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惠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我國的小學教育紛紛提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的目標。然而在竭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同時,卻忽視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推動者,除了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精湛的教學技巧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與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關鍵詞:小學教師 心理健康 問題 對策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及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與意志特征、正常的認識、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內容。心理健康標準是評價人們心理健康水平的標尺。大致包括以下幾點:
1.能充分的認識自我:真正了解、正確評價、樂于接受并喜歡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認知水平:能面對現(xiàn)實積極地適應環(huán)境與工作要求,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能力。[1]
3.熱愛教師職業(yè),積極愛學生: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xiàn),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穩(wěn)定而積極的教育心境:教師的教育心理環(huán)境是否穩(wěn)定、樂觀、積極,將影響其心理狀態(tài)及行為,也關系到教育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情緒與情感:工作中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堅定性;處理問題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沉著冷靜的自制力。
6.和諧的教育人際關系:交往中與他人和諧相處,積極態(tài)度較多。
7.能適應和改造教育環(huán)境:適應當前發(fā)展、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積極為提高教學質量獻計獻策。
二、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其表現(xiàn)
1.首先是教師的心理問題比較嚴重。如:自卑心理重;嫉妒情緒突出,尤其在評職稱、考核優(yōu)秀等事情上表現(xiàn)突出,在提拔領導等方面互相猜疑;愿意焦慮;性格脾氣暴躁;加上社會大氣候的要求,教師的工作節(jié)奏快,壓力大,所得報酬和付出不成比例,一點小事就容易被激怒。
2.體罰和變相體罰情況時有發(fā)生。在校內發(fā)生的體罰并不是教師的師德差造成的,而是由于教師的心理壓力大、不能控制情緒而造成的。因此說,這樣的教師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心理障礙。
3.教師心理障礙。張老師是一位小學教師,大學畢業(yè)后擔任過好幾年的班主任,因為工作認真負責,好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她班學習。這學期,這位老師變了。原因是,他總擔心在教學中出了差錯,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被領導和家長看不起。究其原因,是她不能承受工作上的壓力。
三、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專家介紹,教師承擔的多重角色帶來的心理沖突是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原因。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了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識傳授者、學生活動管理者;學生朋友、心理治療者、人際關系的交往家,需要與其他教師、學生家長、校領導打交道;同時,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子。多方位的角色轉換造成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而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按績取酬等新制度讓教師感到了巨大壓力,這樣就導致了問題的發(fā)生。
1.教育體制給小學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近年來,伴隨著改革進程,教師感受到了壓力,有的能適應形勢需要,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有的心理脆弱,因壓力過度而導致心理危機。短期內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只把文化知識成績好的學生當成人才。
2.教師自身缺乏應對方法,導致其心理問題產生。
工作繁重、壓力大。因為做一個合格、稱職的教師難度大、要求高,這樣就造成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嚴重。教師知道如何去應對,造成了其心理矛盾、沖突和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多年累積的“心理疲憊”容易形成孤獨、乖僻,在自豪中產生自賞、挫折中產生哀怨,也會導致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
3.過重的工作壓力還促使教師擔心教不好課程、教學質量上不去、考試成績不好。工作中,考不完的試,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使得教師們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教師的強迫癥狀、憂郁化、偏執(zhí)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
四、解決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學會宣泄與轉移壓力,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多休息、聽聽音樂唱唱歌;所謂宣泄,就是要傾訴,找知心朋友把自己的遭遇、想法說出來;轉移就是要多想高興的事情,隨時排解自己緊張的情緒。要多學習心理學知識調節(jié)自身的心理問題,如果感覺問題嚴重,可以找心理醫(yī)生。相關部門也應當建立相應的心理干預機制。在外部通過制度調整,降低教師的壓力,健全教師心理教育機制。可以進行心理狀況檢查和心理素質測查,讓教師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掌握心理學知識,使他們能夠進行自我調適;設立心理咨詢點為教師服務等。
2.學校應該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領導對教師的關懷可以激勵教師的工作熱情。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關懷體現(xiàn)在:善于傾聽;對工作的表揚、支持;與教師交流,關心其家庭生活;重視對教師的培訓等。這些都可以讓教師感到尊重,建立起領導與教師之間的信任感;為教師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工作環(huán)境,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使教師能體會到工作成就感;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和諧。
3.積極進取,努力工作。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教師,他們能在工作中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和聰明才智,從工作中獲得滿足和激勵。也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作樂事的教師,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
4.換位思考,調整看問題的角度。換位思考問題,從積極的角度出發(fā),多看主流、正面的事物,避免以偏概全。低調處理問題,知足常樂。面對完美的渴求,我們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以平常心,告別心理困境。
5.建立良好人際交往圈。人類的心理適應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對挫折的承受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愈強,在生活中也就愈成功。因此教師要學會與人交際,和諧地融入社會,保證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師樂于和學生及他人交往,他們很容易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6.積極參與繼續(xù)教育。現(xiàn)代社會飛速發(fā)展,新的知識層出不窮。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領路人,因此,教師接受繼續(xù)教育、學習新知識,就成為必然之舉。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知識、適應新觀念,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才能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的高,看得遠,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焦慮和挫折,對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有意義。
教師是一顆樹,心理健康就是陽光。愿每位小學教師都擁有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讓教育之花更加美麗,讓教育之果更加豐碩!
參考文獻
[1] 朱武衛(wèi). 淺析對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2002, 22(1):7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