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泉
在第9、10期“寫作支招”欄目《“傳情文本”寫作思維探索》文中我們提到了傳情文本寫作需要思考讀者感受文本情感的途徑、文本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文本傳遞情感的載體和文本情感的集中強化四個方面的問題,本期我們將繼續(xù)探討最后一個問題。
我們在了解了情感的感受途徑、情感的表現(xiàn)形式、情感的承載載體、情感的強化方法的基礎上,歸納了傳情文本寫作的操作方法。
(一)傳情文本寫作的基本思維環(huán)節(jié)
其實任何事件和景物,于其本身并無任何情感,只是這些事件和景物的某些部分、某些特點與人類的情感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只是客觀地、真實地再現(xiàn)這些事件和景物,并不能起到傳遞人類情感的作用。譬如,一朵花獨自開放在無人觀賞的原野,在自然中自生自滅,這朵花沒經(jīng)過人們?nèi)魏蔚乃季S加工,那么這朵花便不能傳遞任何的情感。凡是被作者寫入文本中的事件和景物,必然著上了作者的情感色彩。為了傳遞某種確定的情感,作者就得對這些事件或景物進行加工處理,使其能傳遞某種情感的一些特點凸顯出來,強化這些特點與人類情感的聯(lián)系,這樣被寫進作品中的事件或景物才能起到傳遞情感的作用。按照這樣的思路,我們總結(jié)出了傳情文本寫作的基本思維環(huán)節(jié)。
我們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例,來闡釋傳情文本寫作的四個基本思維環(huán)節(jié)。
1.確定所要傳遞之情感
很明顯,朱自清寫作《荷塘月色》的目的就在于傳達他那淡淡的哀愁,抒發(fā)自己難得的片刻寧靜。也就是說,朱自清在動筆寫作此文之前,就已經(jīng)明確了此文所要傳遞的情感是什么,作者十分清楚后面的寫作過程都必須指向這種情感。
2.思考情感之表現(xiàn)形式
作者在確定要傳遞的情感之后,接著思考的便是這種淡淡的哀愁和片刻的寧靜的表現(xiàn)形式,作者選取了行為動作和心理意識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種情感。比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作者選擇悄悄出門、獨自一人踱步、不知不覺到家門、輕輕推門等行為動作來表現(xiàn)自己的淡淡的哀愁。同樣,這些句子“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便覺是個自由的人”“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則是作者選擇通過自我意識來表現(xiàn)自己淡淡的哀愁和對片刻寧靜的喜悅。
3.選擇承載情感之載體
在明確了所傳之情和所傳之情的表現(xiàn)形式之后,接著思考的便是用什么載體來承載這種情感。很明顯朱自清所借助的載體是樂景,即給人寧靜、美好的塘上月色和月下荷塘。作者是以這種樂景反襯出自己淡淡的哀愁和對寧靜美好的向往。
4.加工傳情載體之方法
在選定承載情感的載體之后,朱自清并沒有直接客觀地再現(xiàn)塘上月色和月下荷塘的真實情景,而是根據(jù)傳情的需要,把不適宜傳情的景物全部去掉,用大量筆墨來強化與情感緊密相聯(lián)的那些景物特點,這便是對傳情載體的思維加工。比如以下一段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從生活常識來看,我們相信整個荷塘的葉子和荷花并不都是十分美好,也有一些葉子出水并不高,甚至打了卷,開著的荷花有的生了蟲,有的已呈病態(tài)。但為了寫出月下荷塘的美景來反襯自己的淡淡的哀愁和表達對寧靜的渴望,朱自清寫作時便濾去了荷葉、荷花不好的一面,并通過自己的想象極力渲染出令人心馳神往的樂景來。這便是對承載情感的載體進行思維加工。只有通過思維加工后的載體才有資格承載情感。
(二)傳情文本的思維加工方法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把月下荷塘和塘上月色的景物加工成樂景,來傳達自己淡淡的哀愁和難得的片刻寧靜。這種方法,是先有情,然后才選擇景物對其加工,使景物具有傳情之作用。同樣的道理,對于寫入傳情文本中的事件來說,仍然要根據(jù)傳情之需要,對事件進行刻意加工,使事件獲得傳情的資格。筆者歸納和梳理出了幾種“傳情記敘文寫作”的思維技巧,呈現(xiàn)于后。
1.景隨情遷,境隨心轉(zhuǎn),事隨意變
這是傳情文本思維加工的基本原則。為了傳情達意,要么因情造景、因心置境、因意設事,要么隨情改景、隨心修境、隨意擇事。其中的“遷”“轉(zhuǎn)”“變”“造”“置”“設”“改”“修”“擇”便是思維加工的過程,只不過思維加工的目的方向是為了傳情,通過思維加工后,這些景、境、事便濾去了不宜傳情的因素,保留并強化了傳情的因素。思維加工后的景、境、事便著上作者的情感色彩,已失去了部分的客觀性?!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便是因情而造的景。
2.再現(xiàn)情感形成過程
有時,把情感產(chǎn)生的細節(jié)過程,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讀者眼睜睜地看著主人公一步步地陷入情感深處,如陷入失望、陷入絕境、心灰意冷,這時的讀者隨著閱讀過程體驗著一種傷心欲絕的心理歷程。比如《竇娥冤》這一戲曲,便是把張驢兒如何一步步地走進竇娥家庭、毒死親爹、威逼竇娥婆媳、狀告竇娥婆媳、使竇娥無奈認罪、最終竇娥蒙冤被斬等過程殘忍地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也經(jīng)歷著跌宕起伏的傷心過程。所以,這種思維加工方法能使文本有效地強化情感的深濃程度。
3.訴諸感覺
所謂訴諸感覺,有兩種方式,一是把能引起情感之往事的細節(jié)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從而引起讀者的五官感覺產(chǎn)生與情感相應的反應。比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其中寫道: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瓔灻恐^余曰:“某所,而母立于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闭Z未畢,余泣,嫗亦泣。余自束發(fā)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此文中,作者把項脊軒若干次改造的細節(jié)變化、嫗對往事的回憶、大母對“我”的關心以及長輩對“我”的期望等一一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同讀者親臨其境一般,使讀者感同身受,讀者的五官感覺皆隨著作者的敘述而產(chǎn)生悲哀的情緒反應。
訴諸感覺的另一種方式,便是把情感所引起的五官感覺的情緒反應所表現(xiàn)出來的外部特征詳細地刻畫出來。極度悲哀的人眼睛是呆滯無神的,看見一切事物都毫不在乎,眼睛里沒有色彩,沒有起伏;耳朵常常是聽若無聞,一切聲音聽起來都好像一個樣,沒有高低,沒有長短,沒有樂聲,沒有噪音;鼻子失去了嗅覺的功能,無所謂香與臭;舌頭沒有味覺,吃飯飯不香,吃糖糖不甜,一切酸甜苦辣都味同嚼蠟;皮膚失去了敏感性,感覺一切外物都十分冷,床是冷的,空氣是冷的,握住別人的手也感覺冰涼,即使是三伏天也感覺冷得透不過氣來。這種直接把反應悲哀情緒的五官感覺有意甚至是夸張式地刻畫出來,是常見的一種思維加工方式。
4.選擇第一人稱敘述
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來敘述,傳達情感,能使文章顯得真實可信,常常能夠拉近文中的“我”與讀者的距離,好像“我”與讀者在面對面的交流,能把讀者拉入文章中的情境,讓讀者與作品中的“我”共同經(jīng)歷著悲歡離合。所以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敘述,最適宜抒發(fā)情感,把哀情傳達得淋漓盡致。比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現(xiàn)摘錄部分。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這段文字,文章采用“我”(作者)與“你”(十二郎)面對面交流的形式,將“我”的懷疑、不平、痛苦、悲哀一股腦兒直接傾訴出來,好像“你”就在聽“我”哭訴一般,使“我”的哀情完全釋放出來。所以,將事件加工成第一人稱敘述的親身參與的方式,也能有效地傳遞情感。
客觀的事件、景物本身無所謂情感,而要使這些事件、景物起到傳遞情感的作用,就必須對這些事件、景物進行加工改造,通過一系列的詳略取舍加工,使其能夠凸顯情感的要素更加強化、明顯,而與情感無關的要素則逐漸淡去,甚至全部去掉。當然對這些事件、景物進行加工時,不必拘泥于某一種思維方法,常常需要綜合運用多種思維技巧。本文提供的方法只是對一些常見的思維技巧進行的歸納總結(jié),不必生搬硬套。要想寫好傳情文本,還需要孩子們在寫作的實戰(zhàn)中對以上思維技巧融會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