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蝶
摘 要:為破解語文古詩教學課堂上“少趣,少味,少美”的難題,提出思考理趣是古詩中具有哲理性與審美性的意識形態(tài),呈現(xiàn)古詩的理趣是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以教學《終南別業(yè)》為例,以品出言趣、繪出意趣、悟出理趣三個方面探討了教出理趣的方法與路徑。
關鍵詞:初中語文;理趣;《終南別業(yè)》課堂教學
理趣是表現(xiàn)哲理的詩歌,具有感發(fā)讀者的審美情趣。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蹦敲唇處熢谡Z文課堂中如何讓學生加深理解從而感悟出詩中的理趣,從大自然悟到生命的奧秘。為此,筆者在執(zhí)教八下語文課堂古詩背誦篇目之一的《終南別業(yè)》,以品出言趣,繪出意趣,悟出理趣,審出題趣為中心展開教學,淺文深教,為教出理趣提供了教學案例。
一、品詞句讀言趣
筆者將《終南別業(yè)》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不僅能從詩中感受到詩人的閑適,而且能通過朗讀感悟出閑適表面下隱藏的生活態(tài)
度,體會作者超然物外的豁達境界。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品讀詩中的動詞。這首詩很有意思,每一小句詩中都有一個動詞,如:“好,安,往,知,行,坐,值,談笑”。通過梳理動詞,這首詩“詩中有畫”的意境也就躍然紙上。
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就是重點品讀動詞前面的修飾詞“獨”與
“空”。頷聯(lián)中寫到他游興高時別具一格:“獨往”與“空自知”。在這點上,張岱和柳宗元有點類似王維,這時讓學生聯(lián)想《江雪》和《湖心亭看雪》中的“獨釣寒江雪”和“獨往湖心亭看雪”,前者在大雪紛飛天孤身一人垂釣江面,遺世獨立,后者在雪天雖有船夫相送卻一片癡心在別處,“獨”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孤獨,更是心靈的對話,在對比中品出王維高雅的名士氣。而“空自知”可以理解為:欣賞山水之樂,有獨賞和共賞,王維是前者,他只是享受自己品味到的大自然的天趣。這種“獨賞”,就是陶弘景《答謝中書書》結尾提到的“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謝靈運體會到了,陶弘景體會到了,現(xiàn)在王維也體會到了。再聯(lián)想八上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是共賞,是蘇軾和張懷民一起欣賞。僅是這兩個詞就讓學生回顧了八上所學文言課文,將記憶中的文言知識串聯(lián)在一起,進行了深入的鑒賞。
二、寫書法繪意趣
中國的書法是一種借漢字字形傳遞書寫著精神氣質(zhì)的藝術形式。八下語文書附錄中也特意編寫了《欣賞唐人草書》,因此筆者在品讀頸聯(lián)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展示了一幅《終南別業(yè)》草書書法中的片段:“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逼渲小靶小弊謱懙煤荛L并單獨成列,一列一筆貫穿直下,讓學生感悟字如詩人所走之路,又長又自在,此時讓學生伸出手在空中學著草書書法寫一寫,邊寫邊讀,自然而然就讀出了悠長又寂寥的韻味。
下句“坐看云起時”,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因此陶潛才有“云無心以出岫”的話(見《歸去來兮辭》)。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出了。再者這兩句真是詩中有畫,天然便是一幅山
水畫。
三、借聯(lián)想悟理趣
再借阮籍窮途而哭的故事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走到生命的絕望之處會消極,會失落,而此時的王維卻找到了轉機,由“行”而“看”,由“看”而思,追問學生王維思考出什么,水窮處,有云起來,云起來處,有水霧,由水霧而形成新的雨水,生生不息,奔騰不已,這就是天道,就是萬物有生機的奧秘。很多的人以為水窮處,就沒有水了,其實還有云起時,那里面蘊藏的水。可惜,很多人看不到,認為到了“水窮處”只有大哭。再讓學生聯(lián)想王維的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廣袤的空間里,在一個時間節(jié)點上,看到落日在大漠里那種永恒之美,想到幾千年來,這太陽一直在那里朝起暮落,是那么壯麗,看到了宇宙萬物的奧秘。俞陛云曰:“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保ā对娋硿\說》)。
再展示王維在安史之亂中的遭遇,聯(lián)系終南別業(yè)的歷史,它恰是宋之問當年的別業(yè),宋之問一生大起大落,最終被唐玄宗賜死。學生在一次次的聯(lián)想中自然會受到啟發(fā),自然能悟出頸聯(lián)自然和諧的美麗景色中所隱藏的理趣:個人官宦生涯的起起落落,跟這個宇宙萬物的生生不息相比,實在是太過于渺小。這就是《易經(jīng)》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
理趣是詩人在詩中所隱藏的人生態(tài)度,得理趣者得語文課堂教學之“真”。學生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學得有趣又有思考,增識長智,從大自然悟到生命的奧秘,感悟人生。
參考文獻:
[1]楊建章,謝艷艷.教出文韻始得真[J].語文教學通訊,2017(1B).
[2]李季.文化手段在課堂教學的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2017(1B).
[3]蔣勛.蔣勛說唐詩[M].中信出版社,2014.
[4]陳伯海.唐詩匯評[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誗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