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電影,愛生活
最近整理東西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竟然有那么多各式各樣的本子,大大小小、紅紅綠綠,從頭到尾全都用完的寥寥無幾,多數(shù)只是寫了幾頁、十幾頁、幾十頁而已。從內(nèi)容來看,有工作記錄,有日記,有讀書摘錄,有隨筆片段,有聽課筆記,有收支流水賬,五花八門,無所不有,工整嚴謹而始,荒煙蔓草而終。
由此可見,我是一個沒有恒心的人。老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我一定是屬于后者。但哪怕三分鐘熱度也多少有所裨益,總好過終日無所事事。常立志總好過不立志。
除了吃喝拉撒這些生理必需的事情,我能長期堅持下來的真不多,大概也就是讀書和看電影了?!氨梢曟湣痹?jīng)流行一時,我真沒有這種所謂的優(yōu)越感。在我看來,讀書、看電影跟打游戲、打麻將、跑步、游泳一樣,就是消磨時間的休閑方式而已,沒有高下之分。如果一定要分出高下,我覺得打麻將應(yīng)該在“鄙視鏈”的上層,畢竟打麻將有輸有贏,手氣好了還能有所斬獲,讀書、看電影是肉包子打狗,怎么都收不回投入的。
為什么能堅持?一般而言,無非是物質(zhì)上的回報和精神上的愉悅。讀書和看電影時的代入感,無窮地拓展著我的人生寬度和長度,給我?guī)砹藰O大的精神愉悅。在電影里,我可以是來自遠古的“瘋狂原始人”,可以是從未來歸來的“銀翼殺手”,可以是“貧民窟里的百萬富翁”,可以是“華爾街之狼”。
說是看電影,其實我只是偶爾去電影院,絕大多數(shù)都不是在電影院看的。上學(xué)時烏煙瘴氣的錄像廳,租來的錄像帶,書櫥里的一千多張VCD和DVD。現(xiàn)在,我用的是各種視頻軟件。
狄更斯在《雙城記》里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真是的。感謝互聯(lián)網(wǎng),給我們帶來了無數(shù)的種子和資源,就像某寶那樣,只有想不到,沒有找不到,隨時隨地,想看就看。感謝無限智能的人工智能,看完《獵鹿人》,無比貼心地問你,還想看看《早安越南》嗎?可是,就在不知不覺間,我們被系統(tǒng)、算法控制得越來越緊。當(dāng)我們和系統(tǒng)、算法互動越來越多,留給系統(tǒng)、算法的數(shù)據(jù)越來越多,“它”越來越懂我們,給我們推薦的讓我們越來越感興趣,進而我們看得越來越多,“它”更懂我們,給我們推薦越多。我們將無可避免地和自己越來越像,再也不可能變成不同的那個了。
我很抗拒被安排,在系統(tǒng)、算法不停推薦“你可能喜歡”“你可能想看”的時候,毫不留情地給予反饋——朕不喜歡,朕不想看,然后拓展下一個新的領(lǐng)悟。讀書和看電影,就是為了擺脫肉身的束縛,體驗各種各樣不同的精彩人生,掙脫一個鎖鏈的目的不是為自己找另一個鎖鏈。
黃家駒在為曼德拉寫的《光輝歲月》里唱道,繽紛色彩顯出的美麗,是因他沒有,分開每種色彩。我也不需要,不需要任何人為我分開每種色彩,因為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朱小海,偽文藝中年,生于江陰璜塘,常以江因、黃唐為馬甲行走江湖。好讀書,不求甚解。好電影,不分良莠,自恃定力深厚,欲于光怪陸離風(fēng)月片悟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