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峰
【摘要】目的 研究康復干預對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抑郁癥狀和糖脂代謝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2017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康復組,各26例。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康復組采用康復綜合干預。采用抑郁評分對患者抑郁狀態(tài)進行評定,同時檢測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指標,后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1)評分結果顯示,康復組抑郁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低,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檢測結果顯示,康復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標與參照組相比要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康復干預對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有重要影響,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康復干預;糖尿病伴抑郁癥;糖脂代謝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3..01
目前,糖尿病與精神障礙類疾病之間的關系并不明確,但臨床有多為學者經研究證實精神障礙類疾病,即抑郁癥與糖尿病有重要關系,由于糖尿病可引起腦白質改變,如腦白質異常部位發(fā)生在前葉,便會導致抑郁癥發(fā)生[1-2]。因此,臨床在對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實施藥物治療的同時,應輔以有效措施干預,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狀態(tài)。本院就26例糖尿病
伴抑郁癥患者采用康復綜合干預開展研究,整理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7月~1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康復組,各26例。其中,康復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55~70歲,平均(62.5±1.3)歲;參照組男16例,女10例,年齡56~71歲,平均(62.4±1.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guī)干預,康復組采用康復綜合干預,具體內容如下:臨床多數(shù)患者長期受疾病困擾極易出現(xiàn)負性心理及不良行為,且外加存在抑郁心理,故而康復醫(yī)生有必要及時對其實施心理疏導,充分了解其個人信息,結合其心理特點進行開導,從而使其負性心理得到緩解;并根據(jù)患者病情制定飲食及藥物干預,合理調整治療方案,指導患者以正確方式及劑量按時服藥,將藥物相關禁忌對患者進行說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認知。
1.3 觀察指標
采用抑郁評分對患者抑郁狀態(tài)進行評定,同時檢測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指標,后進行對比分析。
抑郁評分采用HAMD量表作為判定標準,HAMD總分24分,分值越低表明抑郁狀態(tài)越輕[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抑郁評分對比
康復組抑郁評分(4.04±0.31)分,參照組抑郁評分(8.14±0.42)分,康復組抑郁評分與參照組相比要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0.049,P=0.000)。
2.2 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標對比
康復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等指標與參照組相比要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以往臨床針對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多采用常規(guī)干預,但由于部分患者對疾病認知存在欠缺,外加抑郁等負性心理,使其出現(xiàn)抵觸或抗拒治療等行為,影響干預效果。因此,臨床有必要采用有效措施干預,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糖尿病伴抑郁癥患者護理中采用康復干預效果顯著,可使其血糖及血脂水平得到改善,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侯清濤,李 蕓,李舍予,等.全球糖尿病疾病負擔現(xiàn)狀[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6,24(1):92-96.
[2] 陳瑩瑩.老年糖尿病病人合并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7,15(2):167-168.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