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
前不久,一名特地由外地趕來看診的肺癌患者向我提了一個問題:“我該如何調理,預防癌癥的復發(fā)和轉移?”
面對這位被自己親手治愈的患者,作為與癌癥戰(zhàn)斗逾30年的一名腫瘤科醫(yī)生,我沒有直接回答他應該如何用藥、如何忌口、如何防范復發(fā),而是對在場所有人說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人定勝天是不可能的。人作為萬物之靈,已經占有了自然界太多的資源,加速了其他物種的消亡。癌癥是什么呢?我一直認為,癌癥是大自然用來平衡我們人類無限擴張的欲望和長生不老妄想的終極武器。我們可以治愈部分癌癥,但是我知道攻克癌癥很難。
作為一個癌癥病人,你想與不想,防與不防,癌癥都在那里,并不以你的意志為轉移。既然如此,為什么要憂心忡忡呢?為什么不把全部的精力和有限的時間用來擁抱生活,用來跟大家友好相處呢?每天看著早晨升起的太陽,我們都應該感謝每一天,感恩那些生命中的苦難。
很多癌癥病人,擊垮他們的不是疾病,更多的是內心的不安和恐懼。但苦難也是生命的饋贈,感恩苦難,更能體會幸福。
很多人都知道,2017年7月3日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給兒子送畢業(yè)祝福時,說了這樣一番讓人大跌眼鏡,又富含哲理的話:“我希望你遭受背叛,唯有如此,你才領悟到忠誠之重要。我會祝福你時常感到孤獨,唯有如此,你才不會把良朋益友視為人生中的理所當然。無論我怎么想,這些都將在生命中必然發(fā)生。而你能否從中獲益,取決于你是否能從你的不幸中領悟到想要傳遞給你的信息!”
“為什么是我得了這種?。俊碑斘覀儽话┌Y擊垮時,總是忍不住會想這個問題。但大自然有其規(guī)律,生命有其定數。想與不想,防與不防,它都在那里,不會以意志為轉移;若癌癥注定到來,又何必把自己套在恐懼的枷鎖里?
我對這名自己曾經治療過的病人說,經過了前面的治療,你已有三年多沒有任何腫瘤的跡象,證明你已經是一個健康的人。只要別忘記定期去醫(yī)院檢查,按照醫(yī)囑用藥。關鍵是科學地生活,保持開朗的心情,不要時刻想著自己是病人。與其每天擔心癌癥的復發(fā)和轉移,不如在身體健康的時刻,盡情地擁抱生活。
即使生命中有太多的云翳,我們也可以欣賞云層造就的美麗黃昏,用心活出生活最本真的模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