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讀清代話本、傳奇,常能碰到貴族女人感嘆:“恨不生在平民家”,以前我常常不由得發(fā)出暗笑: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痛,你沒有生在平民家,哪里知道平民的辛酸。史書看得多了,才知道貴族婦女真的有著她們的特殊煩惱。
曾國藩是晚清一等一的人物,位高權重。但其女兒的婚姻,除了老五紀芬外,沒有一個美滿。長女紀靜的丈夫袁秉楨性格粗暴、嫖娼酗酒,不愛讀書,私取公款,不敬岳父,曾國藩甚至與之決裂,紀靜在夫家受盡精神折磨,年僅29歲就離開了人間。二女紀耀的老公陳遠濟幼時非常聰明,但長大了卻平平庸庸,也沒有什么志向,紀耀一輩子郁郁寡歡。三女紀琛的丈夫羅允吉是典型的花花公子,游手好閑,其母刁悍刻薄,紀琛陷在這種婚姻里痛苦不堪。四女紀純本來運氣不錯,夫婿郭剛基人品學問俱佳,卻又體弱多病,二十一歲即病亡,紀純只好拖著兩個兒子過日子……
高官家的女兒婚姻如此不幸,皇帝的女兒也強不到哪里去。在清代,乾隆帝夠強勢了,但他依然無法阻止女兒的感情悲劇。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帝第十個女兒,其母為妃子汪氏,按慣例,本來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乾隆非常疼愛她,給了其一個只有皇后所生女兒才能享受的“固倫公主”封號。乾隆45年5月,乾隆帝將只有5歲的十公主指配和珅之子豐紳殷德,9年后成婚。起初,豐紳殷德待十公主不錯,兩人還生了一個孩子。不幸孩子早夭,此后十公主不再生育。為了承接香火,豐紳殷德討了幾房小妾,逐漸冷落了十公主。和珅被嘉慶皇帝處決后,豐紳殷德更是“飲醇酒,盡女色”,對十公主不聞不問。固倫和孝公主長年心情抑郁,終于在道光3年9月逝世,那時她才49歲。
依常理,高官或皇帝的女兒應該可以獲得美滿的姻緣。高官和皇帝人脈豐富,可以得天下俊才而婿之。女方家有權勢,夫家也會高看幾分,不太會像對平民女子一樣無禮,客觀上也有利于婚姻和諧。舊時的婚姻講究門當戶對,貴族家的女子嫁的當然也是貴族,很難有衣食之憂。然而,有一點一般人不清楚:在清代,高官或皇帝的女兒找老公,完全是靠碰運氣,碰上“優(yōu)質”的,有可能幸福;沒碰上,一生倒霉。
也許你會說:婚姻不幸??梢苑质职?,自己家權勢那么大,想離婚,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嘿嘿,我告訴你,清代貴族女子的婚姻不幸還真在于這些人不可能離婚。
高官或皇帝的女兒不會選擇離婚,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官員、皇帝需要面子。封建禮教一向強調婦女“從一而終”,一個婦女為丈夫守節(jié)會受到周圍人的尊敬,改嫁卻會遭遇重重阻力。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改嫁頂多不要來自男人的那份中看不中用的表揚,放棄前夫家本來該得的財產(chǎn),丟掉獨子犯罪“留養(yǎng)”(節(jié)婦守節(jié)滿二十年,獨子犯死罪可免死)的優(yōu)惠,高官、皇帝家的女兒改嫁,除了上述各種損失,還會累及父親的聲譽。
第二,清代的法律不支持貴族女子改嫁。清政府并沒有完全禁止婦女改嫁,但這種不禁止是針對官員們看不起的下層婦女,上層婦女不能享受這一“待遇”。清律規(guī)定:“再嫁之婦不得受封,所以重名器也。命婦受封,義當守志,不容再嫁以辱名器?!彼^命婦,就是丈夫或兒子有官職,朝廷給予封號的婦女。清代規(guī)定的強制離婚情形中專門有一條:命婦夫死再嫁的。命婦夫死再嫁都不允許,與丈夫離婚后再嫁,更是大逆不道。
“恨不生在平民家”,話很簡單,卻包括著封建時代許多貴族女子的血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