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要]王維作為唐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經歷了千年時光磨礪,人們對其詩與畫的地位與認知在今日與當時已不盡相同。本文從王維所處的時代背景出發(fā),探討王維詩名、畫名方面的真實情形,還原一個光環(huán)之下王維的真實形象。
[關鍵詞]詩名 畫名 官場
王維作為唐代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享有盛名。同時他又被尊為文人畫鼻祖,因而研究其詩、畫者不乏其人。王維詩收錄于《王右丞集》中,由王維弟弟王縉編成10卷,共計400余篇。而王維畫也為人所津津樂道,但因年代久遠,其畫未有確鑿真跡傳世,僅能從當代及后人的評述中管窺一二,又增添了其撲朔迷離的色彩。唐代杰出詩人眾多,今天看,王維不是最耀眼的。而在繪畫界,王維被冠以“文人畫鼻祖”稱號。文人畫是千百年來公認格調最高的中國繪畫藝術之精華,加之崇古賤今的思想,王維的地位可想而知。但在王維生活的唐代,他的畫名遠不及其詩名,原因有以下幾點:
王維以詩成名
王維以詩才聞名于唐開元天寶年間,當時有“天下文宗”之稱以及“朝廷左相筆,天下右丞詩”的美譽。王維青少年時就富有文學才華,十五歲時就寫過一首題為《題友人云母障子》的詩,若干名篇(如《洛陽兒女行》《桃源行》)是二十歲以前寫的。十七歲時已有千古吟誦的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十九歲時參加京兆府考試,得中解元。二十一歲時,進士及第,任太樂丞。
王維詩寫得好,十幾歲開始結交長安城內王侯。唐朝孟綮《本事詩》記載:唐明皇的哥哥寧王李憲,奪取了賣餅人的妻子。寵愛一年后問她是否還想念餅師,她沉默不語,寧王把餅師召來,女子見了,凄然淚下。當時座上有十余文士,包括王維。寧王命賦詩。王維當場寫了此首詠史詩《息夫人》: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巧妙運用了春秋時期的典故,不露痕跡地諷刺了寧王巧取豪奪的做法。寧王聽了,最終將女子歸還餅師,成為一段佳話。在座的文人名士讀了王維的《息夫人》都嘖嘖稱贊,無人敢再動筆。從此,王維聲名鵲起。
可以說,王維年少才高,成名甚早?!稓v代名畫記》中記載:王維,字摩詰,太原人。年十九進士及第,與弟縉并以詞學知名。王維去世后,代宗皇帝李豫命其弟王縉收集王維詩作成冊。編成之后,代宗皇帝批答手敕:“敕。卿之伯氏,天下文宗……誦于人口,久郁文房……”可見,在唐代,其詩名要遠遠大于畫名。
提到其畫,《歷代名畫記》中寫道:“工畫山水,體涉今古。人家所蓄,多是右丞指揮工人布色,原野簇成……。”王維的畫作,多是工人布色的,由此推斷,王維的畫作被喜愛和收藏應該是其做官之后的事,晚于其詩作被廣泛傳誦的時間。
唐代詩人和讀書人地位比畫家高
王維在唐代作為詩人的名聲大于畫家,其中一個原因是在唐代詩人、讀書人地位比畫家高。即使詩作和畫作的成就等同,在當時,作為詩人的身份也更具光環(huán)。以閻立本的故事為例,《唐朝名畫錄》記載:閻立本,太宗朝官至刑部侍郎,位居宰相……時南山有猛獸害人,太宗使驍勇者往捕之,不獲。又虢王元鳳忠義奮發(fā),往射之,一箭而斃。太宗壯之,使其弟立本圖其狀,鞍馬、仆從皆若真,觀者莫不驚嘆其神妙。又太宗幸玄武池,見鸂鵓戲,召立本圖之。左右誤呼云:“宣畫師。”立本大恥之,遂絕筆,誡諸子弟不令學畫。因為傳喚的人誤稱其為“畫師”,閻立本以為不尊重,從此擱筆不畫,訓誡其后代也不能學畫。由此可知,著名畫家的稱號遠遠不及官位稱號。
再者,唐代有記載的畫家很多都有一官半職,據記載:吳道玄……曾事逍遙公韋嗣立為小吏、周昉……官至宣州長史;閻立本,太宗朝官至刑部侍郎,位居宰相;李思訓,開元中除衛(wèi)將軍;張藻校祀部員外郎;王維官至尚書右丞;楊炎,貞元中宰相;韓混,德宗朝宰相……官員比例及官位之高,令人咋舌。從《歷代名畫記》中可以看到“……中國繪畫從魏晉以來畫家與畫工逐漸分途,所謂畫家,大多數是文人學士、達官貴人。例如顧愷之是散騎常侍,而閻立本競官至右相,其他大小官職雖有不同,大概都與當時的統(tǒng)治者有相當關系……因此,認為畫家必須是“自古善畫者,莫匪衣冠貴胄,逸人高士,振玅一時,傳芳千祀,非閭閣鄙賤之所為也?!笨梢?,繪畫作為一種技藝,還不足以在唐代立足,取得厚祿,至少還不是大多數人的選擇。更多的情況是像王維這樣,以讀書為主,以做官為目標,繪畫作為陶冶情操的興趣及人際交往的一種才藝來體現。
官場與讀書人的交往形式為以詩會友
官場人多為文人出身,本對詩詞歌賦有天然的親近,加上皇親國戚也多喜歡附庸風雅。因而在與達官貴人的交往中,詩詞是一種格調高雅的交流方式。王維初到長安結交岐王李范,以詩求教,得到岐王的贊賞。開元六年王維隨岐王在九成宮避暑,寫下了《敕借岐王九成宮避暑應教》,描繪了九成宮云霧繚繞、山泉喧響、綠樹掩映的秀麗清涼景色。
傳說王維還由岐王引薦至玉真公主,公主大為欣賞其詩才,舉薦給當時鄉(xiāng)試考官。又因其應試詩《賦得清如玉冰壺》得中解元。
再后來王維進士及第,進入官場,迎來送往有感而發(fā),或奉命即興作詩的場面也不少見。如扈從玄宗游驪山時,玄宗命賦詩助興。李白作詩《侍從游宿溫泉宮作》,王維賦得《和仆射晉工扈從溫湯》一首,贏得一片唏噓贊美。另如王維奉命去貴州“知南選”,寫下了《漢江臨泛》;與張九齡交往寫下了《獻始興公》《寄荊州張丞相》;與苑咸交往寫下了《苑舍人能書梵字兼達》《重酬苑郎中并序》。這些詩作數量不少,增進了王維在官場的交往。
在官場外,王維或與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論地、抒發(fā)胸懷、表達深厚情誼;或與萍水相逢的有緣人相互傾訴;或向親人傾訴衷腸,留下的詩作更多。如《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贈焦道士》《濟州過趙叟家宴》《鄭霍二山人》《喜祖三至留宿》《送別》《林園即事寄舍弟紞》《淇上送趙仙舟》《送孟六歸襄陽》《送從弟藩游淮南》《送崔興宗》《送元二使安西》等不勝枚舉。
王維作為官場的讀書人,詩作與其生活結合得比較緊密,在日常的同僚交往和讀書人互相之間的傳情達意中,詩作是一種較為便利且格調高雅的交流方式,廣受推崇。因而王維在人際交往中產生了很多的佳作。同時通過人際交往,其優(yōu)秀的詩作也更廣為人知。endprint
畫的流傳廣度比詩相差甚遠
唐詩由漢代的民歌和樂府詩發(fā)展而來,格律工整,用今天的發(fā)音念起來仍然流暢押韻。因為唐詩是可以譜曲吟唱的,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即播為《渭城曲》,人們在送別時經常演唱?!短圃娂o事》卷十六又載他的《相思》和《清風明月苦相思》詩為當時梨園樂人所傳習,可見在唐代受人歡迎的情況”。
《王右丞集箋注》中還記載王維在安史之亂被俘獲后被迫做了偽官。由于其在被監(jiān)禁的時候作《凝碧池》一詩表示其立場和忠心,裴迪來看他的時候將詩作傳揚出去,有樂工還為詩作譜曲,使其傳遍全國。肅宗聽后十分欣慰,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并未定罪于他。
可見詩作配以樂曲流傳之廣。而繪畫以視覺作為傳達的方式,缺乏詩作的可復制性,在流傳廣度方面是不能相比的。繪畫非要面對原作才行。唐代的繪畫主要有壁畫(主要為寺廟和道觀)和絹本繪畫。《唐朝名畫錄》中大多數畫家都在寺廟和道觀中留下作品?!短拼嬩洝分杏涊d王維畫“慈恩寺東院與畢庶子、鄭廣文各畫一小壁,時號三絕。”文人墨客乃至鄉(xiāng)野村姑都可在寺廟、道觀接觸到壁畫作品。另外一類絹本繪畫就非要到收藏者家里才能看到。藏畫最多的是宮廷,其次為個人藏家(個人藏家基本也是官宦之家或僧侶道士)。不論是宮廷還是官宦之家、僧侶之處,能接觸到的人可謂寥寥。即使排除門第之分,古代的地理、交通之不便也使得繪畫作品包括壁畫只有很有限的人能觀看到。這還不包括在收藏、流通過程中遺失、損毀的畫作和在風吹日曬雨淋中逐漸消失的壁畫。所以即使王維畫的數量可觀,由于其傳播受限,也不容易廣為人知。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王維早年以詩成名,后入官場,以詩交友,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作,名揚天下;雖然王維畫與詩在格調上不相上下,但由于唐代畫師的地位不高,人們普遍對讀書人、詩人更加推崇,唐代人也普遍傾向于認可其詩人身份;時至今日我們無法確切知道王維一生的畫作數量,但即使與詩作等量,由于詩作與繪畫傳播方式的差異,人們更多接觸到的是詩而不是畫。因而,雖然我們今天說王維是文人畫鼻祖,將其祭上神壇,但是不可否認,在王維生活的唐代,他的詩人名聲是遠大于其畫家名聲的。
總結
王維早年以詩成名,做官之后以詩會友,詩名更甚。其詩作因為方便傳唱吟誦廣為流傳,而其畫作因為傳播不便以及畫師在唐朝地位不高的緣故,光輝掩映在其詩名之下。所以王維有詩云:“當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不能舍馀習,偶被時人知?!蓖蹙S雖然對自己的畫藝十分肯定,但也相當清楚地認定他為“當世詞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