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述略?

2018-01-04 11:04馬祥濤
新世紀圖書館 2018年10期
關鍵詞:書院圖書館

摘 要 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集藏書、教學與研究活動于一體的文化教育機構,公共圖書館承擔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與“開發(fā)智力資源”的社會功能,兩者在文化傳承、人才培育、學術研究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成為可能。“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既源起于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動古籍資源研究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等理念,同時又產生了明顯的現實成效:有效挖掘和整合文獻資源、調動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合作、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未來“圖書館+書院”模式的發(fā)展應注重明確發(fā)展方向、加強整合與共享、探索“互聯網+圖書館+書院”模式。

關鍵詞 圖書館 書院 圖書館+書院 圖書館服務模式

分類號 G252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he "Library + Academy" Service Mode

Ma Xiangtao

Abstract The academy is a unique cultural education institution integrating colle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in ancient China, and the public library undertake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preserving human cultural heritage, carrying out social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intellectual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al inheritance, talent cultivation and academic research between library and academy make the service model of “l(fā)ibrary + academy” possibl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fā)ibrary + academy” service mode root in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arrying forward and passing o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resources, and produce obvious practical results: effectively excavate and integrate the literature resources, mobilize th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of public library.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l(fā)ibrary + academy” mode should focus on clear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and “Internet + library + academy” mode.

Keywords Library. Academy. Library + Academy. Library service mode.

0引言

古代書院在我國文化史、藏書史以及圖書館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皶骸币辉~最先使用于唐朝,最初僅是官方藏書、校書或私人讀書治學的地方。及至宋朝,書院因受私人講學的影響而逐漸成為兼具聚徒講學色彩的教育機構。古代書院具備諸多基本功能,如搜集與收藏圖書、開展講學或學術研究、開展祭祀活動等[1]。以現代眼光來看,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集藏書、教學與研究與一體的文化教育機構,與圖書館不僅在藏書職能上有著天然的聯系,而且在社會教育、傳承文化職能上也十分相近[2]。

近年來,國家特別重視推動文化事業(yè)繁榮發(fā)展,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書香社會,黨中央強調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動開展全面閱讀活動,并相繼制定出臺《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在這種背景下,圖書館作為一種文化服務機構,承擔著通過自身資源優(yōu)勢和專業(yè)技能推動國家戰(zhàn)略目標實現的社會職責和義務,尤其是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其“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開發(fā)智力資源”的社會職能。與此同時,現代圖書館所處的社會信息環(huán)境發(fā)生巨大變化: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突飛猛進,自媒體與全媒體異軍突起,數字出版與開放獲取進一步發(fā)展,這一切都對圖書館的傳統服務內容與形式提出挑戰(zhàn),倒逼圖書館進行轉型升級和服務創(chuàng)新。

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將現代圖書館與傳統書院兩者進行有效結合,建立起“圖書館+書院”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一方面能為圖書館的轉型創(chuàng)新和升級改造提供可行思路,有利于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手段,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智慧和知識體系,推動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古代書院作為一種教育場所的現代意義,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開展經典誦讀、國學講堂等活動。因此,本文基于“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當前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現狀,剖析該創(chuàng)新模式的理念緣起及服務成效,并對其未來發(fā)展進行思考。

1 “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圖書館+書院”的內涵即是:著眼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以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為核心,以創(chuàng)新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為依托,在借書藏書功能基礎上,有效整合資源,凸顯成風化人的功能,把圖書館建設成為文化重鎮(zhèn)和精神殿堂,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美德,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3]。書院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庋藏典籍和教化育人的文化教育機構,現代圖書館則承擔著文獻收藏整理與社會教育等職能[4],兩者在機構性質及職能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因如此,有關圖書館與書院的研究探討才備受學界關注。1983年,桑榆[5]首先對古代書院的圖書館職能及其在圖書館史上的地位展開研究,這也是有關該主題的最早研究成果。此后,有關圖書館與書院的研究發(fā)展歷經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研究者主要關注古代書院的藏書功能、藏書特點與藏書功能,以及書院藏書與圖書館之間的簡單比較,如羅春蘭[6]、羅立與羅曉鳴[7]、陳林[8];21世紀初至2010年,在這一時期,學界開始更加重視研究圖書館與書院之間的內在關聯,并已經開始出現論述“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雛形,如辛欣[9]、閔曉蓮[10]、彭一中[11]以及鄒淑紅[12-13];2011年至今,研究內容得到業(yè)界和學界普遍關注,一系列研究成果相繼出現,如華東杰[14]認為“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同時兼具了圖書館和書院的優(yōu)點,有利于更好地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許嘉璐[15]強調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的建設是在探索如何讓中華文化落實到群眾生活中去,并發(fā)表了對圖書館和尼山書院建設的想法和期望;劉雪飛[16]對“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內涵和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推廣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王建萍[3]從背景、價值、機制、成效等方面分析了山東省“圖書館+書院”模式,提出堅持正確方向、健全政策保障機制、構建共建共享格局等進一步深化和完善這一模式的思路與措施。劉巖、崔為[17]采用文獻調研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圖書館+書院”模式的特征與優(yōu)勢,對“圖書館+書院”模式在未來發(fā)展的政策、資金、文獻、標準化、技術、社會力量等方面進行思考并提出應對措施?!皥D書館+書院”服務模式是對圖書館傳統服務形式的豐富和延伸,它依托圖書館已有館藏資源和服務體系,借助書院形式,通過開展培訓、講座、論壇等活動保障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與此同時,各級實體圖書館也紛紛開展“圖書館+書院”模式的實踐工作探索。其中,大連圖書館作為該模式的先行者,最早于2000年8月正式創(chuàng)辦白云書院,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豐富市民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品位為宗旨,以全力打造圖書館社會教育品牌、創(chuàng)新圖書館社會教育思路、探索圖書館社會教育新模式為目的[18]。2011年,吉林省圖書館長白書院成立,致力于長白山相關文獻的整理保護以及長白山文化的搶救挖掘。2014年,上海圖書館東方書院、國家圖書館文津書院、山東圖書館尼山書院等紛紛成立,通過開展經典誦讀、國學普及、技藝演示、書畫展覽等活動探索學習傳統文化的全新模式,提升圖書館的公共服務效能。值得一提的是,山東省《關于在全省創(chuàng)新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建設“尼山書院”的決定》要求,嚴格按照“六個一”設施布局標準和“五個板塊”活動內容要求,在全省創(chuàng)新推進“圖書館+書院”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19]。2015年,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依托省館宏富的館藏資源,努力建設成為普及國學、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同年,常熟市圖書館成立維摩書院,并將其作為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書香城市創(chuàng)建的新嘗試。近兩年來,黑龍江省圖書館龍江學院通過技藝公開課和國學培訓課傳承龍江文明記憶,打造傳統地域文化教育品牌;北京朝陽區(qū)圖書館金臺書院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標準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等理念宣傳優(yōu)秀傳統文化,發(fā)揮圖書館在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中的推動作用;遼寧省圖書館萃升書院積極開展體驗、演示、展覽、講座等活動,提升古籍文獻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相關創(chuàng)辦情況及其機構定位/功能詳見表1。

遼寧省圖書館萃升書院 2017 舉辦傳統文化體驗、古籍修復演示、講座、展覽等系列活動,讓讀者感受中華古籍之魅力。

2 “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理念源起與現實成效

“圖書館+書院”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的本質在于融合共享理念的運用,即融合書院的傳統教育形式與文化底蘊,共享圖書館的現有館藏資源,而這種理念源起于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客觀要求、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以及推動古籍資源研究、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的迫切需要。

2.1 理念源起

2.1.1 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客觀要求

當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發(fā)展既面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等外在社會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同時在資金投入、設施管理、場所布局、人才隊伍、產品供給、需求表達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2017年,《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fā)展改革規(guī)劃》指出,要以“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為原則,“全方位推進文化創(chuàng)新……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fā)全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將傳統書院引入到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中,充分依托其已有的設施網點、空間場所、運行經費、服務受眾,豐富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品供給內容和提供形式,能夠實現圖書館與書院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14],是新形勢下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的有效嘗試和創(chuàng)新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

2.1.2 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擔當

近年來,弘揚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被放置于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高度。2017年1月,《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提出,堅持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與此同時,國家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工作,重點實施“國家記憶工程”和“‘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推進曲阜優(yōu)秀傳統文化傳承發(fā)展示范區(qū)和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圖書館作為整個社會的公共文化設施,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社會使命,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力量?!皥D書館+書院”服務模式正是對中國特色思想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有效傳承,是對中華文明優(yōu)秀文化“在繼承中發(fā)展,在傳承中弘揚”的具體實踐。創(chuàng)新“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能夠有效地推動珍貴典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挖掘,整理開發(fā)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振興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道德理念和精神財富。

2.1.3 推動古籍資源研究、整理與開發(fā)利用的迫切需要

古籍作為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傳承載體,不僅是重要的精神文化遺產,而且承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內涵與精華,是促進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fā)展必不可少的珍貴文獻資料。推動古籍資源的整理、研究與開發(fā)利用,對于保護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具有重要意義。2017年2月,《文化部“十三五”時期文化發(fā)展改革規(guī)劃》在第五部分“加強文物保護利用”中以專欄形式強調“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和“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的繼續(xù)實施?!皥D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有效整合圖書館與書院收藏的歷史典籍、地方文獻等資源,通過傳統文獻的借閱、展示、研討等形式,并結合針對古籍資源的誦讀、交流、講座等活動,激發(fā)社會公眾對傳統古籍的興趣,進而帶動古籍保護和開發(fā)利用工作。

2.2 現實成效

2.2.1 有效挖掘和整合文獻資源

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資源的存儲和傳播中心,收藏有數量繁多的古代典籍,它們具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文獻內容價值。但囿于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手段較為單一,服務項目吸引力不強,這些文獻資源遠未被社會公眾“普遍知曉”,更未被“深度開發(fā)”,導致其利用率令人堪憂。“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借鑒書院的教育形式,依托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通過開展國學講堂、經典誦讀、傳統文化體驗等類型豐富的文化活動,有針對性地挖掘和整合古籍文獻,發(fā)揮傳統文化在當代的教書育人功能。同時,圖書館作為展示地方和行業(yè)特色的文化服務窗口,勢必收藏有特殊的地方文獻,如方志、家譜等,而各種不同名稱、不同年代的書院也代表了當地的文化發(fā)展和教育特色,因此,“圖書館+書院”模式能夠有效地挖掘地域傳統文化,保護和整理地方特色文獻資源,大力發(fā)展地域文化事業(yè),推進地方文化發(fā)展和研究。例如,吉林省圖書館依托長白山地域優(yōu)勢,設立長白書院,大力發(fā)展長白山文化事業(yè)和文化研究,對有關長白山的文獻進行整理和保護,推動以長白山文化為核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挖掘;黑龍江省圖書館龍江書院開設龍江地方技藝公開課,傳承龍江文明記憶,打造傳統與地域文化教育品牌。

2.2.2 調動社會多方力量參與合作

2016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經審議通過,該法明確了社會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和服務提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別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包括其他社會組織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捐贈產品等方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20]“圖書館+書院”模式作為圖書館對外服務的創(chuàng)新手段,能夠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產品的設計開發(fā),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構建圖書館與文藝院團、文化單位、高等院校、行業(yè)協會、宣傳與教育部門之間的工作協調機制,發(fā)揮知名專家、學者、志愿個人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輔助作用。例如,吉林省圖書館《長白書院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書院的業(yè)務主管單位是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和吉林省文化廳,書院的舉辦者是吉林省圖書館和長白山文化研究會,圍繞長白山文化合作開展相關業(yè)務。山東省圖書館成立尼山書院理事會,組織文藝院團、文博單位、非遺傳人等與尼山書院合作,推進山東人文社科研究協作體與尼山書院統籌發(fā)展,簽訂《關于共同推進尼山書院建設戰(zhàn)略合作協議書》,實施“大師引進工程”,引導全社會各方力量廣泛參與書院建設[21]。

2.2.3 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

“圖書館+書院”模式是對傳統圖書館服務方式和內容的豐富發(fā)展,不僅拓展了圖書館服務領域,擴大了圖書館讀者群體規(guī)模,而且健全和完善了圖書館網絡服務體系,強化了圖書館的育人教化功能,使得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服務效能明顯改善。山東省圖書館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圖書館+書院”模式的過程中,將尼山書院建設與公共圖書館總分館、企業(yè)圖書館、民間圖書館建設相聯系,與全省基層地區(qū)的農家書屋、鄉(xiāng)鎮(zhèn)綜合文化、村文化大院建設相結合,形成覆蓋全省、運轉規(guī)范、服務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2017年1月,《山東省文化廳2016年工作總結》中提到,全省公共圖書館全部建成尼山書院,鄉(xiāng)村(社區(qū))儒學講堂達到9200多個,舉辦各類活動4萬余場次,參與群眾500多萬人次,并在“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fā)展八項主要任務中繼續(xù)強調“推廣圖書館+書院模式,實施鄉(xiāng)村儒學、社區(qū)儒學推進計劃”,更好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建設。

3 “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未來發(fā)展

3.1 明確發(fā)展方向

“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興起與實踐,是源于將現代公共圖書館和傳統書院相結合的理念創(chuàng)新,而理念創(chuàng)新又源于責任擔當、文化底蘊和現實需求[3]。步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迎來新的高潮。在這種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設備設施、服務網絡、資源體系、技術應用、空間利用等內容日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示范區(qū)項目建設不斷成熟,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日益彰顯并發(fā)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社會公眾對文獻典籍、傳統美德、國學經典、文明禮節(jié)等優(yōu)秀傳統內容表現出越來越大的濃厚興趣?;诖?,未來“圖書館+書院”服務模式的完善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保持一致,大力宣傳和積極引導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chuàng)新,充分挖掘和轉化應用國學經典的內涵文化和時代價值;同時,各相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制度化和標準化建設,豐富活動形式和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逐步建立資源、資金、人才等保障機制,充分發(fā)揮“圖書館+書院”模式的促進作用。

3.2 進一步加強整合與共享

《關于推進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國具備條件的地區(qū)因地制宜建立起上下聯通、服務優(yōu)質、有效覆蓋的縣級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皥D書館+書院”模式的未來發(fā)展要依托省、市、縣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嵌入縣域總分館制建設過程,充分利用行業(yè)圖書館聯盟、區(qū)域圖書館聯盟、各高等院校圖書館以及科研院所的資源、組織、人才,借助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以及各項傳統文化保護項目,推動實現組織協調、人才培養(yǎng)、活動內容的共建共享與融合統一。同時,重視平臺建設,加強各書院之間的文化的交流,既要重視各地“圖書館+書院”的因地制宜,也要注重他們之間的共享共通,實現“圖書館+書院”的“各美其美”與“美美與共”。

3.3 開拓“互聯網+圖書館+書院”模式

信息化時代,信息處理技術如大數據、云計算等被廣泛應用,網絡通訊工具如新媒體、多媒體日益普及,這為各個行業(yè)領域帶來了深刻變革,也使得社會公眾的生活學習方式廣受影響?;凇盎ヂ摼W+”的多業(yè)態(tài)融合發(fā)展背景,圖書館界同人相繼探討提出“互聯網+圖書館”“圖書館+”等發(fā)展理念和服務方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設計綱領、功能體系與保障體系。在這種背景之下,“圖書館+書院”模式的未來發(fā)展要充分發(fā)揮互聯網絡的連接作用,利用新媒體渠道開展宣傳推廣,開拓“互聯網+圖書館+書院”模式: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和多媒介形態(tài)宣傳介紹活動內容、形式與效果;將傳統文化藝術的講授演繹、成果展示、技藝操練等進行數字化,并以專題、話題、主題的形式進行輪播;構建傳統文化學習感受和體驗的網絡交流平臺,分享文化知識的同時擴展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實現線下參與與線上體驗的有效結合;廣泛收集、有序整理、合理開發(fā)優(yōu)秀傳統文化資源,加強傳統文化數據庫和資源庫建設,促進傳統文化在當代社會的轉化應用。

參考文獻:

[1] 潘遠璐.古代書院對現代圖書館的啟示[J].學理論, 2012(10):144-145.

[2] 夏冰.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圖書館+書院”模式的作用及其發(fā)展途徑[J].人文天下, 2016(12):36-39.

[3] 王建萍.“圖書館+書院”創(chuàng)新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110(2):57-62.

[4] 山東省文化廳關于在全省創(chuàng)新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建設“尼山書院”的決定[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3):4-6.

[5] 桑榆.古代書院與現代圖書館[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1):120.

[6] 羅春蘭.試論中國古代書院的圖書館要素[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1993(4):54-56.

[7] 羅立,羅曉鳴.古代書院的藏書制度[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1,21(4): 50-56.

[8] 陳林.中國古代書院藏書與西方中世紀大學圖書館之異同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99-117.

[9] 辛欣.試論新時期圖書館創(chuàng)辦書院的必要性[J].圖書館學刊,2004(2):27-30.

[10] 閔曉蓮.中國古代書院的圖書館要素[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05,7(4):93-94.

[11] 彭一中.書院文化開發(fā)利用與先進文化建設及圖書館發(fā)展的關系[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2):141-144.

[12] 鄒淑紅.圖書館公益性講座的專業(yè)化發(fā)展與社會化運作:以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文化講座為例[J].圖書館學刊,2009 (4):49-50.

[13] 鄒淑紅.公共圖書館講座選題探析:以大連市圖書館白云書院開展文化講座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09,29(2):90-91.

[14] 華東杰.“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9):81-83.

[15] 許嘉璐.深化山東省“圖書館+書院”模式 爭當全國文化建設的領頭雁[J].人文天下,2015(11):2-6.

[16] 劉雪飛.“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J].科技視界,2016(21):198,215.

[17] 劉巖,崔為.圖書館開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服務的創(chuàng)新模式探究——以“圖書館+書院”模式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7(5):68-74.

[18] 大連圖書館白云書院情況介紹[EB/OL].[2017-08-01].http://www.dl-library.net.cn/baiyun/baiyunzixun/20080626/987.html.

[19] 山東啟動“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8):16.

[20]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EB/OL].[2017-08-10].http://www.china.com.cn/news/2016-12/25/content_39981273.htm.

[21] 創(chuàng)新推進“圖書館+書院”模式 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EB/OL].[2017-08-12].http://www.ccdy.cn/xinwen/qilu/xinwen/yaowen/201410/t20141013_1007523_1.htm.

馬祥濤 中國國家圖書館館員。北京,100081。

(收稿日期:2017-09-09 編校:謝艷秋)

猜你喜歡
書院圖書館
致知書院間
圖書館
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qū)
氣味圖書館
歡迎到圖書館做客
本來未來:千年書院的精神和靈魂
書院復興的關鍵是繼承與弘揚書院精神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去圖書館
金华市| 太康县| 北京市| 盐亭县| 木里| 梁山县| 花莲市| 河源市| 白山市| 大安市| 禹州市| 荔波县| 浙江省| 合川市| 武清区| 铜梁县| 阳谷县| 特克斯县| 宁陕县| 南投县| 临高县| 通化县| 苍溪县| 龙井市| 双流县| 南投县| 阆中市| 中西区| 富顺县| 清水县| 灌阳县| 兴仁县| 淳化县| 邵东县| 界首市| 香格里拉县| 宣汉县| 贡嘎县| 丹凤县| 马边| 潞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