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鵬天
甘肅省水產養(yǎng)殖類型較多,包括池塘、流水、河壩、水庫、山溪等,每年可生產成魚1.5萬噸以上,但是隨著養(yǎng)殖規(guī)模的增大,養(yǎng)殖技術的提高,漁業(yè)病害成為漁業(yè)發(fā)展和生產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造成危害和損失最嚴重的一個因素。一旦發(fā)生漁業(yè)病害,就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阻礙漁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省漁業(yè)病害中寄生蟲為易發(fā)、常發(fā)疫病,也是容易診斷的疫病,筆者根據多年經驗和查閱相關資料,總結出了我省魚類常見寄生蟲性疫病診斷技術,可以直接指導基層漁業(yè)技術推廣部門、養(yǎng)殖戶自行診斷,及時發(fā)現(xiàn)寄生蟲魚病并有效治療。
1.1.1 材料
普通光學顯微鏡、雙筒解剖鏡、放大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手術刀、手術剪、解剖針、吸水紙、培養(yǎng)皿、滴管、解剖盤等。
1.1.2 試劑
0.85%生理鹽水、30‰人工配制海水、4%~5%和10%的福爾馬林、70%酒精、硝酸銀、甘油膠胨、肖氏液、聚乙烯醇。
配置試劑用水應符合GB/T 6682-2008的要求。
用于檢查診斷的魚應有一定數(shù)量,檢查時采集的樣品至少5~10尾。也可按照OIE《水生動物疾病診斷手冊》的采樣方法進行采樣。
用于實驗室檢查的病魚應是活體,運輸時應在采集的病魚中加注原池水進行活體運輸。每個容器只裝運同一種病魚送至實驗室。運輸過程中應采取充氧、降溫等措施。
按不同感染部位采集組織,進行觀察。記錄顯微鏡檢查時的倍數(shù)和該倍數(shù)下的蟲體數(shù)量。孢囊用數(shù)字說明,蟲體數(shù)為同一玻片中3個視野的平均數(shù)。
檢查魚體。病魚魚體發(fā)黑,失去光澤,食欲不振,離群獨游或成群圍繞池邊狂游,魚苗可出現(xiàn)“白頭白嘴”或“跑馬”(環(huán)游不止)癥狀。當寄生數(shù)量少時宿主魚不顯癥狀,但大量寄生時,鰓絲上有大量黏液分泌,形成一層黏液層,根據上述的癥狀可以初步確診。
2.2.1 體表
用解剖刀刮取體表少許黏液,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潔水,用鑷子將組織黏液分散,蓋上蓋玻片,用拇指輕輕壓片制成水封片,在顯微鏡(10×10以上鏡頭)下檢查。
2.2.2 鰭
剪下各鰭,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潔水,顯微鏡(10×10以上鏡頭)下檢查。
2.2.3 鰓
鰓絲黏液較多時,用解剖刀刮取少許黏液,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潔水,用鑷子將組織黏液分散,蓋上蓋玻片,用拇指輕輕壓片制成水封片,在顯微鏡(10×10以上鏡頭)下檢查。
鰓絲黏液較少時,用剪刀將左右兩邊的鰓完整地取出,放在培養(yǎng)皿里(要分開放置),并附上左右標記。剪取一小塊鰓組織(應從每一邊鰓的第一片鰓片接近兩端的位置剪?。?,放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潔水,蓋上蓋玻片輕壓制成水封片,在顯微鏡(10×10以上鏡頭)下檢查。
目檢癥狀結合鏡下觀察,100倍顯微鏡下平均每視野內車輪蟲計數(shù)達到10個及10個以上時,判定為車輪蟲??;車輪蟲計數(shù)不足10個時,判定為車輪蟲感染。
檢查魚體。病魚體瘦發(fā)黑,呼吸困難,魚苗有拖泥癥狀。當寄生數(shù)量少時宿主魚不顯癥狀,但大量寄生時,皮膚及鰓絲有大量黏液分泌,體表形成蒼白色或淡藍色的一層黏液層。
診斷時滴加試劑為0.85%生理鹽水,其他步驟同4.2。
目檢癥狀結合鏡下觀察,100倍顯微鏡下平均每視野內斜管蟲計數(shù)達到10個及10個以上時,判定為斜管蟲?。恍惫芟x計數(shù)不足10個時,判定為斜管蟲感染。
檢查魚體。病魚體色發(fā)黑,消瘦,游動異常,體表或鰓上可見1mm左右的小白點,病情嚴重時,魚體表伴大量粘液,用鑷子刮下白點或黏液,放在解剖盤上,滴一滴生理鹽水,靜置1~2min,在光亮的地方仔細觀察,如果見到一個個白色小圓球在慢慢地游動,且大多數(shù)集中在水滴的邊緣,根據上述的癥狀可以初步確診。
4.2.1 體表
用解剖刀刮取體表兩側黏液,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用鑷子將組織黏液分散,蓋上蓋玻片,用拇指輕輕壓片,在顯微鏡或解剖鏡下檢查。
4.2.2 鰭
目檢正常的魚,剪下各鰭,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解剖鏡下檢查。
目檢魚體各鰭如有潰爛或白點,用鑷子刮取潰爛或白點部位,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用蓋玻片蓋上輕壓,解剖鏡或顯微鏡下檢查。
4.2.3 鰓
用剪刀將左右兩邊的鰓完整地取出,放在培養(yǎng)皿里(要分開放置),并附上左右標記。剪取一小塊鰓組織(應從每一邊鰓的第一片鰓片接近兩端的位置剪?。?,放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輕壓,在解剖鏡或顯微鏡下檢查。如鰓上肉眼可見白點或孢囊,則用鑷子刮取白點或孢囊,或取整片鰓絲壓片,顯微鏡下檢查。
目檢癥狀結合鏡下觀察,40倍顯微鏡下平均每視野內小瓜蟲計數(shù)達到10個及10個以上時,判定為小瓜蟲病;小瓜蟲計數(shù)不足10個時,判定為小瓜蟲感染。
滴加試劑為30‰人工配制海水,其他步驟同6.1。
診斷時滴加試劑為30‰人工配制海水,其他步驟同6.2。
目檢癥狀結合鏡下觀察,40倍顯微鏡下平均每視野內刺激隱核蟲計數(shù)達到10個及10個以上時,判定為刺激隱核蟲??;刺激隱核蟲計數(shù)不足10個時,判定為刺激隱核蟲感染。
粘孢子蟲的多數(shù)種類,寄生于魚的體表、鰓、腸道及體腔,都表現(xiàn)出肉眼可見的癥狀,即白點狀或白色的瘤狀孢囊,孢囊形狀和大小不規(guī)則,顏色灰白而不透明。用鑷子取下一個孢囊放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用蓋玻片蓋上輕壓,如孢囊破裂并流出乳白色液體,可初步診斷為粘孢子蟲病。
6.2.1 鏡檢
在400倍顯微鏡下,壓破的孢囊液體中清晰可見孢子,可診斷為粘孢子蟲病。一個孢囊中有成千上萬個孢子蟲。
6.2.2 體表
檢查體表,用解剖刀刮取鱗片下的瘤狀物,置于載玻片上,加一滴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輕壓,顯微鏡下檢查。
6.2.3 鰭
檢查方法參見6.2.2,鏡檢倍數(shù)為400倍。
6.2.4 鰓
檢查方法參見6.2.2,鏡檢倍數(shù)為400倍。
6.2.5 體腔
打開魚體腹腔,仔細觀察顯露出的部位有無可疑病變。如發(fā)現(xiàn)白點,或較大孢囊,有可能是粘孢子蟲寄生。用鑷子刮取白點部位或孢囊置于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輕壓,見孢囊破裂后,顯微鏡下檢查。
6.2.6 腸道
將腸道外壁上所有脂肪去除干凈,把腸前后伸直擺在解剖盤上。將腸分為前、中、后三段,各取一段,用剪刀從與腸平行的方向剪開一個小小切口,用鑷子從切口上取一小滴內容物放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蓋上蓋玻片輕壓,顯微鏡下檢查,每段同時檢查兩片標本。剪開腸道后,如見白點或孢囊附著,直接用解剖刀刮取白點或孢囊于在載玻片上,壓片后,顯微鏡下檢查。
6.3.1 病原體記數(shù)
6.3.1.1 計數(shù)符號用“+”表示:“+”表示有;“ ++”表示多;“ +++”表示很多。
6.3.2.1 高倍顯微鏡400倍一個視野下,有1~20個蟲體時記“+”,21~50個蟲體時記“++”,50 個以上的蟲體時記“+++”。
6.3.2 結果判定
檢出粘孢子蟲則判定為粘孢子蟲病。
當蟲體大量寄生時,病魚體表可見一層灰白色的黏液,魚體失去光澤,游動極不正常。
該病不會出現(xiàn)白點或孢囊,無須此步檢測。其他步驟參見6.2。
目檢癥狀結合鏡下觀察,40倍顯微鏡下平均每視野內指環(huán)蟲計數(shù)達到5個及5個以上時,判定為指環(huán)蟲?。恢腑h(huán)蟲計數(shù)不足5個時,判定為指環(huán)蟲感染。
嚴重感染時,體重減輕,顯得瘦弱,不攝食,體表發(fā)黑,離群水面,口常張開。魚腸前段第一盤曲膨大成胃囊狀,直徑較正常增大3倍,并使腸壁異常擴張,形成皺襞萎縮。腸前段伴有慢性炎癥,腸道會出現(xiàn)機械性堵塞。
8.2.1 解剖
剖開魚腹,剪開前腸擴張部位,即可見白色帶狀蟲體聚居。
檢出頭槽絳蟲則判定為頭槽絳蟲病。
(通聯(lián):730030,甘肅省漁業(yè)技術推廣總站 蘭州市中山路113號 電話:1365941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