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嘉緣 阮善明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浙江杭州310006
“酒客病”出自《傷寒論》第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睔v代醫(yī)家對“酒客病”頗有爭議,主要有兩種意見。筆者認為此二種說法皆有道理,各有側(cè)重,然其實質(zhì)病機為一,即表有中風,里有濕熱。具體分析如下。
此說法認為是嗜酒之人得太陽中風病。陸淵雷云:“酒客,謂素常嗜飲之人。病,謂太陽中風也。”嗜酒之人,脾胃乃傷,水濕內(nèi)停,津液疏布失常,可致營衛(wèi)不和,若外有虛邪賊風侵襲,內(nèi)外合邪,則可得太陽中風。陸淵雷記:“愚嘗治酒客中風,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桂枝證悉具,以本論有酒客不可與桂枝之戒,乃書防風、蘇葉等俗方與之,明日病如故,乃與桂枝湯中去棗、草,加葛花、枳椇子以解酒,應手而愈,其后又遇酒客,則用桂枝原方,不復加味,雖愈期有遲速,但從無得之而嘔者。”由此,可知酒客中風,桂枝湯證具,與桂枝湯亦無不可。為何?
其實仲景已云:“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比艟瓶退伢w濕熱內(nèi)盛,桂枝湯為辛甘之劑,甘藥助濕,濕性益盛,故可致嘔,而惡甘藥,此為“不喜甘”。若酒客素體濕熱不甚,與桂枝湯以解表,其甘味則無大礙。故可推測,陸氏所治之中風酒客,皆為濕熱不甚之人。中風彼時,無明顯濕熱之表癥,故與桂枝湯而無嘔。然不管濕熱盛與否,都不可否認,此時酒客中風的病機為表有中風,內(nèi)有濕熱,側(cè)重點在于表上之中風。
第二種說法認為,酒客病是一種病名,酒病,謂病酒狀似中風也。按吳謙《醫(yī)宗金鑒》所述:“謂過飲而病也?!薄捌洳≈疇?,頭痛、發(fā)熱、汗出、嘔吐。”持此觀點者又提出酒客病與《素問·病能論》中所提及的“漏風”“酒風”相似。酒客病之癥狀為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同時惡寒較甚,食則汗出,口干善渴等病狀。認為酒客病“乃濕熱薰蒸使然,非風邪也”,治當以化濕,文中載:“岐伯曰:以澤瀉、術各十分,糜銜五分?!?/p>
然分析以上癥狀,身熱,汗出,惡風,惡寒,難道此非太陽中風證?酒入于胃,辛熱氣行,腠理開泄,風氣侵襲,則致此中風證,且有少氣解墮,口干善飲,兼以考慮酒客之體質(zhì),可知內(nèi)有濕熱壅滯,氣機運行受阻。岐伯治用澤瀉、術以健脾祛濕。糜銜現(xiàn)已不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云其主治“風濕痹,歷節(jié)痛,驚癇吐舌,悸氣賊風,鼠瘺癰腫”,故亦可解表祛風除濕。此方術、澤各十分,糜銜五分,故可知以祛濕熱為主,解表為輔。
故無論從癥狀還是用藥,皆可推斷,此之謂酒客病之病機,亦為表有中風,內(nèi)有濕熱。然側(cè)重點在于內(nèi)之濕熱。內(nèi)濕熱重,則辛甘之桂枝湯亦不可用。
經(jīng)以上辨析,可以得知對于酒客病的兩種說法,實為同一病機“表有中風,內(nèi)有濕熱”,只是側(cè)重點不同而已。而臨床實踐亦可知,酒客的濕熱程度各有差別,濕熱不甚而太陽中風者,謹慎用之,桂枝湯亦無妨;濕熱甚者,桂枝湯不當用之,“得之則嘔”,當以苦泄或淡滲之藥祛濕熱為主,或兼以祛表上之風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