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要: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師從弗雷格(Frege 1848-1925)和羅素(Russell 1872-1970),被稱為20世紀最偉大、最有影響的西方哲學家之一。他在1914~1918年完成的《邏輯哲學論》集中體現(xiàn)其前期哲學思想,用精妙的智慧設計理想語言,構建嚴謹公式,分析一切事實,從而解決所有哲學問題。隨后于1945年他又完成了另一部彪炳千秋的著作——《哲學研究》。通過對前期哲學思想的反思與批判,維氏走出了邏輯公式的框囿,提出了語言游戲理論,把日常語言納入研究范圍,從而將他的哲學成就提升至新高度。 根據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理論,啟示翻譯教學重視學生翻譯實務能力培養(yǎng),翻譯教學從意義探究開始,翻譯教學須做到規(guī)范性和創(chuàng)新性并重。
關鍵詞: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理論;翻譯教學
呂必松認為“關于語言的本質和特點的論述,是語言教學理論和語言教學法研究所不可缺少的理論依據,任何一種語言教學理論和語言教學法流派都要以一定的語言理論作為自己的理論背景”。錢冠連教授的一篇文章即題為《西方語言哲學是語言研究的營養(yǎng)缽》。翻譯教學離不開語言教學理論。作為語言哲學濃墨重彩的一筆,維特根斯坦的游戲理論對于翻譯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擬借助維氏后期語言游戲論哲學思想之光來照亮翻譯教學改革之路。
一、維氏語言游戲論概要
“語言游戲論”是維氏后期思想的核心和基礎,在《哲學研究》中“語言游戲”貫穿始終。“語言游戲” 由維氏首先提出,但他沒有給出明確定義,而是通過例子來說明,如“下達命令、服從命令、描述、構造、報道、推測、提出及檢驗假設、用圖表表示實驗結果、編故事、讀故事、演戲、唱歌、猜謎、編笑話、講笑話、解題、翻譯、請求、感謝、謾罵、問候、祈禱等”。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游戲”的釋義為:“1.娛樂活動,如捉迷藏、猜燈謎等,某些非正式比賽項目的體育活動如康樂球等;2.玩耍?!本S氏德文中的語言游戲(Sprachspiel)的內涵與中文中的游戲并不等同,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一)語言和活動密不可分
維特根斯坦“把語言和活動——那些和語言編織成一片的活動——所組成的整體稱作‘語言游戲”。語言與現(xiàn)實密不可分,語言的原始形式和人類活動同時發(fā)生,因此語言具有實踐性。人類在場景中學習語言,并根據場景理解語言的意思?!霸谶@個基礎上,語句逐步脫離特定的場景,話語套著話語,一個詞的意義由另一個詞或一串詞來解釋”。語言與現(xiàn)實重疊的部分就是“語言游戲。”語言的實踐性決定了語言游戲的現(xiàn)實性。
(二)意義與用法緊密相連
對意義的探求是哲學家、語言學家永恒的課題。維氏認為“在使用‘意義一詞的一大類情況下——盡管不是在所有情況下——可以這樣解釋‘意義:一個詞的意義是它在語言中的用法。 而一個名稱的意義有時是由指向它的承擔者來解釋的” 。意義即用法。意義強調內涵,用法強調外延。語言的使用即意義的傳達?!靶碌恼Z言類型,新的語言游戲,我們可以說,會產生出來,而另一些則會變得陳舊,被人遺忘”,意義因使用而獲得生命力。語言的使用變幻多端,決定了語言游戲具有多樣性。
(三)遵守規(guī)則與駕馭規(guī)則
“規(guī)則”在《哲學研究》中同樣出現(xiàn)多次。 沒有規(guī)則就沒有游戲。語言游戲的規(guī)則與其他娛樂性游戲規(guī)則不同,后者是先掌握規(guī)則后玩游戲,而前者是在語言游戲中不斷掌握規(guī)則?!白駨囊?guī)則是一種實踐?!币?guī)則是語言游戲重要的組成部分,起到規(guī)約的作用,使得語言游戲可以把握。但規(guī)則不是僵化的,而是動態(tài)的,根據語言游戲的性質和游戲的進行而發(fā)生調整?!耙?guī)則一旦封印上特定的含義,它就把遵循規(guī)則的路線延伸到無限的空間”。規(guī)則使語言游戲在穩(wěn)定性與靈活性之間達到平衡?!耙?guī)則具有隨意性、共享性、無限性、不完備性和易變性”。
二、維氏思想對翻譯教學的啟示
根據如上所述,維氏語言游戲理論強調了語言活動的動態(tài)性,語言能力在語言運用中獲得并加強。翻譯課的目標是能夠運用翻譯的理論和技巧,將中英文報刊上的文章以及文學原著互譯。同語言一樣,翻譯既是目的又是媒介,可以看出語言游戲論對于翻譯教學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具體如下:
(一)重視學生翻譯實務能力培養(yǎng)
語言與現(xiàn)實相作用產生語言游戲,使得語言游戲具有現(xiàn)實性。沒有完美的理想語言,只有現(xiàn)實中的語言活動。翻譯具有現(xiàn)實性,不存在完美的翻譯,只求翻譯能夠更好地解決現(xiàn)實問題。譯者在面對兩種語言的轉化時一定是根據具體的語境來體察原語的意義,通過轉換使譯語的意義符合現(xiàn)實的需要。翻譯既是一種語言活動又是該語言的結果,會對現(xiàn)實產生具體的實踐意義。
傳統(tǒng)翻譯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授課內容集中在翻譯理論、技巧上,翻譯實踐在整個教學中所占比重偏低,并且學生翻譯的材料實踐性不強,導致在翻譯課中理論與實務脫節(jié)。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大量的實踐練習。倘若學生的翻譯能力無法通過課程得以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將難以保存。
實務教學應該是翻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占比重需要與理論教學相當,需要學生能夠獨立發(fā)揮雙語轉換能力完成現(xiàn)實生活、工作中豐富的翻譯實踐,使語言在現(xiàn)實的生活形式中得到檢驗,從而達到翻譯的教學目的。實務內容可以不拘一格,從應用文體、科技文體、法律文體到論述文體、文藝文體,從教科書到網絡,可供作為實務的內容十分豐富,需要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及學生特點有所選擇,兼顧教學性與趣味性。
(二)翻譯教學從意義探究開始
根據尤金·奈達的定義,所謂翻譯是在譯語中用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同屬于語言游戲的翻譯對意義有著不懈的追求,意義的轉化是翻譯要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務。
在翻譯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意義探究中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包括:英譯漢中,不能正確判斷某個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含義,不能正確分析較復雜的英文長句,不能通篇準確掌握全文的基調;漢譯英中,不能挖掘出漢語中隱含的語義及邏輯關系,不能自如地選取主語及謂語組織出地道的英文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能很好應對英漢兩種語言及文化的差異。endprint
維特根斯坦認為意義不取決于指稱而取決于使用。意義離不開使用,意義在使用之中。正確理解原語的意義是完成翻譯的前提,在此基礎上才可進一步在文體上完成對應。在翻譯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原文的意義做深入的探究,如有針對性地做專題練習,在大量的“使用”中體會意義,或是查閱資料等,而有時需要教師就特殊用法方面的意義做出指導。
(三)翻譯教學需規(guī)范性和創(chuàng)新性并重
規(guī)則是語言游戲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語言游戲的保障。個體在不知道游戲規(guī)則時已經開始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對規(guī)則有了更深的體悟。游戲規(guī)則是知,游戲是行,有時是先知后行,有時后知先行,個體在游戲中完成知行的統(tǒng)一。
翻譯理論是翻譯規(guī)則的土壤,同時也是翻譯教學的基本內容。翻譯是一門經驗科學。翻譯理論能夠幫助學生從經驗和科學的角度認識翻譯。翻譯理論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對翻譯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翻譯方面的學術素養(yǎng),更好地指導翻譯實踐,并為更深層次的翻譯研究打下基礎。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多本翻譯教材,打破學生一本書學一學期,教師一本書教很多年的舊例。教師需要不斷在教學中增加有關翻譯界新理論和新趨勢的內容,達到教學相長。
另一方面,根據語言游戲知行不同步的特點,一味機械地遵守規(guī)則勢必使翻譯作品失去靈性,翻譯理論不應成為學生翻譯創(chuàng)新的壁壘。應鼓勵學生駕馭規(guī)則,靈活運用翻譯理論,循序漸進,從開始的在無翻譯理論意識下翻譯,到遵從所學理論有意識地翻譯,最后達到自由運用理論并發(fā)揮個體創(chuàng)造性地翻譯,逐步提高翻譯水平。
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也應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設計多種教學活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組織建立翻譯工作坊、開展翻轉課堂等,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增強課程的趣味性。
三、結論
維特根斯坦后期放棄了對本質的追尋,主張哲學研究從形而上轉為形而下,更加關注現(xiàn)實生活。他的語言游戲論根據這種思想強調互動、使用、多樣、動態(tài)?!爱斀裾J知語言學所強調的‘互動體驗和‘認知加工……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世界的體驗和認知,便可更好地理解范疇、概念和語言?!?從語言游戲論的角度來考察翻譯教學,強調實務教學,批判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依照使用來審視意義,破除規(guī)則的限制,倡導翻譯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新,二語習得與母語強化并重,以期使翻譯教學更加有效、豐富、生動、科學。
參考文獻:
[1]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問題芻議[J].語言文字應用,1992(1):18.
[2]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3]現(xiàn)代漢語詞典[M]. 1998: 1525.
[4]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184.
[5]王寅.語言哲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131,146.
編輯/岳 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