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貫
【摘 要】陳望道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近60年,一直奮斗在教育一線。他不僅積極投身于語文和語文教育的革新運動,創(chuàng)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語言學體系,還精心辦學,竭誠事教,深入研究語文教育的教材教法,為我國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做出了許多貢獻。
【關鍵詞】浙派語文;語言體系;教材教法;語文革新運動
說起陳望道先生,人們知道得最多的是他翻譯并出版了《共產(chǎn)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但縱觀陳望道先生的一生,他主要還是中國的語言學家、教育家。特別是他對革新和發(fā)展語文教育事業(yè)做出的貢獻,更是全國性的、歷史性的。他是浙江義烏人,其貢獻當然也成就了“浙派語文”的榮光。他不僅在義烏度過了難【摘 要】陳望道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教育家,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近60年,一直奮斗在教育一線。他不僅積極投身于語文和語文教育的革新運動,創(chuàng)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語言學體系,還精心辦學,竭誠事教,深入研究語文教育的教材教法,為我國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做出了許多貢獻。
【關鍵詞】浙派語文;語言體系;教材教法;語文革新運動忘的童年,而且一直在家鄉(xiāng)接受學校教育,讀完小學之后又在縣城金華讀完了中學,接著去了省城杭州,畢業(yè)于之江大學。1915年春,隨著當時的出國留學熱,前往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學位。1919年歸國后回報鄉(xiāng)梓,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梢哉f,故鄉(xiāng)浙江的熱土為他不平凡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根基。
陳望道從五四運動時期就開始積極投身于語文和語文教育的革新運動。大而論之,其對中國語文教育事業(yè)的貢獻集中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一、創(chuàng)立了獨具中國特色的語言學體系
說起語言學體系的主要部分,自然離不開語法和修辭。白話文與文言文有很大的區(qū)別,但還有相承的一面,這就有了文法革新的問題。陳望道做語法研究,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為了指導學生的用詞造句,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他認為:“學生用錯虛字的地方大體是差不多的,例如該用‘嗎字的地方用‘呢,該用‘呢的地方運用‘嗎之類,一一替他們改正,教員太辛苦了,應該想個簡便的方法,改進工作。”這說明他主張教師不但要研究學生為什么出錯,更要研究怎樣才能不錯。這就要從學生的錯誤中找出規(guī)律來,并且告訴學生,這才能解決問題。早在20世紀30年代,陳望道在上海就發(fā)起了關于中國文法革新問題的討論,先后發(fā)表了《談動詞和形容詞的分別》《“一提議”和“炒冷飯”讀后感》《文法的研究》等十余篇論文。這對于當時的文法革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綜觀陳先生的這些論文,主要是從方法論上批判了機械模仿、生搬硬套西方語法學的不妥做法,明確提出了用功能的觀點來研究漢語語法的新見解。
陳望道于1932年出版的《修辭學發(fā)凡》,更是漢語修辭方面的奠基之作。這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地兼顧中國古今語文的修辭學專著。漢語的修辭手法無疑有其獨特性,《修辭學發(fā)凡》不僅對漢語中的修辭現(xiàn)象做了系統(tǒng)而詳盡的分析、歸納,而且將修辭格式分為38格,在學理上又將其分為“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兩大類。他的研究是從調查修辭格入手的,研究每一格的最早形式是什么。“就這樣搞了十幾年”“不知修改了多少次”,終于搞成了一個完整的修辭學體系。應當說,這是我國首次確立修辭學科學體系,開創(chuàng)了漢語修辭學研究的新境界。
由此可見,陳望道先生在創(chuàng)立獨具中國特色的語言體系方面的貢獻是全面的,也是重大的。
二、積極投身于語文和語文教育的革新運動
漢語文歷史悠久。從古文到現(xiàn)代白話文,其變革的幅度之大、程度之深,都是舉世少見的。這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漢文和漢語的改革運動自然至關重要。陳望道積極參與其中,厥功至偉。1920年,浙江省教育會提出小學以上學校讀經(jīng)的復古議案,企圖開歷史倒車。想不到的是,當時在全國教育聯(lián)合會上竟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支持。陳望道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反對,并且在《民國日報》副刊上發(fā)表批判文章,針鋒相對地提出:“習古代文化知識,不必叫他們去讀原本的經(jīng)書?!?1934年,他在上海創(chuàng)編《太白》雜志,發(fā)起針對國民黨“文言復興運動”的大眾語運動,聲勢浩大。在這個重大變革之中,陳望道身體力行,在抨擊“文言復興”的同時,主張建立真正以群眾語言為基礎的“大眾語”和“大眾語文學”。他提出:“從今以后一律公用白話文。我們固然也承認白話文是普及教育的利器,我們卻更側重白話文是新文藝的工具。因為側重白話文是新文藝的工具,所以我們主張把白話文完美化?!敝暗墓盼臎]有標點,靠閱讀者在誦讀的過程中自行斷句,所以,陳望道當時也特別強調學好、用好標點。他說:“標點可以神文字之用。分類而教授之,必當易使兒童領悟。所謂標點難授者,當不必如彼其難授也?!薄拔覀冏魑模鞣ㄉ瞎倘粦摮浞肿⒁?,在這等標點上,也該細心檢點。在這標點上,其實也有工拙可分,也可以看出文章底學力來,絕不宜看輕或輕忽?!笨谷諔?zhàn)爭時期,他是上海戰(zhàn)時語文運動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曾領導了關于拉丁化新文字的理論探討和改革試驗活動,組織了有關中國文化革新的大討論,編制過《拉丁化漢字拼音表》,發(fā)表過《文法革新問題答客問》等重要文章,積極支持文字改革與推廣普通話工作,在我國語文教育的現(xiàn)代化、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
三、深入研究語文教育的教材教法,推動語文教育事業(yè)的改革發(fā)展
語文教育的改革研究中,教學內容的選定是最令人關注的。所以,教材問題一直以來是人們最關心的問題。陳望道先生當然也不例外。他認為,要改變語文教育的落后狀況,需要解決許多問題。除了加強語文研究,明確語文教育的性質、目標、任務之外,還“必須要有新的方法、新的教材”。所以,他一直思考、研究、實踐著語文教材的改革。早在剛踏上工作崗位,在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任教時,就自編國文講義,這應該是他在語文教材的革新方面所做的一次大膽嘗試。1922年,他發(fā)表《作文法講義》,開拓了文章做法的新領域,這也是對如何編寫作文教材的有益探索。1934年,又和葉圣陶、夏丏尊等人合作編纂《開明國文講義》,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了語文教材編制的新體例。在教學方法方面,陳望道認為,舊式教育不顧及兒童的生活和需要,不管兒童有沒有興趣,有沒有相應的理解能力,“只管盡量地灌下去,結果把活潑的兒童造成面黃肌瘦孱弱無力的書呆子”。他認為,我國傳統(tǒng)的以熟讀、背誦、模仿為主要環(huán)節(jié)的語文教學法不科學,效率低下,必須改變。他提出的主張是:一要提出一些標準、確定一些條件作為教材選文、學生讀文的程序,達到循序漸進的閱讀教學要求,克服語文教材無序化現(xiàn)象。二是教學時必須注意讓學生明白選文的背景和編排的規(guī)律。三是語文教學必須破除“漏斗式”的注入法,要努力喚起學習者的興味。注入式的教學是教師一廂情愿的,不顧學生反應,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注”雖有之,“入”則未必。他主張新教材“文字當橫排。初中一律教語體文。中國文以現(xiàn)行初中國文課程標準為標準”。他還提倡在學校以外開辟“第二學?!保缃⒐矆D書館,以擴大學習者接受教育的渠道,增加吸取知識、開闊視野的陣地。
他對作文教學有許多有益的倡導。他認為應當讓學生弄清楚:“凡是文章底構造,必定可以分為三種部分……段是文章的最大部分……句是文章較小的部分……這詞是文章最小的部分,也便是文章最根本的部分。因為沒有詞,便沒有句,也便不會有段有文章?!?/p>
他進一步說到文章的分類:“可以分作記載文、記敘文、解釋文、論辯文、誘導文五種?!倍坝洈⑽挠兴囊兀鲃哟涡蛴兴姆N形式:以人物為經(jīng),其余為緯,如傳記一類;以事跡為經(jīng),其余為緯,如記事本末一類;以所處為經(jīng),其余為緯,如方志一類;以時分為經(jīng),其余為緯,如編年一類”。……他對作文教學法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看來,依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四、在民主辦學、指導學生好學力行方面有很大貢獻
我們可以認為陳望道先生的一生是完全獻給中國人民教育事業(yè)的。他1919年從日本留學歸來之后,先任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0年起任上海復旦大學教授,1923年起兼任上海大學中文系主任、教務長,中華藝術大學校長,安徽大學教授。1940年赴重慶,任復旦大學新聞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箲?zhàn)勝利后,積極參加愛國民主運動,任上海市大學教職員聯(lián)合會理事會主席。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文化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高教局長、復旦大學校長……直至1977年逝世,享年87歲??梢哉f他的一輩子都奮斗在教育一線。他精心辦學,竭誠事教,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近60年,全身心投入育人的偉大事業(yè)中,鞠躬盡瘁,確實令人欽佩。不僅如此,他還有大批著述問世,如《修辭學發(fā)凡》《美學概論》《文法簡論》《因明學》等等,譯文有《藝術簡論》《藝術社會學》《蘇俄文藝理論》等。這些著述也大多與語文教育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在民主辦學、高質量辦學、指導學生好學力行等方面,他獻出的是畢生之力。陳望道無異于是“浙派語文”引以為傲的人物。
參考文獻:
[1]葉云鵬.論陳望道的語文教育思想[J].臺州師專學報,1997(2):82-86.
[2]陳望道.陳望道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浙江省紹興市魯迅小學教育集團和暢堂校區(qū) 31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