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瓊吳群輝黃晨希陳根生羅 洪*
(1.峽江縣林業(yè)局,江西 峽江 331409;2.新干縣林業(yè)局,江西 新干 331300)
毛竹是我國經(jīng)濟價值最大的竹種之一,也是水土保持、水源涵養(yǎng)功能較好的生態(tài)竹種[1]。近年來,江西省峽江、新干兩縣加大對毛竹低產(chǎn)林的撫育改造力度,在林區(qū)實施高效生態(tài)筍竹兩用林技術推廣與示范項目,為實現(xiàn)毛竹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本文對毛竹栽培及低產(chǎn)林改造關鍵技術作一概述,以供參考。
毛竹造林地應選擇海拔500 m以下、土層深厚(50 cm以上)、肥沃、疏松、透氣性能良好,酸堿度適中(pH值4.5~6),保水、保肥能力強,不積水的山坡中下部或較平緩的山谷地帶。峽江、新干兩縣的林地大多屬500 m以下的丘陵崗地,以紅黃壤為主,符合栽植毛竹的條件。另外,在村前村后、河川溪流兩側及有條件的廠、礦、學校校園內亦可營造毛竹,既可美化環(huán)境,又可提供竹筍產(chǎn)品。
整地內容包括砍雜、清山、翻土、打穴等工序。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fā)展,目前造林整地大多采用機械挖掘與人工整地相結合的辦法來完成?,F(xiàn)主要有以下幾種竹林地整地方法:
全墾 坡度在20°以下的緩坡地,可用挖機全墾,挖深30 cm;再按株行距5 m×4 m挖穴,規(guī)格1.2 m×1.0 m×0.6 m。這種整地模式當年投資大,但成林成材快,能達到速生豐產(chǎn)的目的。
條狀帶墾 用挖機整地分為挖帶寬1 m和2 m(或3 m)兩種模式,挖帶深度均為30 cm,株行距5 m×4 m。挖穴規(guī)格為1.2 m×1.0 m×0.6 m;2 m(或3 m)寬的條帶,穴應打在挖帶的中線上。挖機挖條帶應先挖上山,然后按等高線逐級往下挖,這種整地方式保水、保肥效果好,可節(jié)約當年投資。但栽植后的第2或第3年,需要將未墾復的部分全部進行深挖,以促進毛竹盡快成林。
穴狀整地 該整地方式一律從上山往下分層(等高線)開穴,人工挖穴仍按5 m×4 m株行距開穴,規(guī)格為1.2 m×0.6 m×0.6 m;機械挖穴株行距不變,但其穴規(guī)格為1.2 m×1.0 m×0.6 m。
不論機挖還是人工,穴的長度方向必須與等高水平線的方向一致,以利竹鞭的延伸生長。
毛竹的母竹(或稱種竹)應選擇1~3年生,胸高圍徑在13~20 cm,生長健壯,枝葉繁茂,分枝層低,竹節(jié)均勻正常,鞭芽飽滿,無病蟲害的竹株作為種竹。尤以林緣竹、竹間距離在67 cm以上的竹種為佳(挖竹種時便于操作)。因為這樣的母竹所連的竹鞭處于壯年階段,營養(yǎng)豐富,具有較強的發(fā)筍、抽鞭能力。
竹種的挖掘質量是決定毛竹造林成敗的關鍵。首先判定竹鞭走向,一般是竹種的第一盤枝所指的方向為去鞭方向,其反面則為來鞭方向;之后先在來鞭33 cm左右處與來鞭呈垂直方向開挖,一般挖10~20 cm深,便可發(fā)現(xiàn)來鞭。在挖取中如遇有兩條平行鞭時,可以一手扶竹種,一手用鋤頭敲打竹鞭,敲打時手有震動感者,便可確定為來鞭。來鞭確定后,因來、去鞭是同一條鞭,可在鞭的兩側平行開挖條溝,將種竹及來去鞭挖懸以后,再按來鞭33 cm、去鞭67 cm,用利刀朝外一刀切斷;切口必須平整,再將竹種輕搖取出;取出竹種時切忌用力搖晃,以免扭斷或扭傷種竹與竹鞭的連接。峽江、新干兩縣在過去的造林史上出現(xiàn)能栽活、但不發(fā)筍就是這個原因。同時在種竹挖取過程中,盡量不要損傷竹鞭及鞭上的小筍和鞭芽,它們是今后抽鞭和發(fā)筍的基礎。竹種挖出后,一般留竹枝4~6盤,然后用利刀一刀切斷竹梢。每株種竹必須帶宿土20 kg左右。
竹種如需長途運輸,要求必須做到輕裝輕卸,保護宿土,不要擠壓踩緊,以勉損傷鞭芽,必要時還需要用稻草包扎;運到栽植點后,要及時進行栽植,以勉影響造林成活率。
峽江、新干兩縣毛竹造林時間為11月至次年2月底,只要下透雨或土壤濕潤均可栽植,但以元月栽竹為最佳。栽植方法:栽植前先將地面松土回填穴內10 cm,然后將竹種的來去鞭按等高水平線方向放入穴內,竹鞭在穴內要求舒展放平,栽植深度比竹種原深度略深5 cm即可。竹種深度調整后,將表土填入穴內,將竹蔸及來去鞭的下部用碎土墊實,不留空隙;然后將種竹的四周分層踏實,呈饅頭形,鞭根的上部適當保持疏松。竹子不能栽得太深,否則影響當年發(fā)筍或出現(xiàn)爛鞭現(xiàn)象。栽植時切忌將石塊、樹蔸等雜質埋入土中,以免影響種竹成活。栽植后,在5、6月份第1次撫育時,一定要做好培土扶正工作,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為了減少毛竹的病蟲害危害,預防大風、雪壓、凍雨等自然災害,需同時營造一些闊葉樹種,每畝栽植20株即可。樹種選擇以鄉(xiāng)土速生樹種為主,當?shù)鼗旖粯浞N主要有樟、南酸棗、拐棗、泡桐等樹種,均屬深根性樹種,與毛竹混交可共生共榮。尤其是樟樹與毛竹混交,可稱是最佳搭檔;泡桐混交應以山腳及林道旁混栽為主,因泡桐葉可招引紅頭元青蟲來食葉片,而紅頭元青的幼蟲又是治理竹蝗蟲的能手,故可達到生物防治的目的[2]。
松土除草 毛竹造林后,前兩年必須每年撫育2次,第1次在5、6月份間進行,主要是扶正、培土、松土、鏟除茅草雜灌并翻埋于土中;第2次在8、9月份間進行。
深翻改土 毛竹造林后的第1年或第2年必須進行深翻改土(其改土及施肥方法在本文后面的內容里詳細介紹)。
撫育間伐 新造竹林經(jīng)過5年左右的培育,就可基本成林,但林相多數(shù)處于叢生狀態(tài),大小、年齡不一,因此需要著手進行撫育間伐,以改善林地衛(wèi)生狀況,促進竹木的健康生長。
峽江、新干兩縣屬山區(qū),受客觀立地條件的限制,有的地方毛竹栽植在不適宜毛竹林生長發(fā)育的山頂、高山陡坡以及土壤淺薄的石質山地,這類毛竹林地土壤往往干燥、板結,含石礫多,致使竹林低矮細小且分布不均勻。
經(jīng)營管理粗放是造成毛竹低產(chǎn)林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峽江、新干兩縣一些陡坡、交通不便的偏遠鄉(xiāng)鎮(zhèn),竹林長期疏于管理,林內雜草灌木叢生,消耗了林地大量水分和養(yǎng)分;同時,影響竹林通風透光和太陽能的吸收利用,而且還為病蟲侵蝕提供了中間寄主和棲息場所,影響發(fā)筍成竹,造成低產(chǎn)。加之無序采竹挖筍,竹林立竹度基本上在1 950株/hm2以下,竹林細小低矮,嚴重影響了竹齡結構及竹鞭生長發(fā)育,導致產(chǎn)量下降。
一些竹農認為,竹林培育是靠天吃飯,對合理采伐、護筍養(yǎng)竹、科學施肥等科學培育知識和技術不能去主動掌握,常常表現(xiàn)在砍竹無齡、砍竹無時和冬季順鞭刨土挖冬筍,結果前者使竹林結構不合理,后者造成大量傷流,破壞了竹林更新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造成竹林低產(chǎn)。
毛竹的低產(chǎn)林改造可以通過科學管理,人為地調整林分結構,通過深翻改土、科學施肥、正確挖筍、合理采伐等技術手段,將毛竹由低產(chǎn)林逐步改造成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的豐產(chǎn)竹林。
清理竹林內的雜灌并深翻改土,是毛竹低產(chǎn)林改造的最根本性措施。要求將雜灌、蘆茅、小山竹、老竹鞭、死竹鞭、浮鞭等全部齊地砍倒、挖除,再根據(jù)山場坡度大小,分類進行墾復。對于平緩坡地要挖深30 cm,25°以上坡度挖深20~25 cm;陡坡山地采取塊狀或帶狀墾復,挖深10~20 cm,徹底解決竹林地的通風、透光,改善土壤結構,增強林地肥力等問題。這項工作要求在7、8月份兩個月進行,這一措施能促進竹鞭孕筍,以后每隔4、5年深挖1次。挖墾時還要注意填平林地內的坑、穴,以利竹鞭延伸生長。
毛竹經(jīng)深翻改土后,以后每年至少必須進行2次鏟山撫育,鏟除雜灌、茅柴,并埋入土中,以提高土壤肥力,撫育時間在5~8月份為好。毛竹的施肥工作,可以結合竹林撫育同時進行。
根據(jù)毛竹的生活特性,毛竹一年要施4次肥。第1次在早春二月,施速效肥,促進春筍早發(fā)和生長,每畝施尿素25 kg;采取環(huán)溝施肥法,在毛竹的來去鞭隔1尺左右處開溝施放并覆土。第2次施發(fā)鞭肥,時間在5~6月份,此時春筍已挖完,留養(yǎng)的新竹開始抽枝、展葉,地下開始行鞭,急需肥料補充發(fā)鞭,促使竹林發(fā)大鞭、壯鞭。這次施肥很重要,以速效肥為主,氮、磷、鉀配合使用,每畝施尿素25 kg(或復合肥25 kg),撒在地表,然后結合鏟山削土覆蓋。第3次施孕筍肥,應在8月下旬至9月進行,這時竹鞭的鞭芽開始分化孕筍,每畝施復合肥15 kg,結合撫育鏟山進行。第4次施發(fā)筍肥,應在11~12月份進行,以施有機肥為主,可施土雜肥、牛糞肥或堆肥,每畝施500 kg,多施不限,先撒施后翻土覆蓋[3]。
另外,建議積極推廣江西省林科院與省林業(yè)科技總站共同完成的科研成果——毛竹增產(chǎn)劑(BNP)及竹林生態(tài)施肥技術(亦稱竹腔施肥技術),該項技術是根據(jù)毛竹林分生長特點研發(fā)的一種新型配方生態(tài)施肥技術。施用毛竹增產(chǎn)劑能有效促進筍芽分化,改善大小年,減少退筍,促進成竹與竹徑增粗,顯著提高竹林產(chǎn)量與質量。竹腔施肥技術是江西省毛竹低產(chǎn)林改造的一項關鍵技術[4]。
正確挖筍是培育毛竹林的目的之一。冬筍是春筍的前身,一般冬至前挖筍,應挖兩頭尖、中間彎的竹筍,這種筍不能長成竹,可以挖取利用;上尖下粗呈寶塔形的筍可以成竹,不要采挖。春筍的挖取應在谷雨后挖退筍、小筍、鞭筍為主;退筍的特征是:早晨筍尖沒有露珠,筍籜無光澤,肩毛萎縮,高度在30cm以下,這樣的筍可以挖掉利用,不屬于這類的筍一律留下,讓其成竹,盡快使竹子郁閉成林。不論冬筍或春筍,挖筍后留下的洞穴必須及時覆土填平,以利行鞭發(fā)筍[5]。
竹林的采伐既是間伐利用又是生長撫育,必須采育兼顧,合理進行。三度以下的毛竹,生長旺盛,發(fā)筍力強,不宜砍伐;四度以上的毛竹,竹桿老化、充實,發(fā)筍率衰退,是合理采伐的對象。采伐時間:毛竹冬季生理活動緩慢,竹桿充實,不易蟲蛀,故立冬后是采伐毛竹的好季節(jié),尤以冬至至大寒期間最佳。筍期伐竹,俗稱“產(chǎn)婦竹”,竹材品質差,伐蔸又大量流汁,嚴重影響新竹生長,不宜在出筍期采伐。竹林經(jīng)采伐后,每畝應保留立竹200株左右,且要分布均勻;采伐的原則是:砍老留壯,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優(yōu),還應保留空膛竹,不砍林緣竹。至于畸形、彎曲、有病蟲害的竹株,即使年齡不到也在砍伐之列??撤r應齊地砍下,伐后將竹蔸的竹節(jié)打通或劈破,以利加快竹蔸的腐爛[6]。
[1]《中國樹木志》編輯委員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2.
[2] 吳繼林.竹林高效經(jīng)營200問[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3] 韓高輝.材用毛竹低產(chǎn)林深翻施肥效果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2(14):130-131.
[4] 吳長飛.BNP毛竹增產(chǎn)劑及竹腔施肥豐產(chǎn)技術[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7(6):34-36.
[5] 何杏珍.毛竹低產(chǎn)林改造效果研究[J].世界竹藤通訊,2017(4):36-38.
[6] 周如君.低產(chǎn)毛竹技術改造措施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2(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