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從滇西怒江大峽谷出發(fā),沿著高黎貢山蜿蜒的盤山公路向上,海拔升高,氣溫驟降。過了瀘水縣魯掌鎮(zhèn)之后,再向西北行進約30公里,濃霧緊鎖,一陣寒風一陣雨。濃霧中,一座雄關(guān)隱現(xiàn)——“風雪丫口”昂然屹立。站在風雪丫口,天氣瞬息萬變,時常把人弄得云里霧里。而在過去,不辭辛勞翻越丫口的人們,心中只有一個目的地——片馬鎮(zhèn)。
高黎貢山的霧氣常年籠罩著片馬,使得這個小鎮(zhèn)如同一座孤島漂浮在云霧之上。片馬三面與緬甸接壤,距緬甸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僅有200公里,因此,邊民貿(mào)易一直很興盛。作為商業(yè)往來的交通要道,這里擁有云南怒江州唯一對外開放的省級口岸——片馬口岸,是我國西南地區(qū)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重要陸路通道之一。
“片馬”一詞來自景頗語,意為“木材堆積的地方”。由于片馬境內(nèi)森林資源極其豐富,當?shù)厮赜小捌R自古無窮山”之稱,尤以出產(chǎn)珍貴的杉板聞名?!澳绢^之于片馬,猶如血液之于人體,空氣之于生命”,片馬雖為西南邊陲一個普通的小鎮(zhèn),卻是很大的木材集散地。人們用木材交易、蓋房、制作家具和取暖,但有時,上好的木料也被用來平整住房的地基,而且從谷底一直墊平到路邊。難怪那里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片馬最值錢的東西和最不值錢的東西都是木材。
片馬的邊境貿(mào)易歷史悠久,早在1648年就形成了雛形。那時,當?shù)厣矫駛兛撤ザd杉,那是一種干直材優(yōu)、紋理絢麗的古老樹種,制成杉板或棺材板,
高黎貢山是橫斷山脈中最西部的山脈,北連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島。山中常年云霧繚繞,動植物種類繁多,素有“世界物種基因庫”“世界自然博物館”之稱。片馬地處怒江大峽谷、高黎貢自然傷護區(qū)的腹地。然后步行五六天,翻越高黎貢山埡口,運往怒江流域的魯掌、六庫等地出售。清朝末年,怒江地區(qū)的土司為了進一步開發(fā)片馬的木材資源,曾組織民工整修從六庫到片馬的古驛道,并派人到片馬征收杉板稅及田賦。1910年起,內(nèi)地商人接踵而至,在片馬設(shè)立板材收購站,以低價收購,再雇請背夫,運往六庫、騰沖、保山、大理一帶高價出售。1911年1月,英軍非法侵占了片馬地區(qū),使得杉板經(jīng)營一度中斷。到了抗日戰(zhàn)爭中的1942年5月,日寇從緬甸入侵片馬,該地在舊時代的杉板經(jīng)營就此結(jié)束。
但是,由于片馬處于恩梅開江流域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上,1949年以后,當?shù)匾廊淮嬖谝欢ǖ倪吘迟Q(mào)易。到了1991年,片馬被云南省定為省級二類開放口岸,同時,緬甸一方也開始向中國商人出售當?shù)刈匀毁Y源一原始森林和礦產(chǎn)資源,片馬經(jīng)濟立刻興盛起來。
此后,木材貿(mào)易逐漸形成了一個產(chǎn)業(yè)鏈。這個鏈條的最上端是來自中國各地的大小老板,他們花費十幾萬甚至幾百萬,在緬甸買下一片片原始森林的開采權(quán)——當?shù)厝朔Q為“買山”,然后從片馬招募伐木工人進入緬甸進行開采。每天,一車車原木從緬甸運到片馬,一部分被直接從片馬轉(zhuǎn)運到內(nèi)地,另一部分則進入片馬的各個加工廠,被加工成板材、方木或合成板等等。
隨著片馬杉板逐漸揚名在外,當?shù)氐倪\輸業(yè)也發(fā)展壯大起來,由此而產(chǎn)生的汽車修理廠如雨后春筍,沿著公路排開,非常壯觀。其實,這些所謂的修理廠,充其量只是個作坊,但幾乎什么活都敢接—一用他們自己的話說:“甚至可以用廢舊的汽車部件給你再造一輛載重卡車”。即便如此,生意照樣不錯。
產(chǎn)業(yè)鏈的末端,則是為片馬三萬多流動人口提供服務(wù)的交通、餐飲和旅館行業(yè)。來到片馬,初來乍到者都會感到雜亂無章,有些類似當年電影里的美國西部偏僻小鎮(zhèn),好似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而當你走進片馬的社會生活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樣一個經(jīng)濟鏈條的維系之下,一切又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一位在當?shù)亟?jīng)營多年木材生意的老板,曾經(jīng)這樣表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片馬的繁華:生意最繁忙的時候,銀行一天的進出額達到2700萬元,號稱“片馬小香港”。這個數(shù)字的準確性已無從考證,但如今走在片馬街頭,木材依然隨處可見,一根根粗壯的原木堆放在路邊。
片馬雖地處偏遠,卻經(jīng)歷了中國人民抵御外辱的烽火歲月。1911年1月4日,侵緬英軍2000余人制造了“片馬事件”。他們?nèi)肭制R,在風雪丫口構(gòu)筑工事,私設(shè)“大清國界”,企圖將片馬及其周邊的古浪和崗房從我國的版圖上分離出去。
面對英軍的入侵,當?shù)厣贁?shù)民族群眾奮起反抗。他們以傈傈族人勒墨奪扒為首,身披蓑衣,手持弩弓、毒劍、長刀等,組成“蓑衣兵”、“弩弓隊”,再加上怒江地方土司武裝,兵分三路,在原始森林中神出鬼沒地伏擊侵略者。他們熟悉當?shù)丨h(huán)境,事先布置好埋伏圈,將敵人引進密林,從四面八方用弩箭射過去。而在片馬、崗房和風雪丫口的抗擊一線,人們不得不正面與英軍展開殊死戰(zhàn)斗,死傷慘烈。此時,國內(nèi)民眾憤怒聲討侵略者的行徑,最終迫使英軍撤走部分軍人。為了紀念這一事件,1986年,片馬豎起了“片馬人民抗英勝利紀念碑”,建立了“片馬人民抗英紀念館”。
另一件發(fā)生在片馬的往事,則與駝峰航線有關(guān)。1996年,在片馬的原始森林里,人們發(fā)現(xiàn)了一架二戰(zhàn)駝峰墜機C-53號,這件事轟動一時。據(jù)史料記載,1943年3月11日早上,C-53號運輸機在飛經(jīng)風雪丫口時,遭遇強氣流,不幸墜落在長尾巴山的茫茫林海中,機組成員美國飛行員吉米·??怂?、中國飛行員譚宣和王國梁均失蹤。而到了1996年6月的一天,一位緬甸獵人在原始森林無人區(qū)中狩獵,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架運輸機殘骸。后經(jīng)官方確認,飛機墜落在中緬邊境98-10號界樁137米處(中方一側(cè)),這就是失蹤了53年的C-53號運輸機殘骸。
由于地處邊境,局勢和環(huán)境都極為復(fù)雜,為了使飛機殘骸不被破壞,瀘水縣政府組織軍民日夜守護,這一守就是540天。在片馬,我們遇到了當時參與搬運飛機殘骸的李建全,據(jù)他回憶,飛機殘骸的搬運方案確定之前,是由怒族青年曲天成和一位40歲左右的中年男子駐扎在山里進行守護。1998年冬天,雪下得似乎比往年都大,大雪封山前,中年男子下山采購食物,返回時大雪已經(jīng)封住了道路,沒法進山。而缺衣少食的曲天成在飛機殘骸旁堅守了兩個多月后,終因饑寒交迫而不幸去世,年僅24歲。這個年齡,也是機長吉米·福克斯墜機時的年齡。
李建全說:“片馬當時共派出了80多人上山搬運飛機殘骸,為了使其免受損壞,搬運組只好將一路上的樹木砍倒,用樹木鋪路,再用兩根木頭墊底當“滾輪”,眾人一邊拉一邊抬,一步步地往山外運,非常艱難!”為了更好地保護C-53號墜機殘骸并紀念這一事件,2005年11月,國內(nèi)目前唯一陳列駝峰墜機殘骸珍貴文物的展覽館——“片馬駝峰航線紀念館”竣工,墜機的修復(fù)工作也同時得以完成。
如今,“中航C-53號墜機遺址紀念標”豎立在C-53號墜機之地,高53厘米,代表C-53號飛機長眠高黎貢山山頂53年,底寬46厘米,代表怒江州46萬各族人民,以此紀念在駝峰航線上英勇犧牲的中美飛行員。
片馬是個由多民族聚居的鄉(xiāng)鎮(zhèn),境內(nèi)居住著景頗族、傈傈族、漢族和白族等8個主體民族。這里的茶山人是片馬古老的土著居民,屬于景頗族支系,他們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獨特的風俗習慣,沒有文字,也不使用景頗文。片馬與緬甸邊界之間無天然屏障,可謂村寨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雙方長期互市往來,友好相處,歷史上,邊民跨境通婚情況從未間斷。據(jù)了解,片馬全鎮(zhèn)557戶農(nóng)戶中,有107戶都是中緬異國婚姻。雖然來自兩個不同的國家,但夫妻二人都是茶山人,語言相通,生活習慣也相同。
茶山人蓋房子和進新房都有一套特殊的儀式。每當村里有人蓋房子,全村人會主動前往幫忙。蓋房時,通常在清晨破土動工,早上做完屋架,中午蓋屋頂,下午裝修,到了傍晚時分,一幢新房就落成了。新房竣工后,主人拿出火藥槍對天鳴放,寨里人聽聞槍聲,便前來祝賀,主人則領(lǐng)著全家老小列隊于新房前,恭迎徐徐到來的客人,男主人用草煙敬客,女主人用金竹筒向客人敬酒。山寨里的歌手們,身背象腳鼓,手執(zhí)硭鑼,跳起古老的舞蹈。獵手則到新房一側(cè)列隊,高舉火藥槍朝天鳴放。此后,客人在主人陪同下走進新房,圍坐在火塘邊,其間載歌載舞,直到深夜方散。
比蓋新房更熱鬧的,要數(shù)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目瑙縱歌節(jié)?!澳胯А笔蔷邦H語,“縱歌”是載瓦語,“目瑙縱歌”意為“大家一起來跳舞”。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景頗族村村寨寨,男女老少,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成群結(jié)隊,敲鑼打鼓,興高采烈地聚集到縱歌場。他們排成兩個大的舞隊,人少則上千,多時過萬,故“目瑙縱歌”又被稱為“萬人之舞”。
節(jié)日當天,人們踏著陣陣硭鼓聲,合著古歌調(diào),面朝東方,緩緩邁入舞場。男人們手持長刀,刀刃朝左,刀面向前,但刀不能搖動;女人們手拿樹枝、花草或扇子左右扇動,舞者完全沉浸在一種陶醉和忘情中,口中情不自禁地唱出“哦~然、哦然、哦然~”之類的歡呼聲?!澳胯Эv歌”的跳舞路線遵循特定的圖案,在跳舞過程中,視場地寬窄,時而穿插,時而環(huán)繞,進退有序,整齊劃一,決不能發(fā)生隊伍散裂或混亂?!澳胯Эv歌”的曲調(diào)鏗鏘有力,節(jié)拍分明,有人說:“聽到目瑙縱歌的鼓點和音樂,不跳腳板都癢得要搓地。”
而每年的農(nóng)歷十月十五,是片馬境內(nèi)茶山人的新米節(jié)。每年秋收糧食到家后,新糧需待到新米節(jié)之后才能正式享用。節(jié)日當天,茶山人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煮好新米飯,擺上酒、米,祭祀天神、祖先和鐵三腳(架在火塘上做飯、煨食物、燒茶用的器物k祭祀時,在屋外鳴放火藥槍,以示慶祝。從這一天起,連續(xù)五六天,親戚朋友之間輪流請客喝酒,品嘗新米,分享一年的勞動成果。席間,主客互相交流生產(chǎn)技術(shù),長輩給晚輩講述本民族的傳統(tǒng)風俗。若遇有糧食歉收戶,在新米節(jié)期間,親戚朋友會背上10~15公斤新谷或其他糧食送給他們,分享節(jié)日的溫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