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勸煙猝死案的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18-01-22 13:47張柳新
法制博覽 2018年32期
關鍵詞:處分權楊某因果關系

張柳新

江蘇師范大學,江蘇 徐州 221116

2017年5月2日,段某某在電梯內吸煙,楊某對其進行勸阻,發(fā)生言語爭執(zhí)后,段某某心臟病突發(fā)猝死。段某某家屬將楊某訴至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要求賠償40余萬。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認為當事人雙方均無過錯,應當適用公平責任,被告楊某補償原告1.5萬元。原告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為一審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改判駁回原告訴訟請求。鄭州中院的判決引起了社會的討論與思考,筆者結合司法現狀,對該案件的法律適用及司法效果談談幾點看法。

一、侵權問題判斷的準確性

本案屬于生命權糾紛,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相關規(guī)定。

(一)侵權責任的認定

本案應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楊某應否承擔侵權責任,關鍵是要分析楊某對段某某在電梯間吸煙進行勸阻的行為與段某某死亡的事實之間是否有因果關系、楊某是否存在過錯。

第一,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行為與段某某死亡結果之間并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因果關系是法律上的難題,因果關系的存在是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的基礎。筆者從“必然因果關系說”和“偶然因果關系說”兩個方面來分析本案?!氨厝灰蚬P系說”的理論主張在原因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必須存在必然的、本質的聯(lián)系。在本案中,段某某自身所患的心臟病與段某某的死亡之間存在必然聯(lián)系,是引起其死亡這一結果的決定因素。楊某的勸煙行為與段某某的死亡結果之間是偶然的外在的聯(lián)系,故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的行為與段某某死亡之間并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相當因果關系說”是指按照行為人在行為時的認知水平和社會經驗,預見到該行為在一般條件下有引起該損害結果的可能性,而在實際上該行為又確實引起了該損害結果,則該行為與該結果之間有相當因果關系。[1]筆者認為即使基于相當因果關系理論,楊某的勸煙行為與段某某的死亡結果也不存在因果關系,因為一般情況下勸煙行為并不會導致人死亡的后果,楊某勸煙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并沒有超出“一般情況”。

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一審判決中表明“被告的行為與老人死亡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鄭州中院負責人亦認為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行為本身不會造成段某某死亡的結果。段某某自身患有心臟疾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緒的情況下,發(fā)作心臟疾病不幸死亡。雖然從時間上看,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行為與段某某死亡的后果是先后發(fā)生的,但兩者之間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筆者贊同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及鄭州中院的觀點,因果關系的認定不應過于寬松,否則會導致侵權責任泛化。因此,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行為與段某某死亡之間并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

第二,楊某不存在過錯,沒有侵害段某某生命權的故意或過失。過錯是指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行為人已經認識到行為的性質、后果以及行為和后果的因果關系而實施或放任侵權行為,或應該認識到危害結果會發(fā)生而沒有認識到,或已經認識到損害結果會發(fā)生但輕信能避免而致結果發(fā)生。[2]對于過錯這個問題,學界莫衷一是,其中主觀過錯說和客觀過錯說這兩種不同的理論各有較多的支持者。主觀過錯說是指行為人在從事某種行為時的主觀方面的可歸責性。主觀過錯說的評價對象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的表現,評價結果是行為人在主觀方面是否具有可歸責性。本案楊某此前與段某某未有交集,對于段某某有心臟病這一事實并不知情,無法預見也不應預見其勸阻段某某吸煙會導致段某某死亡的結果,亦不存在過于自信的情況。故從這個角度而論,楊某沒有過錯??陀^過錯說強調以某種標準來評判行為人是否有過錯,以行為人的行為而非主觀意思作為應受非難的對象。當行為人的行為與標準模式中的行為相異時,行為人就被認定為具有過錯。這種理論認定過錯時不將行為人的在主觀方面的表現考慮在內,只需對行為人的外在行為進行考量。因此,按照這種學說認定過錯更為簡單明晰,也就更為高效,但另一方面,由于這種學說不考慮行為人的心理狀態(tài),往往會擴大行為人的責任。楊某自覺勸阻段某某電梯內吸煙的行為,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未超出必要限度,符合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屬于正當勸阻行為。此外,根據金水區(qū)天驕華庭小區(qū)監(jiān)控視頻顯示內容,在勸阻段某某吸煙的過程中,段某某情緒較為激動,楊某保持理性,平和勸阻,雙方之間只有語言交流,沒有發(fā)生拉扯行為,本案亦無證據證明楊某對段某某進行過呵斥或有其他不當行為。因此,從客觀過錯說而言,筆者認為楊某不存在侵害段某某生命權的過錯。

綜上,楊某對段某某在電梯間吸煙予以勸阻的行為與段某某死亡結果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楊某不存在過錯,不應承擔侵權責任。

(二)公平責任的適用問題

根據《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鄭州市金水區(qū)一審法院認為本案應當適用公平責任,而鄭州市中院的二審判決撤銷了一審判決,認為公平責任在本案中不適用。鄭州市金水區(qū)法院和鄭州中院對于公平責任的不同理解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公平責任的適用范圍與條件引起了人們的思考。

筆者認為公平責任并不屬于歸責原則的范疇,僅僅是指在雙方均無過錯的情況下,當事人之間分擔損失的一種方法。原因有三:第一,公平責任的適用范圍過于狹小,公平責任是在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均無法適用的情況下用以分擔損害的一種方法,其適用的順序在過錯責任原則與無過錯責任原則之后。因此,公平責任不可能成為與過錯責任原則和無過錯責任原則并立的歸責原則;第二,公平責任的適用與審判員的自由裁量權有很大聯(lián)系,比較模糊,不具有法律上的確定性;第三,公平責任僅僅是民法中的公平原則在《侵權責任法》中的體現,是在當事人雙方均無過錯的情況下分擔損失的一種方法。

公平責任的適用應當以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為前提,由于本案中楊某的勸煙行為與段某某的死亡結果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故本案不適用公平責任。公平責任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司法實踐中,只要出現損害結果,就判決承擔責任,看似實現了公平,實際上違背了真正的公平原則,與法治嚴重不符。由于公平責任是以公平理念作為價值判斷標準,彈性很大,且在實際適用中法官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故公平責任常被用作處理侵權糾紛的萬能之器,失去了其本身的意義。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立法目的是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以促進社會穩(wěn)定和諧,然而,在實踐中公平責任卻成為本不需要承擔民事責任的行為人被迫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看似實現的是形式上的公平,真正損害的是實質上的公平。侵權責任法在提供救濟的同時也在保障行為人的自由,侵權責任法是權利救濟法,但不是社會救濟法,其不應具有社會保障的功能。[3]由于公平責任在法律上的規(guī)定過于抽象,過于簡略,公平責任的認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判員的判斷,審判員在公平責任的適用上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因此,公平責任具有不確定性,而法律安全價值的降低則是由公平責任的不確定性導致的一個不利后果。我國法律實踐中對公平責任的濫用大大降低了法律的安全價值,人們無法通過法律而明確得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何種后果、是否需要承擔責任以及承擔何種責任。這種現象是很危險的,因為它不僅涉及到法律安全價值的降低,還可能會導致人們行為能力的降低,當自由的邊界不確定時,“自由就會為對自由之行使的合理恐懼所限制”[4],更重要的是,它會在人們對法律的信任度方面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司法權威。在鄭州中院的二審判決中,法官充分認識到了公平責任的適用應以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具有法律上的因果關系為前提,對公平責任的含義、適用條件及范圍有了正確的理解,及時糾正了一審判決中出現的適用法律的錯誤,為以后的司法實踐樹立了榜樣。

二、訴訟程序的正當性

在本案中,另一個焦點問題即為楊某并未上訴而二審法院直接改判這一行為是否合法。

(一)審理范圍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從中可以看出民事訴訟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則,具有被動性。二審法院對于當事人沒有提出的請求不予審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二審程序的設置不僅僅在于實現給予當事人救濟的途徑這一目的,其也充當著監(jiān)督一審裁判、維護司法權威的角色。因此,當事人的上訴請求并不會對二審法院審判監(jiān)督的行使構成絕對的限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三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審理。當事人沒有提出請求的,不予審理,但一審判決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或者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除外。”本案中楊某并未提出上訴,二審法院原則上不應如此改判。但是楊某勸阻段某某電梯內吸煙的行為是出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考量,那么,公共利益究竟是什么?德國學界對于公共利益內涵的界定一般分別從作為內容的“利益”以及作為主體的“公共”兩方面入手。[5]第一,在“利益”判斷方面,首先必須以規(guī)范背后之價值觀念為基準。根據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市區(qū)各類公共交通工具、電梯間等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公民有權制止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的吸煙者吸煙。此規(guī)定背后保護的是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公民生活環(huán)境,從而保障公民身體健康,促進衛(wèi)生、文明城市建設。第二,在“公共”界定方面,應統(tǒng)一采用“不確定的多數人”之標準。不確定的多數人,意味著公共利益具有“公共所有”的屬性,與“夫妻共有”、“按份共有”中的共有不同,盡管后者在利益主體的數量上屬于復數,但仍然屬于私人利益,屬于特定多數人的利益,與公共利益有著本質區(qū)別。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針對的是整個市區(qū)內公共場所的衛(wèi)生與整潔,保護的是不特定的多數公民的身體健康利益,最終目的是建設衛(wèi)生文明城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果讓楊某為其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承擔責任,則社會公眾維護公共利益的積極性將會大大減小,這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

(二)處分權行使

《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在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限度內當事人具有決定是否行使、如何行使自己的實體權利、程序權利的權利,即處分權,民事訴訟應當對此予以尊重。但是所有權利均不是絕對的,處分權具有相對性,應當受到一定的制約與限制——即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一方面,當事人的訴訟權利應當被給予充分尊重,另一方面,法律的正確實施亦應當得到保障。

谷口安平教授曾經提出,審判獲得正當化機制的最關鍵之點在于由當事人自己負責判決的逐步形成,這就意味著程序選擇機制通過展開能夠保障當事人主體性、自律性的程序這一過程本身,給處理結果帶來正當性。[6]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的主體地位由處分權給予保障,除此以外,處分權在一定意義上是自由權與支配權,處分權的行使體現當事人的意志。當事人參與訴訟的過程,法院最終的裁判結果會被當事人的決定所影響,因此,處分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當事人行使處分權影響法院裁判結果的這一行為,能夠增強當事人對裁判結果的認同感、提高裁判結果的執(zhí)行力,司法的權威也得以樹立起來。

由于處分權由當事人的主觀意思所決定,具有自由性,因此,處分權被濫用的現象屢見不鮮。處分權并不是絕對的自由權,處分權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處分權具有法定性。準確嚴格地按照有關法律的規(guī)定行使處分權,能夠有效地防止處分權的無序性、雜亂性等問題。根據私法自治理論,法院對于僅僅涉及私益的事件,應充分尊重當事人的處分權,不得隨意進行干預;法院對于涉及公益的事項則可以依職權進行干預。法諺亦云“公共福利是最高的法律”、“公益要優(yōu)先于私益”,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法院能夠超出或者替換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作出裁判。[7]本案中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的行為符合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與民法的基本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和綠色原則,鄭州市金水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楊某承擔公平責任,將會挫傷公民維護社會利益的積極性,違背民法的立法宗旨與原則,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當事人的處分權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行使,根據前文論述的有關規(guī)定,當事人的處分權在損害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應當受到限制。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法院有權在原告未提起上訴的情況下依法改判。

三、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一)判決與法條的契合度

《民法總則》第一條明確規(guī)定為了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制定本法。由此可見,民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即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楊某電梯勸煙行為旨在為社區(qū)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有益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表現。一審法院判決楊某承擔公平責任,給人們傳遞出一種負能量——少管閑事。為了明哲保身,人們選擇冷漠對待或者處理與自己無關的事項,這顯然阻礙了社會道德建設進程。二審法院依法改判,證明我國司法審判具有高尚價值的取向,使得公民在見義勇為或者欲為善事時無需瞻前顧后、畏畏縮縮,有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民法總則》第八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根據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市區(qū)各類公共交通工具、電梯間等公共場所禁止吸煙,公民有權制止在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的吸煙者吸煙。楊某勸阻段某某電梯內吸煙的行為符合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是積極維護社會秩序與公共利益的體現。鄭州中院的二審判決有利于引導公民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促使公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從而真正樹立起司法權威。

《民法總則》第九條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即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應當得到司法裁判的鼓勵與支持。楊某勸煙行為可以減少煙霧對環(huán)境和身體的侵害,保護公共環(huán)境。二審判決向社會公眾傳遞了積極的信號,有利于文明、衛(wèi)生城市的建設,引導公眾共同創(chuàng)造良好的公共環(huán)境。

(二)判決與法的價值

法的價值是指作為客體的法能夠滿足作為主體的人類的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的實踐活動復雜多樣,需要統(tǒng)一的標準或者規(guī)范來調整人們的行為以及實踐活動,從而使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存在秩序與正義。法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指導作用,人們通過法律預見自己行為的后果,從而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行事,共同建設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

首先,從法的價值取向而言,法律發(fā)揮作用的目的即在于確認并實現一些基本價值,如自由、平等、正義、秩序等。本案中楊某勸阻段某某吸煙的行為符合鄭州市有關規(guī)定,是為了保護社會公共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是一種正義的行為,有利于引導人們自覺自愿遵守并維護社會秩序。鄭州市中院的二審判決確認了正義、秩序等基本價值,符合法的價值取向。其次,從法的價值目標而言,任何法都應當邏輯嚴謹、簡明扼要、明確易懂等等。[8]我國《民法總則》中具體規(guī)定了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序良俗、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具備法的形式價值,而鄭州中院二審判決以《民法總則》中的規(guī)定作為判案依據,亦是對《民法總則》的形式價值的肯定。最后,從法的價值判斷而言,在各種價值發(fā)生沖突時,法需要提供借以評判的標準。我國民法的立法宗旨包括維護社會秩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為本案提供了進行評判的標準。鄭州中院二審判決綜合考慮楊某的侵權責任認定條件與我國民法所提供的評判標準,最終認定楊某無需承擔侵權責任,體現了我國民法的評價價值。

(三)判決與社會輿論

從社會輿論與司法公正的關系而言,近年來,由于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公眾有越來越多的渠道可以接觸信息并且發(fā)表屬于自己的觀點。每當一個自帶熱點性質或者涉及道德與法律沖突的案件出現時,各種各樣的聲音鋪天蓋地地涌來,在這時,社會輿論與司法公正的關系這一問題又被帶來公眾面前,這是一個亟需認清、解決并且不能回避的問題。在本案中,社會輿論給司法審判帶來的壓力也不容小覷。

社會輿論是一把雙刃劍,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案件中,社會輿論起到了監(jiān)督司法活動的作用,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對司法活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社會公眾及媒體法律知識有限,分析案件極易攜帶主觀情緒,并且以大規(guī)模的討論度、極高的話題度給司法活動施壓,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輿論可能會阻礙司法公正的實現,對司法活動產生消極的影響。具體而言,在積極方面,首先,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有利于遏制司法腐敗的現象,使司法獨立真正得以實現。其次,通過社會輿論對司法活動的適當監(jiān)督,社會公眾可以了解案件信息,司法審理也能獲得更多線索。最后,由于受到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審判人員不會偏私,亦不會由于職業(yè)偏見等做出不公正判決,而是需要綜合考慮民意與法律規(guī)定,不敢任意妄為,從而防范了權力濫用這一問題。從消極方面而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媒體為了“博眼球”達到獲取經濟利益的目的,刻意地夸大事實、激化焦點、渲染氛圍,全然不顧事實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如不久前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的“辱母殺人案”,一審判決公布以后,各路媒體對其進行報導,批判司法審判不公正等等,其中對于于歡母親被侮辱的場面、警察采取措施的情形做刻意夸張的描述。公民接收到這些片面的信息,憤慨的情緒輕易地被激發(fā)出來,話題的熱度激增,社會輿論對司法活動予以極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媒體顯然超越了監(jiān)督的合理界限,干涉了司法公正,導致了“媒體審判”壓制法院審判這一現象的出現。

我們應當更好地處理社會輿論與司法公正的關系,建立一種良性的互動機制,使得社會輿論能夠合法適當地監(jiān)督司法活動并且避免社會輿論干涉司法活動的局面產生。首先,應當增強司法活動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與監(jiān)督權。通過增加公民對司法活動的了解與監(jiān)督,不僅能夠實現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敗行為,而且能夠促使公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其次,在確保公民知情權的前提下,應當規(guī)范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設置一系列程序對其進行審核。有關部門在事件或者案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內應當及時發(fā)布通知,防止一些謠傳的信息誤導公眾。最后,應當要提高公民的自律意識。人要自由也要自律,自由是有邊界的自由,公民應當對自己發(fā)表的言論或者觀點負責。如此一來,非理性的聲音將會大大減少,社會輿論與司法公正的沖突也會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內。

“勸煙猝死案”引起了社會的極大關注,司法審判的每一個步驟不僅僅對于具體的個案有極大的影響,而且對于相同領域的性質類似的案件也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每一個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熱點案件,都蘊藏著一次極好的法治教育的機會,有利于傳遞正確的價值觀。鄭州中院的二審判決不僅體現出司法審判的公正性,而且對于社會公眾具有積極的引導意義,讓公眾愈發(fā)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公序良俗,愈發(fā)誠心地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共利益,這對于我國的法治建設、文明建設均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處分權楊某因果關系
“送上門”的逃犯
玩忽職守型瀆職罪中嚴重不負責任與重大損害后果的因果關系
無處分權合同的效力
——再析《合同法》第五十一條
兒子能否繼承父親生前贈與他人的財產
16歲少年盜竊同村村民錢財獲緩刑
將撿到的錢捐給災區(qū),應當承擔責任嗎
淺談民事訴訟當事人處分權
幫助犯因果關系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