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妃文
摘 要:班主任在轉化學困生的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困生是班級管理的特殊群體,對他們轉化成功與否影響到整個班級。因此,轉化學困生就要分析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對癥下藥”,使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落到實處。探討利用情感投資,通過鼓勵和導向作用,激發(fā)學困生內驅力,讓學困生由學困轉變?yōu)橄冗M。
關鍵詞:情感投資;學困生;轉化;教育
凡是做班主任的都會有—個共同的心愿:希望自己班上的每個學生都是成績良好、品行端正的人。但是學困生的存在,那是個無法回避的客觀現(xiàn)實。那么,該如何面對學困生,轉化學困生,提高學困生的文化、思想素質,讓教與學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呢?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深刻地體會到:“感情投資”是教育轉化學困生的一項極有價值的投資。
人們通常所講的學困生,是指學生成績不好,思想品行不端正,組織紀律觀念比較薄弱,常常不遵守學校、班級規(guī)章制度的學生。這些學困生的共同特點是自控能力差、自卑感強、缺乏自信心、偏激、好走極端。因此,我們轉化學困生需要做大量過細的思想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愛心,要有更大的信心和恒心,樂于付出“感情投資”?!案星橥顿Y”就是愛的投入。我們要以最大的熱情去了解學困生、理解學困生,做他們的知心朋友。當他們向我們敞開心扉時,再用我們的信心、耐心和恒心去引導他們、鼓勵他們,激起他們奮進的浪花,讓他們揚起前進的風帆,向理想的彼岸前進。
班主任對學困生的關懷、理解和愛護,是連接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受教育者產生一種親切感,縮短師生之間感情的距離。當學困生那封閉的心扉向老師敞開時,他們的許多心里話就會向老師傾訴,從而讓老師了解他們,知道他們的缺點和優(yōu)點,引導他們揚長避短。我所任教的班里有這樣一位學生,他很聰明,可就是學習成績上不去。上課無精打采或者若有所思,我和他交朋友,談經歷,談體會,如兄如弟,如姐如妹。此后,這位學生敢用電話或直接找我吐露她的心聲,架起了我們之間溝通心靈的橋梁。她終于正確地認識中考、對待中考,消除了無望心理、恐懼心理,全情投入到復習中,原來她是全年級中第70名的學生,期中考試,提前到30名。還有個別學生的隱私,如單相思、早戀的問題也主動向我反映,在我的幫助下得到及時解決。
愛學生是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的落腳點。轉化學困生的渠道很多,但都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對他們的愛、關心和理解。學困生比起普通的學生來說,因為其“學困”的緣故,常會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譴責,被同學冷眼,所以他們會多一份孤獨感、自卑感,缺乏應有的自尊、自信。他們的心理及情感都比較脆弱。正因為這樣,他們更渴望愛,更需要關心和理解。我們做班主任的應以慈母般的溫情細心、耐心地去愛撫他們。如果這樣,他們就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育,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信念,并付諸實際行動?!熬\所至,金石為開。”前面所說的那位同學的轉化與進步證明了這個表現(xiàn)。
激勵學困生是感情投資的又一個重要的方面。
學困生往往自卑感很強,自信心則常常不足。要促使學困生轉化,首先班主任自己要有信心。與此同時,還要創(chuàng)造促使學困生轉化的條件,為他們創(chuàng)造進步、成功的機會。對于學困生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地進行表揚、鼓勵。這樣可以使學困生心中升騰起一束希望之光。當學困生出現(xiàn)了這種自信與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時,轉化的成功就不遠了。我們班有位同學,在八年級讀書時,老師、同學公認他是年級中的“四大天王”之一。他的特點是平時懶懶散散,學習成績差,最愛頂撞老師,愛講閑話。有些老師、同學對他都有畏怯的心理。我接班后,找他談心,分析他學好功課的有利條件,提出他發(fā)展的前景,讓他明白:只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到學習上,就可以考上高中,有光明的前程。他有些不相信地問我:“老師,像我這樣的人能學得好嗎?”我肯定地回答了他。后來他上學比以前早了,學習用功了,還注意檢點自己的言行,與老師、同學的關系也改善了,他經常來找我談心,談對社會、對人生、對學習等許多問題的看法。在交談中,我不斷地教育、鼓勵他,終于使他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
轉化學困生,是個系統(tǒng)復雜的工程,光靠班主任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大家都作“感情的投入”。各科任老師都和他們談心,都征詢他們對教學的意見,都請他們談各科學習的體會,把一些難度不大的又是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留給他們回答,給予贊許等,都可以收到“感情投入”的效果。我們還可以設立“學科進步獎”或者“早晚勤上學獎”,讓學困生也有機會領獎,有機會看到自己實實在在的進步。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需要“感情投資”,也離不開“感情的投資”。而這種投資是以愛和理解為前提,以尊重、信任為基礎,以激勵鞭策為手段。只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都奉獻出一顆愛心,無保留地投入愛生的那份感情,學困生也就不會“學困”了!
參考文獻:
[1]李進財.關注學困生成長[J].學周刊,2011(26).
[2]賀建龍.如何轉化學困生[J].赤子(上中旬),2015(8).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