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巖
(黑龍江省農墾九三管理局中心醫(yī)院,黑龍江 黑河 161441))
過敏性鼻炎即變應性鼻炎,發(fā)病誘因為變應原侵犯個體,多種細胞因子與免疫活性細胞共同參與,進而導致的鼻黏膜炎性疾病,其不具有傳染性,但發(fā)病率較高[1]。臨床癥狀主要是流鼻涕、打噴嚏和鼻癢等,會對患者的正常工作與學習造成較大影響。該病在中醫(yī)學中屬“鼻鼽”范疇,由內外因共同作用導致,內因是先天稟賦欠缺;脾臟、肺部或腎臟虛損;肺失宣降等,外因是體感風寒或戾氣[2]。其常見療法為中醫(yī)治療,本文旨在分析對該病患者進行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選擇本院于2015年5月~2017年8月間收治的82例過敏性鼻炎患者為研究主體。劃分為A組和B組,分別是43例與39例。A組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范圍是11~52歲,平均(33.51±2.64)歲;病程范圍是4個月-13年,平均(6.55±0.43)年。B組中,男22例,女17例;年齡范圍是12-58歲,平均(35.81±2.15)歲;病程范圍是5個月~12年,平均(6.14±0.72)年。對比以上數(shù)據(jù),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B組給予中藥治療:選用藥物為宣肺通竅配方顆粒,藥物組成有辛夷、防風、蒼耳子、芥穗、白芷、當歸、川芎、甘草、連翹和細辛等。用法是每日1劑,均分為2次服用,共治療10天。A組給予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體位,選用0.3 mm*40 mm毫針,取上星穴、迎香穴、風門穴、合谷穴和大椎穴進行針灸治療。采用直刺進針方式刺入合谷穴和迎香穴;平刺進針方式刺入上星穴,運針方法為捻轉補瀉法,針灸10 min,得氣后再留針20 min。針灸結束后,協(xié)助患者取俯臥體位,于針柄上插入12 mm*15 mm的艾條,于大椎穴和風門穴行溫和灸,艾條燃盡以后再次插入1炷,每個穴位針灸2~3炷,共15 min。1個療程為5天,療程間隔為2天,共2~3個療程。若患者在針灸期間出現(xiàn)口干、鼻干等癥狀應停止治療,避免助熱生火,發(fā)生不良反應。
利用SF-36量表(生活質量量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精神狀態(tài)、社會功能與生理機能等方面??偡譃?00分,分數(shù)高者,生活質量佳。
治愈:治療后,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癥狀徹底消失,鼻鏡下鼻甲腫大徹底消失,鼻黏膜水腫樣消失;有效:治療后,流鼻涕、打噴嚏、鼻塞等癥狀有所好轉,鼻鏡下鼻甲腫大有改善,鼻黏膜水腫減輕,7d后復發(fā);無效:治療后,癥狀與體征均未改善甚至加重[3]。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中,治愈28例(65.12%),有效13例(30.23%),無效2例(4.65%),治療總有效率為95.35%(41/43);B組中,治愈14例(35.9%),有效16例(41.03%),無效9例(23.08%),治療總有效率為76.92%(30/39)。
過敏性鼻炎的致病因素較多,且屬于難治性疾病。臨床中常采用西醫(yī)或中醫(yī)等療法治療該病,雖治療效果較佳,但復發(fā)率極高。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該病可緩解鼻炎癥狀,提高人體免疫力和代謝能力,且具有扶正祛邪和通竅散氣等作用[4]。宣肺通竅配方顆粒具有清熱解毒、排膿通竅等功效。而針灸具有通竅散寒和疏經(jīng)通氣等療效,其中,針灸迎香穴有活血祛瘀和通竅行氣之效;針灸合谷穴有疏風解表和宣通鼻竅之效;針灸風門穴有扶正祛邪和行氣活血之效;針灸大椎穴有固本培元和溫肺壯體之效[5]。二者聯(lián)合治療能大幅提高該病的根治性。A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5.35%)高于B組(76.92%),對比差異明顯(P<0.05)。A組的精神狀態(tài)、社會功能與生理機能評分均高于B組,對比有差異(P<0.05)。因此,為過敏性鼻炎患者進行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可明顯糾正其病情,利于其生活質量提高,可推廣。
[1] 陳科汛,萬義文,李國武,等.針灸聯(lián)合中藥冬病夏治對過敏性鼻炎發(fā)作的影響[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6,7(6):18-19,20.
[2] 韓 剛,徐振明,顧 偉,等.針藥并用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1):63-64.
[3] 周曉平,何錦添,黃存軍,等.三伏天灸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療效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4,8(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