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0
肩周炎全稱肩關節(jié)周圍炎,是骨科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jié)疼痛和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以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肌腱、關節(jié)囊及滑囊等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為主要病理改變,早期僅表現為輕微疼痛,繼則疼痛加重,夜間較甚,常影響睡眠,給患者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1],伴或不伴肩關節(jié)活動不利,肩關節(jié)活動逐漸受限,直至形成“粘連”、“凍結”。肩周炎多發(fā)于中老年患者,以50歲左右多見,女性多于男性,該病病程較長,疼痛和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很大影響。目前,臨床治療肩周炎仍以保守治療為主,主要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消炎鎮(zhèn)痛,運動療法、物理療法等恢復肩關節(jié)的活動功能,麻醉下手法松解或關節(jié)鏡下松解重癥肩周炎等[2]。雖然治療肩周炎的方法多種多樣,但療效不一[3]。李現林教授在30多年的臨床實踐中運用本院協(xié)作方通痹舒筋丸治療風寒濕型肩周炎臨床療效確切,且安全性高,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總結如下。
肩周炎在中醫(yī)學上屬“痹證”范疇,俗稱“肩凝風”、“露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等,《針灸甲乙經》載: “肩痛不可舉,引缺盆痛,云門主之?!敝斓は凇睹}因證治·肩背痛》描述了其詳細癥狀: “病則……頸肩臑肘臂外后廉痛。”本病多由于氣血漸虧,風寒濕邪侵襲機體,或是外傷遷延不愈所致。如《普濟方》云: “此病( 肩痹) 蓋因久坐濕地,及曾經冷處睡臥而得。”《古今醫(yī)鑒》云: “病臂痛為風寒濕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為寒邪所襲,遂令臂痛; 及乳婦以臂枕兒,傷于風寒而致臂痛者……有血虛作臂痛,蓋血不榮筋故?!薄额愖C治裁》則對肩痹的病因病機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總結: “中年以后,因氣血不足,肝腎虧損,筋失儒養(yǎng),風寒侵襲,經絡痹阻,營衛(wèi)氣血不暢,肩部正邪相搏發(fā)為疼痛。日輕夜重,久則肩部肌肉攣縮,活動受限?!薄饵S帝內經》提出:“病在陽曰風,病在陰曰痹。故痹也,風寒濕雜至,犯其經絡之陰,合而為痹。痹者閉也,三氣雜至,壅閉經絡,血氣不行,故名為痹?!薄断墒诶韨m(xù)斷秘方》提出:“勞損筋骨,肩背疼痛?!薄稄埵厢t(yī)通》亦載:“或因提掣重物,皆致痹痛。”說明外傷也是肩周炎的發(fā)病原因。所以肩周炎的中醫(yī)病理特點為氣血漸虛,筋脈失養(yǎng),風寒濕邪侵襲機體,痹阻經絡,氣血凝滯,筋骨不利或外傷遷延不愈而發(fā)痹證。
藥物組成:麻黃、蒼術、川牛膝、醋乳香、醋沒藥、細辛、全蝎、僵蠶、制天南星、制馬錢子、木瓜等。上藥粉碎,做成水丸(由本院制劑室制備),主治寒濕痹阻型肩周炎,寒濕痹阻型肩周炎主證表現為肩部串痛,遇風寒痛增,得溫痛減; 次證為畏風惡寒; 肩部有沉重感;舌質淡,苔白或膩,脈弦滑或緊[4]。
3.1 病案1 患者,男,51歲,2016 年 10 月 11 日初診。主訴:右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兩年,逐漸加重伴活動受限1月?;颊邇赡昵盁o明顯誘因出現右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遂至當地診所外用膏藥貼敷治療(具體膏藥不詳)后疼痛有所緩解,期間間斷發(fā)作,時輕時重,1月前右肩部疼痛逐漸加重并伴右肩關節(jié)活動不利,受涼明顯,遂來我院門診治療,初診時患者右肩關節(jié)周圍疼痛,遇涼明顯,查體見右肩關節(jié)周圍肌肉稍有萎縮,右肩壓痛,背伸上舉受限,X線示:右肩骨質增生。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西醫(yī)診斷:右肩周炎。中醫(yī)診斷:痹證,風寒濕型;治法:祛風濕,止痹痛,舒筋骨;方藥:通痹舒筋丸。12劑,口服,一次5 g,每日兩次。
2016年11月15日患者治療1個月復診,右肩部疼痛不適減輕,右肩關節(jié)活動較前改善。
2016年12月17日三診,患者服用水丸兩個月,右肩部疼痛不適明顯減輕,右肩關節(jié)活動明顯改善,囑患者繼續(xù)服用水丸,同時加強右肩功能鍛煉。
2017年5月隨訪,患者上述癥狀消失,未再發(fā)。
按:李現林教授認為本證屬痹證之風寒濕型,本案患者,中年男性,素體勞累,肝腎虧損,筋失濡養(yǎng),風寒挾濕侵襲,經絡痹阻,營衛(wèi)氣血不暢,肩部正邪相搏發(fā)為疼痛,經絡痹阻則見關節(jié)活動不利、肌肉稍有萎縮。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亦為風寒濕痹之象,治療應以祛風寒,除濕痹,通絡止痛,補腎壯骨為則,故予通痹舒筋丸以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舒筋活血,并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予水丸繼續(xù)服用以鞏固療效,預防再發(fā)。
3.2 病案2 患者,女,48歲,2017年3月08日初診。主訴:右肩部疼痛不適半年,加重伴活動不利1月?;颊咂剿伢w虛,半年前淋雨后右肩部酸痛不適,伴右肩沉重感,后每遇陰雨天氣明顯,未予重視治療。1月前上述癥狀加重,并伴右肩關節(jié)活動不利,至當地醫(yī)院診斷為肩周炎,給與西藥治療,效果欠佳,今為求進一步治療,遂來我院門診,初診時患者右肩部疼痛、酸沉不適,伴右肩關節(jié)活動不利,舌質淡,苔白,脈弦緊。西醫(yī)診斷:肩周炎。中醫(yī)診斷:痹證,風寒濕型。給予通痹舒筋丸12劑,水丸口服,一次5g,每日兩次。
2017年04月10日二診,患者右肩部疼痛減輕,仍感酸沉,右肩關節(jié)活動較前改善,囑患者繼守原方治療。
2017年05月10日三診,患者右肩部疼痛明顯減輕,酸沉重感覺消失,右肩關節(jié)活動明顯改善,告知患者加強右肩關節(jié)功能鍛煉,停藥。
2017年10月隨訪,患者病情已完全恢復,未再發(fā)。
按:李現林教授認為,本案患者平素體虛,而正氣不足是痹病的內在因素和病變基礎,《諸病源候論,風病·風濕痹候》亦有云:“皆因體虛,則受風濕”,正氣不足,無力驅邪外出,病邪稽留而病勢纏綿?;颊呱嫠坝?,致風寒濕邪乘虛侵入,痹阻經絡,氣血凝滯,筋骨不利而發(fā)痹證,故予通痹舒筋丸以宣痹止痛。
臨床對于肩關節(jié)周圍炎的治療對癥處理為主,其目的是通過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或消除炎性滲出以解除黏連,增加關節(jié)活動度,緩解疼痛,從而達到治療或緩解其發(fā)展進程的目的[5]?!夺t(yī)門法律》云:“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陰,或本于陽,知病之所由生而直取之,乃為善治?!备鶕缰苎椎牟∫虿C,李現林教授結合多年臨床經驗,創(chuàng)立了通痹舒筋丸治療風寒濕型肩周炎。通痹舒筋丸中川牛膝主治風濕痹痛[6],麻黃具有發(fā)汗解表散寒之功?!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蒼術:“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鄙n術為祛風散寒要藥。乳香、沒藥相須為用,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細辛:“主百節(jié)拘攣,風濕痹痛,死肌?!苯┬Q與全蝎合用,主治風寒濕痹,筋脈拘攣。再用木瓜舒筋緩急,馬錢子散結消腫,通絡止痛?!渡褶r本草經》始稱: “主治心痛,寒熱,結氣,積聚,伏梁,傷筋痿拘緩,利水道”,天南星祛風解痙,側重攻邪散結。諸藥合用,祛風散寒,舒筋活絡,止痛壯骨,治療寒濕痹阻型肩周炎,內外兼治,標本同顧。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麻黃中含有的麻黃堿通過提高中樞性痛覺閾值產生鎮(zhèn)痛作用[7];蒼術具有鎮(zhèn)痛、抗炎、保肝的作用[8];川牛膝含的昆蟲變態(tài)激素、脫皮甾酮、杯莧甾酮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抗血小板聚集等活性,具有補益作用[9];細辛揮發(fā)油具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10];僵蠶具有抑菌、增強免疫的作用[11];研究證明全蝎具有很好的鎮(zhèn)痛作用,全蝎的提取物可明顯抑制小鼠熱板反應,減少醋酸誘發(fā)的扭體次數,延長其舔足潛伏期[12];朱建偉等[13]通過對馬錢子堿的鎮(zhèn)痛作用及藥效動力學研究,發(fā)現馬錢子堿具有顯著的鎮(zhèn)痛作用;研究發(fā)現木瓜中木瓜苷等有效成分有較好的抗炎鎮(zhèn)痛和去風濕效果[14]。本方通過改善局部氣血循環(huán),增加組織營養(yǎng),加速炎性滲出物的吸收,繼而臨床產生消炎止痛、緩解關節(jié)粘連、改善肩周炎癥狀的作用[15]。
李現林教授根據風寒濕型肩周炎的病因病機,合用諸藥,對癥治療,能夠明顯減輕患者的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療效好、療程短、痛苦少、安全性高、不易復發(fā)且又經濟的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