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寶,王翠紅
(山東昌樂縣林業(yè)局,山東昌樂 262400)
蘋果種植是主產(chǎn)區(qū)果農(nóng)增收致富的支柱產(chǎn)業(yè),蘋果樹栽培管理技術直接關系到蘋果樹的生長、產(chǎn)量和質(zhì)量。但是近年來,園區(qū)建設落后、蘋果的生產(chǎn)與管理方式粗放落后,這些問題制約了蘋果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所以,在蘋果樹栽培管理過程中,加強園區(qū)建設,立足于蘋果樹的生長習性,加強對蘋果生長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如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
良種壯苗是實現(xiàn)蘋果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目標的前提。在品種選擇上,要選用當前生產(chǎn)中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品種,如紅富士、美國八號、中秋王、嘎啦、響富等。在苗木選擇上要選優(yōu)質(zhì)健壯的苗木,苗木標準要達到一級,苗高要在150cm以上,嫁接口以上10cm處直徑應超過1cm,苗干直,芽體飽滿,主根無損傷,須根較多,無病蟲害和機械傷。苗木栽植后要在苗高1m處選一飽滿芽短截定干。
建立蘋果園,首先,應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保墑性強、排水良好、酸堿度適宜的土壤條件。土層厚度80cm以上,土壤孔隙中空氣的含氧量15%以上,土壤酸堿度以pH值5.5~6.5為宜,地下水位1.5m以下,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最好能在1%以上,且地勢平坦,有良好的排灌條件[1]。選址以肥沃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宜。其次,應根據(jù)蘋果品種對氣候條件的適應能力選擇適宜的生長發(fā)育環(huán)境,如溫度、光照、水分等。第三,選址要考慮地形、地勢、坡度、坡向的影響。第四,果園應集中連片,便于管理;交通便利,附近有貯果場及設備。還應有果園防護林,避開重茬地,避開城市近郊污水及有害氣體的危害。
園區(qū)規(guī)劃主要包括水利系統(tǒng)的配置、栽培小區(qū)的劃分、防護林的設置以及道路、房屋的建設等。
水是建立蘋果園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要根據(jù)水源條件設置好水利系統(tǒng)。有水源的地方要合理利用,節(jié)約用水;無水源的地方要設法引水入園,攔蓄雨水,做到能排能灌,并盡量少占耕地面積。
為了便于管理,可根據(jù)地形、地勢以及土地面積確定栽植小區(qū)。一般平原每1~2hm2為一個小區(qū),主栽品種2~3個[2]。小區(qū)之間設有田間道,主道寬8~15m,支道寬3~4m。山地要根據(jù)地形、地勢進行合理規(guī)劃。防護林能夠降低風速、防風固沙、調(diào)節(jié)溫度與濕度、保持水土,從而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果樹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因此,建立蘋果園時要搞好防風林建設。一般每隔200m左右設置一條主林帶,方向與主風向垂直,寬度 20~30m,株距 1~2m,行距 2~3m;在與主林帶垂直的方向,每隔400~500m設置一條副林帶,寬度5m左右。小面積的蘋果園可以僅在外圍迎風面設一條3~5m寬的防風林。
2.1.1 土壤管理
在果樹栽植前后進行土壤深翻,最佳深度和根系主要分布層相一致[3]。深翻的方式立足于栽植密度、地形等因素考慮和選擇,主要有擴穴深翻、隔行深翻、全面深翻3種方式。深翻的時間在秋冬季,此時正值樹體接近或進入休眠期,樹根系損傷后容易愈合,同時,要在深翻的過程中和基肥的施入相結合。
2.1.2 肥料管理
(1)施好基肥
具體的施肥時間、種類和數(shù)量應立足于果樹的生長特點確定。施基肥的時間為秋季和冬季土壤封凍前,以秋季果實采摘后為最佳。施肥的種類主要是有機肥[4]。豬牛羊雞鴨等農(nóng)家肥是基肥的主要種類,同時配合化肥一同施用,效果十分理想,可以獲得促花、早果、壯樹、豐產(chǎn)的效果。對于土壤肥力不足的果園,要在施基肥的基礎上,配合追施動物糞便(已腐熟)、樹下覆草、深翻扒穴窖草,增施復合肥等措施,切實提高土壤肥力。在苗木新栽后以施氮肥為主,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施用量,之后再分別在每年的春天2月份前和冬季土壤封凍前施基肥,施肥量要立足于果樹樹齡大小、樹勢強弱確定,施加適當?shù)挠袡C肥,幼樹施加量大概在10kg/株,中齡及以上果樹約在25kg/株,還可以在幼樹生長期間每個月施加25kg的人糞尿(腐熟的)。果樹初果期,每年應施3次肥,分別是開花前、果實成長期和果實采摘后,肥料以氮肥為主,適當配合磷鉀肥;在冬季果樹休眠階段施用草木灰、磷酸鈣、人糞尿等。
(2)施好追肥
嚴格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定植幼樹后等到新梢長到10cm的時候,應按0.5kg/株標準追施尿素,并澆足水;進入盛果期,在萌芽之前、落花后和果實膨大期分別追1次肥,施肥量要和土壤肥力、掛果量、樹勢相結合進行綜合考慮,肥源主要為磷肥和氮肥,同時要考慮鉀肥及鐵、鋅、硼等微量元素的施用。追肥方式以挖穴施用為主,同時配合葉面噴肥,這樣見效更快。通常在生長季節(jié)對幼樹葉面進行噴肥,使用濃度大約在0.4%的磷酸二氫鉀和尿素即可,15d噴施1次最佳;盛果期每年對葉面噴肥的次數(shù)大概在6次,間隔20d噴1次,果實生長初期主要使用0.3%的尿素,果實速長期應噴不少于2次的0.4%磷酸二氫鉀,1次低于10%的草木灰浸出液或500倍光合微肥,采收果實后噴1次0.3%尿素液。
2.2.1 幼齡期
幼樹主要是整形,在秋季落葉后至來年發(fā)芽的時候進行,剪掉樹干50cm以下的裙枝;高于50cm的枝把方向選好,間隔20cm留1枝;保留好高于70cm的枝,全部緩放拉平刻芽;50cm左右的枝干輕短截;小于30cm的枝極重短截,便于新芽更好地發(fā)出,第二年再進行處理。中央干通常不短截,但每隔20cm環(huán)割一刀。5~6月要在第一時間摘心、扭梢[5]。
2.2.2 初結果期
這一時期的修剪主要是對各主干、分枝和各結果枝組予以完善與配備,在修剪的過程中應把在主側枝干生長的、生長位置合適、長勢健壯的分枝培養(yǎng)成結果枝組或側枝。并且還要把對主干枝生長產(chǎn)生影響的立性生長枝和萌蘗枝,采用疏除、擰傷、拉枝等方式將其改造成大型或中型的結果枝組。此外,暫時不把分枝較多、長勢一般的營養(yǎng)枝剪去[6,7]??偠灾?,這一時期修剪應以疏減枝葉為主,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
2.2.3 盛果期
這一時期的修剪主要是更新和復壯新枝組,適當回縮長勢較弱、枝軸較長、結果能力差的側枝組,并把干枯的萌蘗枝剪掉,保護有發(fā)展空間、長勢較好的新生枝,把其培養(yǎng)成新的結果枝組。
2.2.4 衰老期
衰老期的樹體生長速度逐步減緩,慢慢衰老,成花但是座果率不高,應采用更新代替法。立足于樹體的生長形式和速度,將病變的、衰老的弱枝剪掉,這對發(fā)展較好枝干的良好生長極為有利[8]。并把多余花芽疏除,避免發(fā)生大小芽結果的現(xiàn)象。借助復壯主干枝的方式,使豐產(chǎn)豐收的效果順利實現(xiàn)。
早期落葉病、炭疽病、輪紋病是蘋果樹的主要病害,葉螨、蚜蟲和桃小食心蟲等是蘋果樹的主要害蟲[9,10]。主要防治措施如下:休眠期將樹上、樹下的枯枝落葉清理干凈,將蘋果園認真打掃干凈,把病蟲枝、病蟲果和落葉燒掉,結合刮除粗皮、刨樹盤,將越冬病蟲源消滅。5月上旬和中旬噴施1∶2∶(200~240)的波爾多液。6月初期再噴1次保護劑。7~8月份雨水較多,濕度大,病菌容易侵入,應間隔15~20d噴施1次殺菌藥,直到采收,藥劑可選用1∶(2~4)∶200 的波爾多液、50%退菌特 7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交替使用,可使早期落葉病、炭疽病、輪紋病等得到有效防治??捎?.5%的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或10%的甲氰菊酯800~1000倍液防治桃小食心蟲,紅蜘蛛等害蟲。在蚜蟲高發(fā)期,噴施10%吡蟲啉4000~5000倍藥液,其防治效果十分理想。
[1] 陳武杰,蘇曉娟.蘋果病蟲害防治的原則和關鍵技術[J].中國果菜,2017,37(4)∶71-72.
[2] 劉琳娜.影響蘋果品質(zhì)的要素及關鍵生產(chǎn)技術 [J].中國果菜,2017,37(4)∶79-81.
[3] 劉珩,盧明艷,王濤,等.矮化富士蘋果樹冠不同部位果實品質(zhì)分析[J].北方園藝,2017,(20)∶54-59.
[4] 張愛敏,鳳舞劍.蘋果樹施肥的誤區(qū)及科學對策[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16,(10)∶20-23.
[5] 陳海嘯,李壯,郭新宇,等.蘋果樹冠層葉片形態(tài)特征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報,2017,19(1)∶74-78.
[6] 馮浩,何媛媛,甄偉,等.蘋果樹腐爛病菌胞外果膠酶分離純化及其性質(zhì)[J].微生物學通報,2017,44(3)∶639-647.
[7] 宋繼文.蘋果樹腐爛病的防治方法 [J].山西果樹,2016,(2)∶60-61.
[8] 鄭平生.蘋果園防霜機預防霜凍效果試驗 [J].中國果樹,2017,(2)∶21-24.
[9] 樊春芬,胡忠惠,王占文,等.蘋果生產(chǎn)提質(zhì)增效技術探討[J].中國果菜,2018,37(1)∶62-64.
[10] 杜社妮,白崗栓,郭東峰,等.渭北旱塬衰弱蘋果樹更新修剪技術[J].北方園藝,2017,(15)∶20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