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刀
1944年,受許廣平委托,唐弢和劉哲民前往北京,勸說欲出售魯迅遺物以彌補生活窘迫的朱安,不善言語的朱安突然爆發(fā):“你們總說是魯迅遺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保存我呀!”
字字千鈞,字字泣血。朱安把自己矮化為一個物件,也許在她心里,自1906年嫁進周家那時起,自己在魯迅眼里從來都不是妻子,而是一個沒有思想沒有言語的物體。魯迅曾對好友許壽裳說,“這 (朱安)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傳送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多年來,在魯迅的強烈光環(huán)下,朱安這個名字要么被刻意忽略,要么變得諱莫如深,甚至多了幾分敏感。也所以,喬麗華通過走訪朱氏后人,搜集各方面人士的回憶,運用報刊資料、回憶錄、文物、生活等資料,透過本書呈現(xiàn)朱安69年的人生軌跡顯得彌足珍貴。
在喬麗華的指引下,走近朱安,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守舊女性的標準畫像。無論是從書中選用的幾張照片,還是朱安日常言行來看,她在陳舊婦德考卷中均可取得不錯的成績。從1906年嫁入周家后,她就承擔了孝敬照顧婆婆的任務,37年如一日。雖然與魯迅待在一起的時間并不長,二人直接交流語言屈指可數(shù),但在這段時間里,她還是默默承擔了一個妻子對丈夫悉心照顧的責任。
對于魯迅,性格懦弱的朱安只能屈從,但長年累月后,心底被壓抑的火山還是爆發(fā)了,不過她的反抗同樣沒有跳出守舊的枷鎖。比如在孫伏園印象中,朱安至少有兩次當著魯迅親朋好友的面,向魯迅公開發(fā)難,數(shù)落魯迅的不是,一次在紹興,一次在北京。顯然,朱安所能想到最激烈的反擊方式也是最傳統(tǒng)的。不過,即便這樣依然于事無補,祭出最激烈的反擊方式后,朱安反倒沒了底牌,她只能再次退讓。
在喬麗華看來,朱安“宣布一輩子侍奉娘娘,恐怕這也是她所能退守的底線了”。朱安顯然“記住了長輩們常在她耳邊說的那句話:‘生為周家人,死為周家鬼”。盡管魯迅在與許廣平結(jié)合前數(shù)度遷居,朱安都堅定地跟隨,包括魯迅與二弟鬧翻她也堅定地站在魯迅這邊。喬麗華認為,朱安的堅定態(tài)度實際是在捍衛(wèi)自己在周家的地位,“盡管是極其可悲的地位”。
當然,魯迅對陳舊的世俗也心知肚明?!鞍串敃r紹興風俗,如果姑娘被男家退聘,無異于被宣判了死刑,是家庭的恥辱?!边@也是后來魯迅與許廣平同居后,不再強求與朱安離婚的原因所在。
朱安的守舊意識可謂根深蒂固,傳統(tǒng)已經(jīng)侵入她的骨髓,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這些努力根本不可能在她身上產(chǎn)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努力也根本沒有對她的舊式思維產(chǎn)生過真正的觸動,比如“魯迅去逝后,她與許廣平姐妹相稱,儼然以魯迅正室自居”。朱安臨死前還留下遺囑,希望死后與魯迅合葬。顯然,她先前無論是學體操還是剪頭發(fā)所做的努力,不是出于對新思想的接受,而單是為博取魯迅的注意。
對于渴望擁抱新思想的魯迅而言,朱安的這些舉動遠遠不夠,更何況這并非發(fā)自她思想的覺醒。魯迅如此要求并非因為朱安是自己名義上的妻子,而是對一個身處“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代女性的基本要求,他對祥林嫂等人那些死守舊式思維的人物,早就表明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堅決態(tài)度。
朱安信守傳統(tǒng),但傳統(tǒng)不能給她以任何力量,反倒總是令她頭破血流。如果不是喬麗華,似乎沒有人會想起或者說愿意想起有這么個女人,哪怕她曾是魯迅的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