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男
摘要:國內學術界對反傾銷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包括古諾、伯特蘭德均衡、貝葉斯納什均衡等博弈理論產量和價格因素的研究;但是國與國之間的成本價格因素及信息不完全因素并不能真正解釋和解決中國的反傾銷問題;成本價格因素及信息不完全因素分析把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問題人為的簡單化了、片面化了。走出反傾銷問題分析的誤區(qū),真正認識到世界貿易摩擦的爭端主要源于各國對國際貿易法規(guī)的重新界定。經濟理論學術的發(fā)展最終的目的是指導和服務于實踐。必須邁出反傾銷問題分析的誤區(qū)把國際貿易理論學術研究的方向轉向更為務實的策略研究中來。
關鍵詞:反傾銷;世界貿易組織;價格均衡;信息不對稱;均衡博弈理論
一、傾銷與反傾銷概念的產生
傾銷概念最早出現在1776年著名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一書中將各國官方對出口貿易進行補貼的辦法稱之為傾銷。到了1923年加拿大著名經濟學家雅各布·瓦伊納(Jacob Viner)在《傾銷:一個世界貿易問題》一文中定義傾銷是指廠商利用壟斷市場的能力對國內和國外市場采用價格歧視策略。對于傾銷這種國際貿易行為,最早于1904年加拿大在《海關關稅法》中首次規(guī)定了反傾銷措施。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政府為了解決世界經濟衰退和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組織進行全球性貿易協議談判即《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談判。關貿總協定的談判成功是美國歷屆總統提升美國世界經濟發(fā)展影響力和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的重要標志和舉措。GATT談判過程中,發(fā)展中國家先后加入,在對外貿易政策方面各國產生了很多分歧,在很多政策條約方面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并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這其中定義了傾銷的概念,并且于1947年在達成的關貿總協定第六條中定義傾銷是:一國把低于正常價值的商品銷往另一國市場并造成損害。為了抵制傾銷行為,另一國可以對傾銷產品征收反傾銷關稅。
而后,美國為了確立在世界貿易領域的霸權地位,在GATT的基礎上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美國在世貿組織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是世貿組織加入談判的關鍵因素;任何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國家都必須首先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再一次對傾銷進行了定義——傾銷是指向他國出口低于商品正常價格的行為。經過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國,這是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的階段。自中國加入WTO之日起,全世界各成員國對中國發(fā)起接二連三的反傾銷調查,2002~2011年,共有588起;這其中歐盟占191起,占歐盟反傾銷案件總數的37.2%。目前學術界對反傾銷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產量和價格因素的研究;這其中包括對古諾、伯特蘭德均衡、貝葉斯納什均衡等博弈理論;利用古典的博弈理論并不能有效的解釋和解決中國的反傾銷問題。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中國的反傾銷問題不斷惡化,大量的理論經濟學的研究沒有最終幫助中國政府解決反傾銷問題,世界各國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不減反增。古典的數學建模和博弈理論把復雜的經濟問題簡單化、抽象化、片面化;理論經濟學根本性弱點在于它需要使用大量的條件假設才能進行推演,對于復雜的現實經濟現象和問題只能進行人為的孤立片面的分析。理論經濟學只能幫助我們理解事物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復雜的經濟問題。筆者通過長期的計量經濟學研究,發(fā)現計量經濟學的統計分析幫助我們認識反傾銷問題的實質在于各國對國際貿易法規(guī)的重新界定。通過以下幾方面分析理解中國反傾銷問題的根源,從而可以有效的解決反傾銷問題。
二、反傾銷調查過程本身的貿易損害效應
針對于中國的反傾銷問題不能用一般的古典數學模型和博弈理論進行分析。反傾銷調查中的繼發(fā)效應往往被研究學者所忽視。當一國發(fā)起反傾銷調查之時,所有相關產品的進口商會立即取消對受調查國產品的進口并轉向其他國家同類出口產品生產商。在沒有進行最后裁決之前,反傾銷調查過程本身所產生的貿易威脅就已經對出口商品的生產商和相關產業(yè)造成了嚴重影響。我國的絕大多數出口產品主要是源自基礎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上游制造產業(yè),從2002~2011年,歐盟對華發(fā)起的191起反傾銷案件中,57.75%來自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其中,化工產品占全部案件的30.99%,機械設備和電子產品占26.76%。例如從我國出口企業(yè)的角度來說,當歐洲汽車企業(yè)向歐盟委員會提起反傾銷訴訟后,部分的我國汽車出口企業(yè)的海外訂單數量會急劇減少;而與此同時,我國境內與汽車生產的相關基礎原料和零部件產業(yè)的市場銷售也會同時受到間接的影響,市場需求的減少直接導致企業(yè)利潤的下降。
從歐盟進口商角度來說,對我國汽車產品所發(fā)起的反傾銷調查,意味著短期內他們必須盡快尋找其他國家的汽車產品制造商,而在不遠的將來如果中國出口企業(yè)敗訴,那么對于歐盟進口商來說不得不支付高額的反傾銷關稅。反傾銷調查過程的這種對出口企業(yè)和進口商所產生的雙重損害效應往往被我們所忽視;也就是說在反傾銷裁決前,反傾銷調查過程本身就已經產生了損害和貿易成本,而這一成本需要中國和歐盟貿易雙方共同承擔。以中歐貿易摩擦為例,很多國內學者在分析反傾銷問題過程中,往往只考慮到了反傾銷問題對中方企業(yè)所造成的損害,而忽視了反傾銷關稅實際上是由歐盟進口商最終支付。換句話說被調查的我國汽車出口企業(yè)的對歐出口成本增加的同時,反傾銷施措(antidumping measures)的關稅增加了相關歐盟進口商的進口成本。反傾銷調查所產生的貿易威脅和未來進口預期利潤的減少使得歐盟的汽車產品進口商發(fā)生了貿易轉移。這意味著反傾銷調查所產生的繼發(fā)效應會產生更多負面影響;一方面,歐盟汽車進口商需要為尋找新的合作伙伴而花費更多資金;而另一方面,遭到歐盟反傾銷調查起訴的中國出口企業(yè)也同時會將他們的產品推向歐盟以外的新興市場,這實際上加劇了歐盟汽車企業(yè)在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市場的競爭強度。歷史上,美國的一家著名的農產品化工企業(yè)孟山都(Monsanto)就曾與中國企業(yè)展開近十年的全球性反傾銷大戰(zhàn)。美國政府最初的目的是通過征收反傾銷關稅降低中國化工產品在美國國內市場的競爭優(yōu)勢,而后在中國企業(yè)退出美國市場轉向其他國家的時候,美國政府繼續(xù)通過反傾銷調查試圖減少中國企業(yè)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份額,經過近十年的漫長追逐,中國企業(yè)由弱變強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三、反傾銷調查的貿易保護效應
從歐盟企業(yè)自身來說,反傾銷調查所產生的貿易保護效應會從上游產業(yè)傳遞到下游相關產業(yè)。我們仍以汽車相關產業(yè)橡膠輪胎為例,作為上游產業(yè)一旦被起訴的我國汽車輪胎企業(yè)敗訴,歐盟對我國橡膠輪胎產品征收高額反傾銷關稅;那么起訴方歐盟輪胎企業(yè)會獲得相應的反傾銷保護。這導致歐盟汽車產品生產商在歐盟境內的壟斷性增強,歐盟內部汽車輪胎的市場價格由此上升。對于上游產業(yè)的反傾銷關稅保護增加了下游歐盟汽車產業(yè)的生產成本,使得歐盟汽車產品的價格升高同時降低了其國際市場競爭力。市場競爭力的減弱,使得歐盟下游汽車企業(yè)對上游輪胎企業(yè)的產品需求減少。歐盟汽車輪胎上游企業(yè)的價格上升和利潤的減少從某種程度上抵消了反傾銷關稅所產生的保護效應。為了去除這種負面效應,下游歐盟汽車成品企業(yè)也會尋求反傾銷關稅的保護。這種由上游產業(yè)向下游產業(yè)傳遞的反傾銷保護效應,被稱為反傾銷繼發(fā)保護效應。反傾銷調查所產生的貿易保護的傳遞效應增加了國與國之間的反傾銷訴訟案件的數量;這也是中國反傾銷調查數量增長的原因之一。
四、歐盟一體化導致的貿易保護主義強化與競爭能力弱化
在過去的五十年間,歐盟由原來的歐洲共同體發(fā)展為現在的關稅及貨幣同盟,并一直在推行超級國家(Supernation)的理念。歐洲一體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關稅、貨幣、金融、法律、軍事力量的統一。在國際貿易經濟發(fā)展方面,其發(fā)展趨勢是成為可與中國、美國抗衡的超級國家聯合體,在世界貿易領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與經濟科技實力強大的美國和具有深厚廣泛制造能力的中國相比,單一的歐盟成員國的經濟規(guī)模和市場競爭力需要更多的歐盟貿易保護政策。美國在世貿組織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情況下,歐盟的對外貿易政策忽視了各國間的要素稟賦和比較優(yōu)勢。歐盟的關稅壁壘、技術壁壘及非關稅壁壘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歐盟內部的經濟發(fā)展和經濟增長問題。相反,過度的貿易保護政策使得歐盟內部的成員國出現了市場技術競爭能力弱化的局面。反傾銷政策的實施所產生的貿易保護并沒有真正改變歐盟內部市場對外部的需求。實際上,在半個多世紀的歐盟建立發(fā)展過程中,美國及WTO對歐盟一直持否定態(tài)度。歐盟的主體為關稅型的貿易壁壘即對內零關稅對外統一關稅,違反了WTO倡導的貿易自由化原則,并且歐元區(qū)的擴張進程直接影響到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歐盟曾一度在五個中歐友好合作文件中向中國拋出橄欖枝,希望中國參與到歐元及歐盟擴大的進程中來。而作為WTO成員國的中國仍舊堅持維護WTO在世界貿易中的核心地位,并沒有做出完全滿意的回復,這使得歐盟擴張戰(zhàn)略逐漸傾向美國勢力的影響。歐盟單邊頒布實施了自己的對外貿易法律法規(guī),并對中國入世前簽訂的《中美合作協定》中關于入世后15年內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條款給出了新的附加條件。這使得市場經濟地位成為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反傾銷及貿易保護主義的工具。
市場經濟地位問題首先由美國針對前蘇聯提出,主要目的是限制前蘇聯在世界貿易中的發(fā)展。雖然1998年7月歐盟有條件的把中國從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名單中去除;但是歐盟仍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認為中國是向市場經濟轉型過渡的國家;要求所有反傾銷應訴的我國企業(yè)必須提供符合市場經濟地位證明及相關文件。對于符合市場經濟地位的企業(yè)和不符合市場經濟地位的中方企業(yè)施行反傾銷關稅差別對待。實際上,反傾銷問題摩擦主要是存在于反傾銷應訴過程中各國對國際貿易法規(guī)的重新界定。美國和歐盟各自所制定的反傾銷法律的規(guī)則對于被起訴的我國出口企業(yè)來說是很不利的,原因是很復雜的。
一是對于任何被起訴的出口企業(yè)來說應訴花費是驚人的,一般在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美元。對于起訴名單上的我國出口企業(yè)來說,針對同一類型的產品存在著“搭便車”的問題,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勝訴的成功率。這其中我國的商務部的公平貿易局和貿易救濟調查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幫助相關企業(yè)積極應訴配合反傾銷調查。
二是我國企業(yè)在應訴過程中,如果不能夠按照要求提供相應的企業(yè)生產經營商業(yè)信息,美國商務部將按最可能獲得信息(BIA)法規(guī)向美國起訴方企業(yè)收集中國出口企業(yè)的相關市場信息。這對于我國反傾銷調查企業(yè)應訴來說是很不利的。具體來說有三個方面。首先,對于很多中方企業(yè)來說缺乏國際貿易應訴經驗,很多商業(yè)往來信息是高度敏感的屬于商業(yè)機密。盡管外方政府做出信息保管安全承諾,但很多中方企業(yè)仍有顧慮。其次,對于被起訴的我國企業(yè)來說反傾銷調查信息的提交時間是很有限的。過短的時間限制增強了反傾銷應訴的難度。再者,反傾銷調查提交信息需要英文完成,很多財務信息及我國的財務核算標準與外方仍有差異。作為反傾銷問題解決的技術障礙,我國的很多出口企業(yè)缺乏與國際化接軌的專業(yè)會計人才。最后,對于美國和歐盟的反傾銷法律條款來說,應訴企業(yè)可在敗訴的條件下選擇是否接受價格承諾(Undertakings)或者出口配額限制。從解決反傾銷問題策略角度來說,價格承諾和出口配額限制雖然保留了我國企業(yè)在進口國市場上的一定份額,但是卻去除了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競爭優(yōu)勢。
三是由于美國和歐盟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采用差別對待政策,這使得在計量傾銷損害過程中,采取收集“替代國”生產商制造成本及市場價格進行比較。這種不公平的歧視政策直接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和成員國應享有的權利。
四是反傾銷的稅率是根據傾銷幅度而設定的,美國商務部在計算傾銷產品的正常價值時采用“歸零法”;簡單來說,傾銷被視為一國出口商品的價值低于它在本國市場的價格或生產成本價格。被起訴的出口產品正常價值應該是高于國內銷售同類產品的加權平均市場價格。美國商務部在反傾銷調查中,將這部分高出國內市場的差額計算為零,導致傾銷幅度計算的結果被人為夸大。
五、結論
就我國的反傾銷問題而言,沒有絕對的壟斷市場,就沒有古諾、伯特蘭德均衡的博弈。WTO成員國所要履行的原則與各成員國在國際市場上的自由競爭使得古典的產量和價格競爭模型不能科學有效的解釋現代反傾銷貿易摩擦的復雜性。我國對反傾銷的問題的解決不能僅停留在古典的數學模型和博弈理論的研究。經濟理論的發(fā)展最終的目的是指導和服務于實踐。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當今世界正在發(fā)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和各國所面臨的貧富差距問題依然嚴峻。世界貿易組織所倡導的經濟全球化,貿易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正面臨著雙邊化和多極化的挑戰(zhàn)。重新界定國際貿易保護法規(guī)和條款及WTO各成員國單方頒布的對外貿易政策,弱化了WTO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核心領導地位,破壞了國際貿易自由、平等、無歧視的正常秩序,造成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及世界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矛盾。在改革開放的40年間,我國是以出口導向型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模式,出口企業(yè)及相關產業(yè)是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而后,伴隨著全球性的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我國逐漸走向以投資增長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模式。一方面可以消化過剩的產能,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投資增長效應刺激產業(yè)鏈的發(fā)展。而在封閉的貨幣體系下,量化寬松政策只能起到短期的調節(jié)作用;長期的量化寬松政策所帶來的副作用導致了通貨膨脹、失業(yè)和物價上漲。
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最終出路是在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擴張的困難博弈局面下,仍然堅持不懈的走出去,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發(fā)展。首先要階段性完成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產業(yè)結構升級。而后在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發(fā)展?jié)M足國際化市場需求的條件下,將具有民族品牌競爭力的國內企業(yè)帶向海外市場,直接拉動國內市場的經濟發(fā)展。反傾銷貿易摩擦問題和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擴張趨勢使得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這也提醒著我們必須走出反傾銷博弈的誤區(qū)把國際貿易理論學術方向轉向更為務實的策略研究中來。讓我們攜起手來把學術研究轉化為推動國家民族經濟增長發(fā)展的核心動力。
參考文獻:
[1]畢玉江.企業(yè)的傾銷行為與提出反傾銷訴訟:一個擴展的博弈分析框架[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5(04).
[2]馬義飛.傾銷與反傾銷博弈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2(06).
[3]孫樹壘,韓伯棠,孫建全.博弈雙方逆向選擇問題的均衡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6(12).
[4]楊仕輝,肖德.反傾銷對抗博弈——兼論我國少有對外反傾銷申述的成因分析[J].預測,2000(06).
[5]張宏樂.WTO《反傾銷協議》中的公平價格比較——最近案例中對歸零方法的否定[J].世界貿易組織動態(tài)與研究,2004(07).
(作者單位:??诮洕鷮W院財務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