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一、什么是傳記
傳記是遵循真實性原則,用形象化的方法記述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風貌以及其歷史背景的一種敘事性文體。
真實性是傳記的第一特征。我們應該將傳記同作家們假托傳記形式創(chuàng)作的小說區(qū)分開來。像魯迅的《阿Q正傳》、胡適的《差不多先生》等,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藝術形象,是作家為了特定需要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文學“模特”,是群體形象的集中或幻化。而我們所說的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范圍等。寫傳記不允許隨意虛構。
傳記又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歷史記錄,除了真實記錄外,還必須有感人的力量。傳記是寫人的,有人的生命、經歷、情感在內;而一旦通過作者的選擇、剪輯、組接,就傾注了愛與憎的情感,需要用藝術的形式加以表現,以達到傳神的目的。
二、學寫傳記的幾個注意點
(一)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寫作前不妨先讀一兩種優(yōu)秀的傳記,讀一讀《人物》等傳記文學雜志。
(二)確定所寫的人物(傳主)是首要的問題。到底選誰作為傳主,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有寫他的欲望和沖動,或是特別佩服、崇拜他,或是特別感激他;二是傳主有值得寫的地方;三是傳主的材料比較容易收集到。
(三)著手收集傳主的相關資料,盡可能了解他的個性特點、人際關系,以及周圍人對他的看法等。查檔案資料、尋蹤問跡地考察、現場采訪等,都是收集資料的好方法。只有對傳主有了具體、深入的了解后,才好動筆寫作。
(四)對手頭的資料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去粗取精,找出那些最能反表明人物個性、符合其思想特征的重點材料,依據事實對人物作出正確的評價。褒貶分明,切合現實,是寫好傳記的關鍵。
(五)具體寫作時應注意點面結合,繁簡得當,敘議合理。切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或胡子眉毛一把抓,防止記流水賬式的長篇大論。要知道,典型材料可以以一當十,讓人窺斑見豹,并使文章產生較強的感染力,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在寫人物傳記時,主要人物要突出,次要人物應略寫,避免喧賓奪主。
【技法鏈接】
寫人物小傳,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都必須實事求是,避免出現失實、諱過、拔高之類的情況。
另外,還要洞察所寫之人最主要的東西,抓住特征,寫出幾個典型事例,生動地刻畫出人物形象,做到形神逼真,躍然紙上;應盡可能少地直接評論人物的性格和優(yōu)劣,一切通過記敘和描寫說話,讓讀者自己去品味。
【素材鏈接】
下面所采擷的幾位名人的短自傳,其文字簡潔明快,語言幽默詼諧,讀來妙趣橫生,如見其人。
【佳作示范】
一鳴驚人舉世知
一考生
隱隱地,有私語從遠處傳來;靜靜地,他臨窗而坐,閉目抿唇,神思恍惚。
第一次鄉(xiāng)試落第,這很正常,但落在自己身上,他總覺得不可思議。聰明不如自己的同窗憑何得以高中?難道非得似他們般埋頭向下,勤學苦讀?不,自己怎能辜負上天獨予的美好天賦,低下高昂向上、瀟灑聰慧的頭顱?
他開始整理自己的書稿。
那一天,幸好還是來了。那一年,他已經 27 歲了。那一刻,他忽然發(fā)現了自己書稿中的不足。頓時,七分不甘隨風而逝,一分覺悟化作十分決心。他將自己曾經為之洋洋自得的數百篇書稿抱出書齋,置于空地上。他點燃了火把,家人紛紛阻攔:
“為何這般,皆是多年心血?。 ?/p>
“三思,切莫沖動!”
“被自大蒙蔽一時,豈能甘于蒙蔽一世。自己尚且不滿之作,又怎能讓其流傳于世?”他喟然長嘆,“而今開始,吾將奮發(fā)向上,苦下功夫,埋頭書海中!”
在眾人的驚嘆中,他的舊稿化為一片灰燼。
從此,果然不再四處游蕩。他每日端坐在書齋里,靜心埋頭,決計把詩書經傳、諸子百家之書一一研讀。他研習古今,融會貫通,發(fā)誓讀書未成熟前,不寫任何文章。
如果初時還有人將信將疑,但那件事后,便只剩下敬佩了。那次端午節(jié),妻子送了幾只粽子與一碟白糖進書房給他吃。后來收拾盤碟時,卻發(fā)現粽子雖已吃完,然糖碟原封未動。再一打量,她掩袖而笑,只見硯臺四周殘留著不少的糯米粒,他的嘴邊也是黑白斑斑,黑的赫然就是墨。這不是錯把硯臺當糖碟,還能是怎樣?可嘆食墨入嘴卻不自知,神入書中之深可見一斑。
幾年后,學問已成,所寫文章較之昔日,可謂云泥之別。但,他仍覺得不滿意。他想起“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道理,稍后便東下夔州巫峽,順流而下至荊州,游學各地,結交師友,見聞與經驗與日俱增。下了二十多年的苦功后,他下筆行文,已能頃刻千言,字字珠璣,句句珍寶。以淵博的知識與驚人的才智鑄就的文章,備受親朋好友、家鄉(xiāng)學者的贊頌。
北宋嘉祐初年,他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憑借《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得到了歐陽公的高度贊賞:“妙,妙,妙,可媲美劉向、賈誼呀,博辯宏偉,簡直是孫卿子之書!”他心潮澎湃,不忘抑下激動;他躬身行禮,愈加謙和。歐公欣喜地將他推薦給朝廷。不久,公卿士大夫開始爭相傳誦其人其文,他自然文名大盛。
第二年,他進京應試,金榜題名。成功及第,圓了他的年少之夢。而這對此時的他來說,這不過錦上添花罷了,因為靜下心的勤學苦練早已經開花結果,向上奮進不止的他已經一鳴驚人,舉世皆知。
他,就是散文巨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
點評
本文采用紀傳體方式寫作,人物典型,中心鮮明,是難得的佳作。蘇洵是我們熟悉的一大名人,而這篇文章精心選擇與組織材料,從“向上”追求需“向下”埋頭苦學與實踐的角度,圍繞“地下”與“地上”行文,再現了蘇洵的形象,帶給我們熟悉又十分新鮮的感覺,其構思可謂巧妙。同時,也展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與過人的文字功底。endprint
著名科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生前曾寫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傳:“阿·諾貝爾呱呱墜地之時,小生命差點斷送在仁慈的醫(yī)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凈,從不累及他人。主要過失:終身不娶,脾氣不佳,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讓人活埋。最大罪惡:不敬鬼神。重要事跡:無?!?/p>
臺灣女作家瓊瑤的自傳:“籍貫湖南,體重49公斤,1938年4月20日生,屬虎,O型血,不抽煙,不喝酒,不愛運動。最愛紫色,最愛冬季,最喜深夜,最愛吃柳丁,怪癖是不愛被陌生人拍照?;緜€性——好勝,不服輸,別人認為我做不到的事,我一定要試試?!?/p>
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在40歲時,寫下了一篇質樸自謙、旁敲側擊、妙趣橫生、令人拍案叫絕的自傳。這篇自傳只有二百余字,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現年40歲,面黃無發(fā),生于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學志之年,帝已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yè),甚難發(fā)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示甘于寒賤也。27歲發(fā)奮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得。34歲結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yǎng)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并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許能有點出息?!?/p>
啟功先生是北京師范大學前校長陳垣先生的高足,北師大教授、著名書法家。早在1978年,他虛歲66之時,就為自己預撰了自傳式的墓志銘。原文是:“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并無后。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這則墓志銘,既有生平,也有評價,文字詼諧,反映了先生開朗豁達樂觀的性格。
賈平凹《我是農民》節(jié)選:現在,我已不是那個土著知青、地地道道的農民賈李平了,也沒人叫我平娃,我從農民變成了作家,成了城市人,而我卻成了一堆數字:
賈平凹,男,陜西省丹鳳縣棣花鄉(xiāng)人,生于1952年農歷2月21日,屬龍相,身高1.65米,體重62公斤,1975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分配于陜西人民出版社任文學編輯,1980年至今在西安市文聯供職……猶如商店里出售的那些飲料,包裝盒上就寫滿了各種成分的數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