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榮良
臨江仙·夜歸臨皋
北宋 蘇軾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
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夜闌風(fēng)靜豰紋平。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首詞是蘇詞中的名篇之一,大約寫于宋神宗元豐五年九月,記敘一個深秋之夜,詩人在東坡雪堂開懷暢飲,醉后返歸臨皋的情景。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一開始就點明了夜飲的地點和醉酒的程度。這里的“東坡”是地名而非自指。蘇軾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名義上是地方軍事官員,實際上是以戴罪之身被看管。廩祿斷絕,生活陷入困境。友人馬夢得在城東門外為他申請了一塊荒地,名曰“東坡”。蘇軾自號“東坡居士”,即源于此。他的著作也多以“東坡”為名,如《東坡集》、《東坡志林》等。詩人在這里用“醒復(fù)醉”一詞,耐人尋味。有人以酒助興,有人借酒澆愁。此時的蘇軾顯然屬于后者。一場政治迫害,使他幾乎喪命。貶謫黃州以后,“平生親友無一人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保ā洞鹄疃耸鍟罚┍M管他素以曠達(dá)作自我排解,但精神的折磨仍然讓他心力交瘁。正因如此,夜飲的結(jié)果才不是“醉復(fù)醒”,而是“醒復(fù)醉”,仿佛飲酒者有意為之。由此可以想見那種非沉溺于酒中不能解脫的苦悶和抑郁。醉而復(fù)醒,醒而復(fù)醉,當(dāng)他回到臨皋寓所時,自然很晚了?!皻w來仿佛三更”,“仿佛”二字,傳神地寫出了詩人醉意朦朧的情態(tài)。此時究竟是什么時辰,醉酒的人哪能清醒地辨認(rèn),只是模模糊糊地感到好像已經(jīng)三更天了。
“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痹娙艘训皆⑺瞄T,沒有人答應(yīng);側(cè)耳細(xì)聽,家童呼呼大睡,鼾聲如雷。
對于歷盡宦海風(fēng)波,九死一生的蘇東坡來說,現(xiàn)在置身于這寧靜、曠闊的大自然中,會感到一種精神上的解脫,白天的憂愁煩惱,人世的得失榮辱,剎那間被一筆勾銷,進(jìn)而想追求一種新的人生。他筆下的“家童酣夢”,實際上是象征“人間如夢”,而他自己——這個人生道路上的醉客,在這夜靜更深的時候,開始清醒過來了。
“倚杖聽江聲”一句,在這首詞中不僅起著承上的作用,下闋一開始,詩人便慨然長嘆道: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長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了莊子的語言。《莊子·知北游》記敘一段故事說,一天,古帝大舜向丞請教,問人是否可以掌握道的真諦。丞回答說:“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意思說,你的身體就不屬于你自己的,又怎么能真正掌握真理呢?詩人似乎已經(jīng)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領(lǐng)悟到自己無法掌握命運(yùn),一任環(huán)境擺布的可悲。
“何時忘卻營營?”也是化用了莊子的語言?!肚f子·庚桑楚》記述老子的大弟子庚桑楚聽到人們要立他為國君,很不高興。他的門徒們不能理解。庚桑楚就大講老子的清靜無為、全身遠(yuǎn)禍的道理,并諄諄告誡弟子們說:“全汝形,抱汝生,無使汝思慮營營。”意思是說,一個人要安分守己,不要使自己為名利而心疲神瘁。詩人這時也似乎有所覺悟,悔恨自己為功名利祿奔波勞碌,現(xiàn)在開始想要忘卻它了?!盃I營”,往來不絕的樣子,這里引申為追求名利,為名利所紛擾。這兩句很富哲理的議論,飽含著詩人切身的感受,帶有深沉的感情。一任情性,發(fā)自衷心,因而自有一種感人的力量。
“夜闌風(fēng)靜豰紋平?!?/p>
明鏡般平靜的江面上,泛起粼粼漣漪,就像那輕柔的縐紗上展現(xiàn)的纖纖細(xì)紋。多么寧靜的大自然啊,它遠(yuǎn)離了世間的喧囂、污濁、煩亂……為如此靜謐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彼么肆汲矫谰?,駕一葉扁舟,隨波流逝,任意東西,要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無限的大自然之中。
正因為詩人發(fā)現(xiàn)了一條通向理想的道路,所以,他要駕起一葉人生的小舟,從此歸隱江湖,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了。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眱删?,反映了蘇東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擊之后的思想,由消極低沉轉(zhuǎn)而追求一種精神自由的、合乎于自然的人生理想。
至于“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蹦侵皇窃娙丝释@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征而已。
蘇軾在黃州經(jīng)歷了思想上的涅槃,從“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钡钠嗷滩欢?,驚疑恐懼,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掛冠而去,吟嘯江湖的渴望,再到《東坡》中鏗然曳杖,月夜行于山路中的自得其樂,他終于不再受羈絆了。從此,山水光影,月色清流,在他的詩文中都那么妙趣橫生。
《臨江仙》這首詞以其獨有的藝術(shù)感染力常為后人稱道,是因為它寫出了謫居中的蘇東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表現(xiàn)出詩人的獨特性格。當(dāng)他不再茍茍營營而生,從虛幻的追求中走出來,以出世的態(tài)度做人,以入世的態(tài)度做事,他就給自己傲岸的心找到了一個永恒的精神家園,從此,風(fēng)風(fēng)雨雨都不能使他頹廢了。
《臨江仙》詞問世后,曾引起一場風(fēng)波,一時紛紛傳說蘇東坡駕著小船逃跑了。當(dāng)時的黃州太守徐君猷聞訊后匆匆趕到東坡寓所來察看,卻見東坡正袒露著他那便便大腹,呼呼酣睡,于是成為千古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