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桑德爾
案例一:
你正在駕駛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突然你發(fā)現(xiàn)前面的鐵軌上有五個工人正在工作,剎車失靈,你馬上就要撞向那五個人。但你也可以選擇將列車轉到旁邊一條鐵軌上,但你就要撞向在那條軌道上工作的一個人,你會選擇撞五個還是撞一個呢?
大部分學生選擇轉向一個人的鐵軌,為了拯救五條生命。但也有學生提出,這就類似于為了保存一個種族而滅絕其余的種族一樣,在道德上都是站不住腳的。
案例二:
你正站在鐵軌上的一座橋上,下面有一列車高速開過。在軌道的盡頭,有五個工人正在工作,剎車失靈,列車眼看著就要撞向那五個工人。但這時,在你的前面有一個大胖子,你只要輕輕地推一下他,他就會掉下橋擋在列車前面,使列車停止運行。有多少人愿意選擇犧牲大胖子而拯救五個工人呢?
這一次,大部分人選擇讓列車繼續(xù)前進,而不會去主動推那個大胖子。兩次選擇截然不同,區(qū)別在于,第一次你已經卷入其中,不得不作出選擇,而第二次你只是一名旁觀者,可以控制自己不推大胖子,兩個場合的假設不完全相同。當然,也有同學認為,無論你作什么決定,其實都是你的選擇,只不過第一次選擇了救五個人,第二次選擇了犧牲大胖子。最有意思的是,當學生指出推那個人需要親自動手,是一種謀殺行為,與打方向盤造成別人死亡性質不同時,桑德爾老師作了個這樣的假設:如果在鐵軌上有一扇活動門,可以像打方向盤一樣轉動,打開門就能讓大胖子掉下去,他會作什么選擇?全場大笑,學生與老師發(fā)生智慧火花的碰撞。
不過桑德爾老師真的非常聰明,他又舉了下面第三個案例。
案例三:
你是一名急診室醫(yī)生,這時病房里進來了六位急診病人,他們全都被列車重重地壓過(大笑),其中一個是重傷病人,另外五個只是中度受傷。如果你照顧那個重傷的人,將會花上一天的時間,但另五個病人就會因此死去,如果反過來去救治五個病人,重傷病人將會不治而亡。你會作出何種選擇?
這一次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救五個人而放棄一條生命,這與第一個鐵軌上的案例類似。
案例四:
你是一名器官移植的外科醫(yī)生,有五位病人來向你救治,每個人都急需手術,分別要換心、肺、腎、肝和胰。如果不救他們,他們就將身亡。這時,在隔壁的屋里,有一個健康的人來做身體檢查,他正在打瞌睡。你可以悄悄地走進去,取出他的五個器官,救治那五位病人,但這個健康的人卻會死去,你會作這樣的選擇嗎?
這一次,只有一名同學選擇這么做,只不過他的方法竟然是從五個人中選出一個馬上要死的人,然后用他的器官去救剩下的四個人,這樣的回答讓桑德爾老師當場驚訝不已,全場哄笑。老師說這是個非常不錯的主意,只是這已經偏離了所討論的哲學范疇。全場大笑。
從這四個案例中得到的哲學道理是:一件事情的正確與否,取決于行為所產生的后果。第一和第三個例子體現(xiàn)了結果主義的道德推理。結果主義認為道德的正確與否取決于該行為所產生的結果對外界的影響。而另兩個例子則體現(xiàn)了絕對主義的道德原則,這種哲學思想認為,道德有其絕對的原則,有明確的責任和權利,無論所造成的結果如何。結果主義中最有名的學說是由18世紀英國哲學家邊沁提出的功利主義,絕對主義的代表人物則是18世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
桑德爾還要求學生要在業(yè)余時間閱讀大量的哲學名著,比如亞里士多德、洛克、康德、穆勒等。通過讀這些書,學生要去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包括政治生活。當然桑德爾老師也提醒學生,看完哲學書后,一方面可以對生活看得更加透徹,但也可能和已知的事物產生矛盾,所以這門課也許會讓學生們對原本已經熟悉的事物感到陌生,但這就是哲學的魅力所在,給人提供另一種看待問題的方法,就像是一次心靈冒險。哲學很美好,但它也可能會毀滅一個人,所以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原則,不要過度沉迷其中。政治哲學課是喚醒人們無盡的求知欲,看看它會將人帶向何方。
這種思想的核心是要使效用最大化,使快樂多于痛苦。人都喜歡快樂多于痛苦,社會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個體和集體的利益最大化呢?
案例五:
17歲的孤兒帕克與另外三個有著優(yōu)秀品質的人一起出航,他們在海上遇到風浪,四人逃到救生船上。當所有的食物都吃完后,在沒有救援的情況下,另三個人將那個可憐無助的孤兒給殺了,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幾天后,他們獲救了。但是后來他們被審判,三個人并沒有否認事實,只是說犧牲一個人比四個人都死要好得多。然而檢察官不為所動,說謀殺就是謀殺?,F(xiàn)在如果你是陪審員,你會怎么處理這個案子?
大部分人都選擇了有罪,少數(shù)人認為無罪。
認為無罪的學生認為,在道德上他們應該受到譴責,但不應在法律上受到懲罰。還有學生說,必須做就是必須做的,在那種絕境下,人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我想這其實是人的本性問題,在絕境的條件下,人的本性都會暴露無遺。適者生存、物競天擇的道理用在哪里都是一樣的,在孤立的海上會發(fā)生殺戮,那33個在礦井下被困69天的礦工也曾經發(fā)生過爭吵甚至爭斗,這就是人的本性。
認為他們有罪的學生則認為,一個人沒有權利去控制他人的生死,更有學生認為他們在殺人之前根本沒有征求其本人同意,即使他同意了,吃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桑德爾老師又給案例加上抽簽的假設,馬上就有學生認為如果抽簽決定生死,那么這樣做似乎就變得有理。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知道將會有人為此犧牲,而且也很可能就是自己。
但桑德爾教授說,即使其本人同意,即使有抽簽,但這在道德上仍然是錯誤的。盡管邊沁的理論是要讓社會幸福最大化,但是如果要以犧牲一條生命去換回一部分人的幸福,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換句話說,這種情況下,邊沁的理論錯誤了。
真是精彩絕倫的辯論?。‘斎?,如果把所有的幸福權數(shù)加在一起,也許會得出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結論。
這次討論得出了三個問題:
1、 如果權利不是來自最大化的社會福利、效用或者快樂,那么權利來自哪里呢?
2、 一個為大家所認可的公平的程序能產生公平的結果嗎?
3、 同意在道德中起了什么作用?為什么同意會讓道德變得不同?
一次有意思的哲學討論課,上課不規(guī)定內容,沒有書本,全靠一本教學提綱和老師的自由發(fā)揮,與學生就一個個哲學話題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思想漸漸得到升華??梢愿杏X到,雖然哲學理念沒有對與錯之分,但老師和學生還是有自己的道德判斷。就像桑德爾教授說的,在討論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矛盾,不斷尋找探索事情的真相,使自己看待問題具備更加辨證又清晰的思維模式。
(李金寶摘自“網易公開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