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球
(華僑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冷鏈物流在我國研究時間較短,包含有不同方面的內容。從冷鏈的認知內容看,認為冷鏈物流是以保障食品的品質,較其他產(chǎn)品保存溫度更低為核心的物流系統(tǒng)[1];也有從醫(yī)藥方面考慮的,認為冷鏈物流是以藥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物流環(huán)節(jié)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商品,在此過程中需要對藥品進行冷藏運輸,以減少損耗和藥品污染,最終保障藥品質量的特殊供應鏈系統(tǒng)[2];也有從流通角度考慮的,認為冷鏈物流是原材料或產(chǎn)成品從產(chǎn)出地到消費地的低溫控制供應鏈系統(tǒng),在整個物流環(huán)節(jié),為了保證產(chǎn)品的質量而保障應有的溫度條件[3]。綜合冷鏈環(huán)節(jié)可以發(fā)現(xiàn),冷鏈物流所針對的是對溫度要求較高的物品,因此在整個生產(chǎn)制造、流轉及其消費過程中使用鏈式低溫的保障系統(tǒng)(基本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冷鏈基本流程圖
冷鏈物流是伴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而逐步形成的一種較為特殊的物流形式,起步和發(fā)展較晚。由于近幾年各項利好政策的出臺,以及消費結構的升級,冷鏈產(chǎn)品的需求得以迅速擴大,逐步進入快速上升的通道。中國冷鏈物流自2014年以來,已逐步發(fā)展到了上億噸的規(guī)模,年均增長率超過20%,整體處于擴張的態(tài)勢[4]。2016年冷庫整體增速15%左右,仍處于增長發(fā)展階段??梢钥闯?,中國冷鏈物流行業(yè)正處于快速發(fā)展期。
但是實際上,由于冷鏈各種問題所帶來的損耗依然較為嚴重,冷鏈流通效率較低,浪費嚴重。以水果和蔬菜為例,每年所造成的損失率達30%,而歐美發(fā)達國家生鮮產(chǎn)品的流通損失率僅1.5%,一定程度上優(yōu)于我國當前的冷鏈水平[4]。由于我國冷鏈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足等原因,導致了產(chǎn)品在冷鏈過程中的損失,運行環(huán)節(jié)中缺乏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作業(yè)方式,常常導致“斷鏈”的現(xiàn)象,嚴重損壞產(chǎn)品的品質,使得部分生鮮產(chǎn)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xiàn)較多的腐損,貨損難以很好的控制。
鑒于此,部分學者和實業(yè)者開始關注冷鏈行業(yè)的運行狀況,從風險的角度考察冷鏈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一些問題,尋求促進冷鏈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治病良方”。本文通過對現(xiàn)有文獻的收集,旨在對已有冷鏈風險評價分析方面的研究進行綜述,根據(jù)主題詞檢索、摘要閱讀和重點文獻閱讀相結合的方法,選出了28篇文獻作為分析依據(jù),以期理清該問題的研究脈絡,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
以“冷鏈風險(cold chain risk)”、“食品供應鏈風險管理(food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等為檢索主題詞,主要檢索中國知網(wǎng)(CNKI)期刊數(shù)據(jù)庫以及美國科學網(wǎng)(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數(shù)據(jù)庫,以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期刊數(shù)據(jù)庫(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以及Springer Link等數(shù)據(jù)庫內容作為補充進行檢索分析,經(jīng)過摘要閱讀和重點閱讀篩選后共選文獻28篇,具體文獻情況見表1。
表1 論文文獻分析
通過對文獻期刊的來源統(tǒng)計(見表2)可以看出,“冷鏈風險”主題出現(xiàn)最多的是《物流技術》,其主要原因在于該期刊屬物流業(yè)較早的刊物之一,主要關注我國物流領域的理論發(fā)展動態(tài)。除此之外的其他中文期刊也在不同程度上關注冷鏈風險方面的內容。
此外,從英文期刊來看,較少的文獻會涉及到該方面的內容,還有一些國際會議論文的內容,大致占9篇(占比32.14%)。主要原因大致包括兩點,其一對于冷鏈物流來講,其在我國的發(fā)展依然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政策體系和理論體系仍需完善:其二,國外的冷鏈物流發(fā)展已較為成熟,對于風險的把控已有較為完整的管理體系,當前大部分外文期刊更多是在關注冷鏈方面的技術裝備和醫(yī)藥冷鏈過程中的產(chǎn)品狀態(tài)問題。
表2 論文來源統(tǒng)計
有關冷鏈物流風險識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方面,其一是定性化分析和識別冷鏈物流風險,找出冷鏈環(huán)節(jié)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加以分析;其二是借助定量化分析模型,通過建立冷鏈風險評價模型進行量化分析。
對于風險的識別是分析冷鏈風險的基礎,當前對于該類問題的研究,國內學者多數(shù)采用的是調查舉例的方法進行識別。例如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有關專家和企業(yè)的管理人員對龍眼水果供應鏈風險指標體系進行打分評估,綜合整理后形成AHP判斷矩陣,對龍眼在整個供應鏈上的冷鏈安全進行評價分析[10]。又如,通過文獻追蹤、專家訪談打分等方式,確定56個指標作為解釋變量,應用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冷鏈物流企業(yè)在經(jīng)營過程中的風險,并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14]。除此之外,方曉波[19]、Canglong Yu[29]等學者也采用了相似的方式進行風險識別??梢钥闯觯斍袄滏溛锪黠L險識別方法較為單一,僅僅依靠專家學者的判斷決定風險發(fā)生的狀況,缺乏較為真實客觀的資料和風險識別的標準。
冷鏈物流風險的評價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進行的,除此之外還需要結合其他要素進行分析評價,可以使風險評價更為準確,評價體系更為完整,從而為提出減緩冷鏈物流風險的方案提供參考。例如,利用層次分析方法,通過建立比較矩陣,計算得出運營風險、科技質量風險、服務質量風險以及環(huán)境風險的一致性,最后得出各種冷鏈風險的評價權重[6];又如,作為冷鏈物流風險來說,屬于一個多層次的綜合評價問題,通過建立云模型,計算冷鏈物流風險的數(shù)值大小,該模型的建立適用于兩個或多個子指標的評價問題[13]。結合表1可以發(fā)現(xiàn),當前對于冷鏈風險評價內容方面的研究還沒有達成一種較為公認的結論,所有討論都是建立在自身所提出的風險體系上的。
由關于冷鏈風險評價模型或方法的討論(見表3)可以看出,使用較多的是AHP、HACCP和模糊綜合評價等方法。本部分內容主要分析文獻中所使用較多的研究方法,其他方法不做過多贅述。
表3 文獻中所用研究方法、模型統(tǒng)計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將一個較為復雜的系統(tǒng)按照多目標決策的方式分解為若干個子目標,通過定性化的指標模糊量化并計算出各層次的權重以及總的排序,是一種多目標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方法。檢索文獻中Haiyan Yi[6]、謝如鶴等[10]和Li Xiang等[23]學者應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冷鏈風險評價體系中各指標所代表的權重,進而分析冷鏈風險的大小。在文獻的梳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文獻,如陳珺[14]、方曉波[19]等在AHP各指標權重確定過程中均引入專家分析的意見,從而確定指標權重,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如何使指標權重盡可能真實,消減人為要素所產(chǎn)生的影響,從而揭示冷鏈物流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在方法上進行完善,是可以深入研究的問題。由此提出第一個空白點。
空白點1:改進AHP模型,使模型在確定冷鏈物流過程中盡量減少人為要素對指標的影響,用以揭示冷鏈物流過程中各要素之間與風險之間更為全面的問題。
危害分析的臨界控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是當前國際上較為認可的食品安全保護體系,其主要的目的是對食品安全進行控制,在危險識別和評價控制方面是一種較為科學、合理和系統(tǒng)的方法。在檢索的文獻中,有些文獻應用HACCP評價體系對冷鏈中的風險進行評價,如利用HACCP評估每個操作環(huán)節(jié)的潛在風險,然后識別關鍵控制點并給出適當?shù)娘L險權重,以確保安全性、質量和冷鏈的可靠性[8];又如,通過引入模糊故障樹法對HACCP評估體系進行了改進,改變原有對于關鍵環(huán)節(jié)和顯著危害的分析判斷,以此建立生鮮農(nóng)產(chǎn)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冷鏈物流質量評價體系,從而對冷鏈物流在國際運行過程中產(chǎn)生的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26]。進行了類似研究的學者還有Grasiano[24]、牟向偉[27]等。但是在文獻梳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就HACCP控制體系在冷鏈物流風險評價中的應用而言,評價方式較為復雜,難以預測所有可能面臨的危險,且其應用的范圍多為食品工業(yè)、農(nóng)業(yè)、餐飲等領域,對于冷鏈物流關鍵環(huán)節(jié)風險預測識別等方面的理論分析和應用仍需進一步加強。由此提出第二個空白點。
空白點2:通過其他模型和HACCP進行結合,應用于冷鏈風險的評價和預測,形成較為綜合的評價分析管理體系,對冷鏈物流關鍵環(huán)節(jié)的安全控制質量進行評估。
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xiàn)CE)是模糊數(shù)學中較為基本的數(shù)學方法之一。它是建立在模糊集合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該方法不僅可以將評價對象的評價標準和影響因素的模糊性較好的體現(xiàn)出來,還可以結合評價者的經(jīng)驗,使評價的結果更符合現(xiàn)實情況。在文獻中,有些文獻較好的使用了該方法,例如在AHP的基礎上,通過構建水產(chǎn)品冷鏈風險評價模型進行模糊綜合評價,進而引入案例驗證該模型的有效性[16];又如,通過結合層次分析法、結構方程法和模糊分析法等三種方法,綜合評價了影響水產(chǎn)品冷鏈物流安全風險的若干要素,并引入分析案例驗證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3]。除此之外,還有Guojun Ji[5]、Ping Yan[7]等利用了該類方法。單就該種方法而言,對于主觀性較強的問題可以結合其他方法進行處理,提升結果的客觀性。
本文主要從文獻的角度梳理了冷鏈物流風險識別及評價方面的內容。發(fā)現(xiàn)國外研究方面較多體現(xiàn)如下特點:(1)注重冷鏈物流網(wǎng)絡方面的實證研究;(2)注重冷鏈物流網(wǎng)絡設計及其優(yōu)化方面的研究;(3)注重冷鏈物流風險體系方面的研究,尤以冷鏈物流過程方面可能發(fā)生的風險為主;(4)目前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方面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為主,尤其是在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風險的識別和評價等方面,需做進一步深化。
國內對于該方面的研究主要呈現(xiàn)幾個特點:(1)從期刊的分布和質量看,有一定數(shù)量的期刊對該方面進行討論,但缺乏高質量的文獻內容;(2)我國對于生鮮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網(wǎng)絡和安全風險管控等方面的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研究較多在宏觀層面討論相關問題,對于具體過程的討論和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網(wǎng)絡節(jié)點和布局等結合具體案例較為細致的研究較少;(3)針對生鮮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網(wǎng)絡方面的研究,很少有學者會從物流系統(tǒng)的角度進行研究;(4)對于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網(wǎng)絡的安全和風險把控方面的系統(tǒng)研究較少,關于物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很少,且僅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總之,在當前階段,冷鏈物流網(wǎng)絡及其安全風險管控方面的研究仍然處于初步階段,多數(shù)集中于現(xiàn)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近年來,有關冷鏈物流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作過程方面的研究逐步增加,國內在討論農(nóng)產(chǎn)品供應鏈的同時,國外已開始相關優(yōu)化方面的實證研究;國內有關于冷鏈物流網(wǎng)絡方面的研究較少,已有研究側重于物流過程中的優(yōu)化研究;國內對于冷鏈物流安全風險控制方面的研究較少,現(xiàn)有研究從運作節(jié)點考察食品加工等方面的內容,較少學者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物流安全風險管控等方面的內容。
通過對所選文獻的文獻計量分析、研究內容分析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進行梳理,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冷鏈物流風險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檢索文獻的情況來看,該類文獻的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結合當前冷鏈物流的發(fā)展情況來看,針對該問題的討論還未形成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目前該問題的研究還處在初步階段,仍存在一些研究的不足:
(1)就綜合評價而言,當前的量化模型從風險識別到評價所涉及到的指標針對不同冷鏈產(chǎn)品有不同的量化標準,并沒有形成一種較為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
(2)針對現(xiàn)有的評價模型來看,風險識別是較為復雜的,在評價過程中有一定的主觀性,從而導致冷鏈風險測度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3)若干潛在風險之間存在何種關系,在冷鏈過程中相互作用后對冷鏈損失的影響大小以及風險的傳導機制并沒有較為完整的說明。
(4)在國內實際的冷鏈物流過程中,雖然現(xiàn)有的冷鏈標準相對完整,但卻難以量化冷鏈作業(yè)過程中工作人員對冷鏈風險的影響,有時往往會形成“斷鏈”的情況。雖然有學者已在這方面進行研究[32],但仍然需要對該方面問題進一步深入研究。
就冷鏈風險方面的研究,重點和難點在于冷鏈風險的識別和較為系統(tǒng)的風險評價。隨著冷鏈物流在國內的進一步發(fā)展,整體考慮冷鏈物流變得十分重要,需要一個較為全面的標準的風險評價模型來解決當前所存在的問題,但目前的研究成果還較少。根據(jù)當前已有的理論分析并結合實踐過程中所反映出的問題,未來研究大致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1)冷鏈作為供應鏈的一種特殊形式,供應鏈風險管理的體系已相對成熟,可以結合該方面問題討論已有的成果,結合冷鏈的特殊性進行分析。例如,就食品而言,已有的成果從食品安全供應的角度進行討論,而從可能產(chǎn)生食品安全問題的食品供應鏈運作的角度分析風險問題的研究相對缺乏,故可從系統(tǒng)防范的角度考察食品供應鏈風險的類型及其風險管控。
(2)建立全面完整的冷鏈標準,針對不同的產(chǎn)品特征建立特有的運作標準,從中考察風險問題更加有針對性。建立冷鏈物流風險的評價數(shù)據(jù)庫和相關模型,從數(shù)據(jù)中找到風險的誘導要素,提高冷鏈物流風險的自動化識別及其預警機制。
(3)考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冷鏈物流過程中,人員的素質能力和冷鏈意識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難以量化的。從不同的層面考察操作對冷鏈風險的影響以及人對冷鏈風險傳導要素起到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4)預測。冷鏈風險的控制除了依靠風險出現(xiàn)時的調節(jié)外,還需要依靠對冷鏈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風險的環(huán)境進行把控。因此應建立相關的風險預測模型,將風險數(shù)學化、邏輯化,提升風險預測的精度和可靠性,從而針對于冷鏈風險可能出現(xiàn)的環(huán)節(jié)對癥下藥,從而形成冷鏈風險控制的一般化思路,降低風險發(fā)生的概率。
[1]蘭洪杰.食品冷鏈物流系統(tǒng)協(xié)同對象與過程研究[J].中國流通經(jīng)濟,2009,23(2):20-23.
[2]吳加娣,徐宏宇.醫(yī)院藥品冷鏈管理的探討[J].中國藥房,2011,(5):420-422.
[3]梁志杰,黃英君.我國食品冷鏈物流建設研究[J].生態(tài)經(jīng)濟,2007,(11):124-126.
[4]長江證券.“軼啟看物流”之冷鏈系列一:需求與政策共振,生鮮電商加速行業(yè)破冰[EB/OL].http://finance.qq.com/a/20160624/031372.htm,2016-06-24.
[5]Ji G,Guo R.Research on the security of cold-chain logistics[A].2009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Systems and Service Management[C].2009.
[6]Yi H Y,Cui J L,Zhang J,et al.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quality risks of fruits&vegetables cold chain[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C].2010.
[7]Yan P,Qin H.The assessment research of operational risk in the road freight industry undertake cold chain logistics services[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C].IEEE,2011.
[8]Zhang Q,Chen Z.HACCP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of Coldchai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and Microwave Technologies,2011,1(1):67-71.
[9]Ali Diabat,Kannan Govindan,Vinay V Panicker.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and its mitigation in a food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2,50(11):1-12.
[10]謝如鶴,劉偉堅,陳嘉韻,等.南方特色水果供應鏈的品質安全風險評價與管理—以龍眼為例[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0(22):196-200.
[11]Yang F,Cai J M.The Analysis of Fresh Food Safety Risks from the Cold Chain Logistics System[A].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C].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2013.
[12]Li S H,Zhu M.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ial Outsourcing Risks for Fresh Cold-Chain Logistics[A].Proceedings of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C].2013.
[13]Wen L,Ouyang M.Risk Evaluation of Cold Logistics Chain Based on Cloud Model[J].Research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Engineering&Technology,2013,5(6):2 019-2 026.
[14]陳珺,何葉榮.冷鏈物流企業(yè)經(jīng)營風險因素識別及其關系模型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6(5):25-31.
[15]Xu W,Zhang Z,Gong D,et al.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the Risk Prediction in Cold Chain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media&Ubiquitous Engineering,2014,9(8):111-124.
[16]Li K,Zheng J.The research on the risk assessment of aquatic product cold chai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The 2014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C].2014.
[17]Luo H M,Xue-Gong L I,Management S O,et al.Risk Control Model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chain Logistics Based on Reliability Theory[J].Standard Science,2014,(1).
[18]李富昌,祁山舢.基于政府視角的冷鏈物流資源合理配置策略分析[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5,31(3):344-347.
[19]方曉波.冷鏈物流失效的風險識別研究[J].技術經(jīng)濟與管理研究,2015,(8):26-30.
[20]張南南,盧華明.冷鏈供應基地冷鏈配送中心風險淺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5,37(4):5-6.
[21]羅軍,張文杰.我國食品供應鏈風險識別及管理策略研究[J].物流技術,2015,34(3):205-207,300.
[22]Sharma S,Pai S S.Analysis of operating effectiveness of a cold chain model using Bayesian networks[J].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5,21(4):722-742.
[23]Li Xiang,Jiang Huiyuan.Study on Safety Risk Related to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 Logistics Based on ISM(ASCE)[A].ICTIS 2013@sImproving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Information,Safety,and Integration[C].ASCE,2015.
[24]Lailossa G W.Preliminary Study,Risk Analysis and HACCP in Cold Chain System,Frozen Yellow Fin Tuna in Molucca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tudies,2015,3(2):248.
[25]朱新球.基于GO-FLOW的O2O生鮮海產(chǎn)品冷鏈物流系統(tǒng)風險評價-以上海廚易時代為例[J].物流技術,2016,35(6):50-53.
[26]楊揚,袁媛,李杰梅.基于HACCP的生鮮農(nóng)產(chǎn)品國際冷鏈物流質量控制體系研究—以云南省蔬菜出口泰國為例[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103-108.
[27]牟向偉,陳燕,曹妍.農(nóng)產(chǎn)品冷鏈HACCP管理體系知識建模與推理[J].農(nóng)業(yè)工程學報,2016,(2):300-308.
[28]馬永軍,劉宇姍,侯陽陽,等.基于HMM的食品安全風險預測方法研究[J].天津科技大學學報,2016,(5):69-73.
[29]Yu C,Huatuco L H.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Identification and Mitigation:A Case Study in a Chinese Dairy Company[A].Sustainabl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2016[C].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30]Kim K,Kim H,Kim S K,et al.i-RM:An intelligent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cold chain logistic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6,46:463-473.
[31]Chaudhuri A,Srivastava S K,Srivastava R K,et al.Risk propagation and its impact on performance in food processing supply chain:A fuzzy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based approach[J].Journal of Modelling in Management,2016,11(2).
[32]彭本紅,武柏宇,周葉.冷鏈物流斷鏈風險的熵權可拓評價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