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1997年生于云南昆明。現(xiàn)于云南文山學(xué)院政法經(jīng)濟學(xué)院 16級酒店管理專業(yè)本科就讀。獲文學(xué)獎項若干,發(fā)表文學(xué)作品若干。
白鷺
至少白鷺還是古代的白鷺
只不過有的頭白,有的頭黃。目的地都一樣
仰沖直上。藍的脹眼的天,高得遼遠
千年的山,萬年的土。同一屬性
在時間的長河里,翻過來,覆過去
所有的土地都生長在牛背上
自由地,抖,落。落出莊稼以及遺留下來的
千秋萬代的種子
我的祖先啊,選擇匍匐在
在興隆這塊土地上
且允許我自由表達
我卻梗塞結(jié)巴。景泰大河就由北而來
把我們的話匯聚成河
在興隆壩子聚集,沉淀。剩下無言的我們
無言的看著,三十里的河谷壩
油菜花開滿了
者來
者來是興隆一個村民小組的名字
這里流著不同民族的血統(tǒng)
者來,是塊不挑莊稼的土壤
來者,者來,自安在
鐵姓的蒙古族,自豪的指向北方
白族的阿妹遠嫁他鄉(xiāng)
彝族的阿公講起他的先人
跋山涉水,遠道而來
傣族的阿婆向往更南的南方
蘭賀西雙,十二版納
興隆書院
我敢斷言,百年的時間
在興隆書院,有過落魄書生
用盡窮酸一生和全部的詞匯,歌頌
白鷺,仰望藍天。也在不眠的夜
對著象山頂?shù)脑拢季w萬千
百年后的今天,在興隆書院
我和他們一樣。難以區(qū)別
歌頌,仰望
以及失眠
現(xiàn)在的興隆書院,更名重建
興隆小學(xué),把村莊的孩子匯聚在一起
書聲瑯瑯。孩子們也在歌唱
用稚嫩的筆觸寫下:“我愛興隆的白鷺
更愛興隆小學(xué)。因為老師說了,在興隆
百年不變的,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窯上
三千里的云和月,沈家人努力維持著
古窯的體溫。從江西到興隆
村莊還是以窯命名——窯上
此時此刻,我就在窯上
看窯,窯里燒著陶
身邊的陶車旁是膠著的陶泥
陶泥之上,是制陶人
老如泥巴的制陶人
咚咚坡
轟鳴著,機械向咚咚坡開進
沿著咚咚坡出去的路
在開山劈石中,被攔腰斬斷
從玉臨高速鉆進咚咚坡肚子里開始
老人們便開始念叨著
等咚咚坡隧道打通了
帶著這把老骨頭
出去走走
布局
一個村子的合理布局
劃分兩塊居住地
一塊活人,一塊死人
村莊世世代代都活在這座山
生與死,不過就是從山這邊
移居到山那邊
住在山那邊的,我的奶奶,爺爺
叔伯,大爺。每年清明的時候都去交代他們
叔伯住在左邊,右邊是大爺
那邊的生活,不要太孤單
回光返照的人也將生死看淡
坦然而言:山的那邊挺好
方便撿拾菌子,采集山野
鹽井大田
我的鄉(xiāng)親們在長達百年的時間里
與景泰大河爭奪土地
土地擴張,河流改向
鹽井大田,在我離家的方向
也在我回家的途中
重復(fù)性的出逃與回歸
使我不得不早早的把根種下
我知道鹽井大田的稻浪,麥子
都在提醒我埋根的地方
風(fēng)一來,它們便倒向我回家的方向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鄉(xiāng)親們又在談?wù)撍?/p>
談?wù)擕}井大田
就像他們的母親一樣
旱季書寫
大地蒼茫呵!巖石也焦渴
石上盤繞的須根,將有負使命
帶著飛火流星的風(fēng)一過境
它們就會下落不明
負荷疾行的麻雀,死于饑餓
低空盤旋的老鷹,死于同情
向下掘井的人們,想要鑿穿地心
只不過巖石,比骨頭還要堅硬
過勞早衰的少年,抖了抖皺巴巴的
衣物和細腿:地上已無青草
牧童,已無羊可放。風(fēng)一吹
他的唇就裂。棄之不用的小龍廟
還有一位老人在祈禱:“最好
最好,明天就死去”
趁著魂路還干燥
鋤禾
站在“鋤”與“禾”旁邊的人最苦。是在于
低頭耕作,會忽略,頭頂三尺有神明
一塊地的動態(tài)運動,不過就是翻過來,翻過去
期間,可以再加一動詞——“抖落”
抖落出麥子,苞谷和豌豆……
泥土,若挺立成碑。那么地蠶的蛹
是犁頭耕出來的,墓志銘
安生
那個北方來的屠夫。由北到南,握緊寒刀
遵守族訓(xùn),準(zhǔn)時凌晨五點起來磨刀
給豬一個最好的痛快,一進一出
也給自己一個最好的交待
這日,忘了磨刀開刃
屠夫咬著牙,幾進幾出
兩個不對等的靈魂同時顫栗
再無咒語可以用來,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