯然不能適應司法實踐的需要,對特殊體質的歸責應當綜合考量案件存在的各種因素,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特殊體質對侵權責任的影響,一方面是影響因果關系,另一方面是對過錯的影響。
(一)違法行為
違法行為的判斷意欲保護人們正常交往,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排除正常交往活動中給特殊體質人所造成的身體損害,只有確定違法才進行對侵權責任影響的考量。
(二)損害事實
損害事實亦是承擔侵權責任的前提和基礎,若無損害事實的出現(xiàn),則不需要承擔侵權損害責任。
(三)過錯
法院在審理該類案件時主要是通過公平原則,對比判斷侵權人和受害人的過錯程度來進行責任的分配。
1.行為人故意,使得特殊體質的受害人受到侵害,不論行為人是否預先知道受害人的特殊體質,均應就其全部損害負賠償責任;即使加害人沒有預測到損害結果的發(fā)生,讓其承擔此損失是不公平的,但讓原告承擔其相同不能預見的損失,而且源于被告的過失才造成了該結果,同樣是不公平。②
2.行為人過失,造成特殊體質受害人的損害:行為人未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其行為是導致受害人遭受損害的誘發(fā)因素或者是輔助因素時,應當負賠償責任,但承擔責任的范圍需要根據(jù)其在損害中所起到的作用確定,張能寶教授認為,如果侵權行為結合受害人特殊體質的病理作用,導致?lián)p害結果加重時,判定行為人的損害賠償責任時,應當參照受害人在損害結果中的“損害參與度”來確定。③行為人盡到了相應的注意義務,在一般的社會交往活動中,對特殊體質的受害者造成損害,則行為人無需對損害負賠償責任。
(四)因果關系
因果關系的認定,是判定法律責任的重要因素。
(1)事實上的因果關系:判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是導致?lián)p害事實發(fā)生的必要條件。從是否存在事實上的因果關系上來認定行為人的責任。
(2)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判定行為人的行為是否具有可歸責性。沒有法律上因果關系,只有事實上因果關系的,不能認定侵權予以歸責。
(一)完善立法
我國目前面臨這法律規(guī)定不完善的困境,我國《侵權責任法》中規(guī)定的免責事由包括正當防衛(wèi)行為和緊急避險行為、受害人同意的行為、受害人的過錯、不可抗力的情形,并未提及特殊體質的情況,如果把特殊體質擬制為受害人具有過錯,那么無形之中加重了當事人的責任,同時混淆了法律事實與當事人的意思。在司法實踐中,一般只是適用人身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并沒有考慮到受害人的特殊體質對認定侵權人的主觀過錯、因果關系、賠償范圍的特殊影響。
(二)科學認定受害人的特殊體質
建立專業(yè)的鑒定機構,對受害人的特殊體質進行鑒定,確定賠償范圍和賠償標準,借助專業(yè)的機構使特殊體質對損害結果的影響進行判斷,來合理劃分責任和賠償比例。
(三)酌情減輕侵權人的責任
許多國家的法律對無過錯責任的賠償范圍一般都有最高限額,侵權行為人有輕微過失責任,且并不知曉受害人的特殊體質沒有主觀故意時,應該承擔有限責任。在侵權人的行為所應造成的一般損害結果與實際損害結果之間有巨大差異時,要求侵權人承擔全部損失,是有失公平的,這種情況下,可以適當減少賠償?shù)臄?shù)額。
[ 注 釋 ]
①2014年1月26日發(f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第六批指導性案例>第24號“榮寶英訴王陽、永誠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陰支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
②William L.Prosser,Proximate Cause in California,38 Cal.L.Rev.369,397(1950).
③代明雪.受害人特殊體質的損害賠償責任實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