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
【摘要】本文論述班主任應針對小學生身心特點,跟上時代的步伐,以服務的意識與態(tài)度,對班級管理進行頂層設計,從高處、細處參與班級管理,科學、持續(xù)地推動學生發(fā)展。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 服務 管理 頂層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1A-0071-03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做班主任和授課一樣都是中小學的主業(yè)。中小學班主任工作面臨經(jīng)濟社會的深刻變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小學生成長的新情況與新特點,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應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了解、分析學生,以真摯的愛心和科學的方法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成長進步。了解、分析、教育、引導、幫助……都是班主任行走于兒童世界中,以服務與管理促進班級與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一、為學生發(fā)展服務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特質
(一)樹立服務意識,促進師生發(fā)展
《意見》中明確了班主任的工作職責,分別是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班級的管理工作、班集體活動的組織工作等。在每一項工作的開展中,都需要班主任具備服務意識。服務意識可以使班主任更耐心地教育引導,更細心地進行管理,更高效地組織活動,更主動地關注學生發(fā)展,在積極的服務意識中,展現(xiàn)班主任誠摯的愛心,從而獲得與社會、家長、學生平等對話的機會,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提升班主任專業(yè)素養(yǎng)。
小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心理的發(fā)展狀況與其潛能、年齡有關。班主任的服務意識首先體現(xiàn)在主動性,主要表現(xiàn)為主動深入學習、分析學生發(fā)展路徑,以科學、綜合、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表現(xiàn),擁有更寬容的心態(tài),實現(xiàn)師生平等。小學生正處于向上、向善的階段,會毫無條件地接納班主任的主動擁抱,在班主任的帶領下體會家庭以外的另一種集體情感。其次體現(xiàn)在持續(xù)性。班主任在不間斷的工作中始終體現(xiàn)服務意識,會與學生形成良性、和諧的師生關系,繼而形成高效的工作局面,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良性循環(huán)的形成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持續(xù)發(fā)展。
學生的發(fā)展與班主任工作息息相關,班主任應以高度的服務意識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踐行服務意識,師生共同發(fā)展
班主任踐行服務意識的同時,會與學生形成發(fā)展共同體。班主任服務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水平。
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各地教師都要服從教育行政部門的交流調配。趙老師和王老師是兩位有十多年教齡的教師,她們服從調配,到一所新的學校交流,分別接手兩個新班級并擔任班主任工作。
趙老師盡心盡責,眼睛時刻注意著學生的動向。這不,開學第二天,班里的小A和小C便因玩游戲使班里的一盆花摔到了地板上,花盆碎了,幸好沒砸到人。趙老師接到學生的報告,馬上從辦公室快步走到教室,看到快被他們掃成一堆的碎片,氣不打一處來:“我剛來你們就給我惹事!五年級學生連個幼兒園的孩子都不如!馬上到我辦公室來!不用你們掃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教室碎片仍在,旁邊的學生掃也不是,不掃也不是。班長小心翼翼地問:“趙老師,那我們先把碎片掃了吧。”“別掃,我收拾完他們,再讓他們掃!”小A和小C面對怒氣沖沖的趙老師試圖解釋,但老師連發(fā)幾炮,轟得他們一聲都不敢吭了。此后幾天,這兩個孩子發(fā)現(xiàn)趙老師有什么事都先點他們的名,說到什么注意事項眼睛也一直盯著他們倆,他們已經(jīng)成為新老師眼中的頭號不良成員。他們再次試圖解釋,趙老師根本不相信。他們沒辦法改變什么,就表現(xiàn)得越來越隨意,老師的批評也越來越多,覺得這班學生為什么如此難以管教。由此,惡性循環(huán)形成,一個多月過去,趙老師已焦頭爛額。
王老師從來沒有擔任過班主任,卻對班主任工作向往已久。她想當班主任,想與學生有更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當她主動申請擔任班主任獲得批準時,便很高興地對校長說:“我終于可以當班主任了,我將努力帶好一個班?!?/p>
一個多月過去了,學校領導在學校工作會議上表揚王老師所帶的班級在所有新建班級當中表現(xiàn)突出。王老師在發(fā)言中說:“我是一名最平凡不過的小學教師,之前一直都扮演著科任教師的角色,但從來都把自己當作班主任,以班主任的責任心與主人翁的態(tài)度,時時處處為班級著想,學生自然會接納我。我現(xiàn)在擔任三年級班主任,三年級是一個爬坡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心理、生理上都處于特殊階段,在班級管理上,我踐行以前思考總結出來、但還沒能用上的‘愛字當頭,嚴字把關原則,付出很多愛心與耐心。我的‘嚴字體現(xiàn)在課堂紀律、學習、品德上,而對于平時的生活小事,我則突出‘愛字。這是我順利開展一切工作的基礎。班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決定的。所以,開展競選班干會很有必要,我選拔和培養(yǎng)好班干部隊伍,給他們放權,細致地教給他們工作的方法,以達到學生自主管理的效果。我還努力幫助科任老師樹立威信,經(jīng)常在學生面前贊揚班上的科任老師,介紹他們的榮譽、優(yōu)點、愛好、特長,我充滿敬佩的語氣更使學生對科任老師充滿了信任。我同時多與科任老師交流,共同討論班級的問題,促進他們關心班級工作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威信?,F(xiàn)在我班成了年級、學校學習的標兵,我很意外。這是我作為班主任的新起點,今后我將從點滴做起,努力做得更好?!?/p>
兩位老師的管理方法與教育效果截然不同。一是理念不同:自我與服務。二是做法不同:獨尊與平等。三是力度不同:單打獨斗與師師、師生共同體。
在推進班主任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也許每天都會遇到困難,而一個有想法的班主任會以服務的態(tài)度不斷地調整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追求進步,在實踐、思考與創(chuàng)新中尋求學生發(fā)展之道。
每一個班主任都是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班主任只有以服務學生發(fā)展的姿態(tài)進行班級管理,才能使教育教學科學、持續(xù)地發(fā)展。
二、行走在兒童的世界,以服務與管理促發(fā)展
班級管理方式要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來設計。這就是“量身定做”的服務意識問題,在所有的工作思量中,班主任首先應思考與認識自己要服務的對象是什么年齡階段的兒童,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有什么樣的性格特點,只有首先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教育工作才會富有針對性與成效。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做好“頂層設計”,明確班級核心理念,找準方向,并開展相應的工作,取得預期的效果。班級頂層設計可以從五個方面思考:班級理念、成長目標、自主管理、評價獎懲、家校溝通。在具體的操作中,班主任應時時以這“五個方面”的標準來指導與反思自己的工作,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使班級管理富有條理、更為高效。
(一)堅定的班級理念
王冀生教授這樣闡述他對“教育理念”的理解:教育理念是人們追求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之上??茖W的教育理念是“遠見卓識”,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它并不就是教育現(xiàn)實,實現(xiàn)教育理念是一個長期奮斗、追尋的過程。班主任的辦班理念與個人的教育理念應該是一致的。以筆者的班級為例,辦班理念與教育理念始終一致,那就是:在陽光中努力向上。每一次新接班,筆者都通過家長會、班級QQ群、微信群等途徑,向家長、科任老師、學生傳遞本班辦班理念、班級寄語。我班班主任寄語為:
做好人,說好話,辦好事
向往著美好的荷小而來,與二(4)班的小天使們相遇。我們有拼搏的快樂,有刻苦的收獲,有玩耍的趣味。我們在一起努力:做好人,說好話,辦好事。
……
我與你同在,我與你謹記:二(4)班,人人學習做好人,說好話,辦好事,做一個積極向上,充滿自信與責任心的公民。
(二)科學的成長目標
班主任只有了解并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有的放矢地規(guī)劃、落實年段工作。我經(jīng)過實踐與總結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教育主題應以適應為主,二年級的教育主題應為學會合群,三年級的教育主題應為樂在學中,四年級的教育主題應為學會自律,五年級的教育主題應為思考進取,六年級的教育主題應為嘗試獨立。班主任對小學生身心發(fā)展及教育規(guī)律進行摸索、探討,制定階段性成長目標,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做好人,說好話,辦好事”便是我針對二年級學生提出的成長目標。當我接手二年級這個班時,學生之間常出現(xiàn)小矛盾,家長也經(jīng)常為學生間的小事向老師反映,我疲于應付。在家長會上,我便向家長們提出自己的治班理念,跟家長們講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要合群,要學會與人溝通,所以可以從“說好話,做好事”這兩個方面出發(fā),引導學生學會與人友好相處。我通過這樣一些具體的溝通互動,得到家長們的認同。
(三)自主的管理方式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卑嗉壸灾鞴芾硎菍W生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要路徑,能增強學生自我約束的能力,促進其良好習慣的形成。而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需遵循人的行為發(fā)展的三個層次:由被動行為向自覺行為邁進,從而形成習慣。根據(jù)這個規(guī)律,班主任可以從完善約定、凝聚精神、培養(yǎng)班干、分工安排四個方面去努力。
1.完善約定
不管是哪個年級,開學第一周與第二周都是完善約定、形成紀律共識的關鍵時期。特別是一年級或紀律較差的班級,更應先強化紀律、規(guī)范行為,再進行課業(yè)的教授。班主任在工作中應以正面引導為主,強調學生主體行為與班級管理、班級發(fā)展的關系。低年級的班級約定,可以在班會中以游戲方式認識“我們”的重要性,以照片墻展示的方式告訴每個學生“我”能為班級做什么,最后以兒歌、順口溜等瑯瑯上口的表達形成約定并展示。中高年級的班級約定既遵循班級的既有約定,又引導學生討論、辯論,激起學生的思考:我希望自己在“我們”當中是什么形象?我可以在哪方面做得更好?我可以怎么幫助別人做得更好?
2.凝聚精神
班級的主人翁精神強調的是凝聚師生間的精神力量,由此加強學生對班集體的歸屬感以及對老師、同學的親近感。如同學間經(jīng)常稱呼:“我們”班,“我們”老師,“我們”同學,“我們”教室……教師經(jīng)常贊賞學生:“我們”的小主人們,“我們”的計算能手,“我們”的小朗誦家……
3.培養(yǎng)班干
據(jù)調查,在學生心目中的好班主任應當具備的各項素質中,“公正無私,一視同仁”排在首位。學生對教師的偏心是極其反感的,班主任只有公正無私才能贏得孩子們的信任。班干的選拔與任用就是班主任公正無私的體現(xiàn),也是保證班級穩(wěn)定的基礎。任用與培養(yǎng)班干可以在重點扶持、既扶又放兩個方面著力。
重點扶持:筆者新接手的一個二年級班級各項常規(guī)未形成,班干工作能力較弱,面對這種情況,我便在第一個學期內公開選拔、重點扶持兩三個班干,教給他們工作的方法,實行精細化教育,并親自示范——“請你像我這樣做”,其他班干多看多聽多想,每月召開班干會議總結做得好的地方,表揚與修正。
既扶又放:在班干們基本知道管理流程和方法的第二個學期(如果是中高年級,可以在第二、三個月實行),我安排班干值周,值周班干重點管理班級衛(wèi)生、課前預備、自習安排等方面,其他班干配合值周班干工作。我前緊后松地跟蹤值周班干的工作,并適當安排優(yōu)秀班干輔助能力較弱的班干。
4.分工安排
班主任應制定值日安排表和班干工作安排表,安排得越細致,越有利于學生的分工與配合。固定的時間安排也方便學生記憶,不至于遺忘。如圖書柜的整理,本學期就由五名學生按星期一至星期五進行分工;這個學期樓梯的打掃,2月是小明和小珍,3月是小東和小西;講臺的整理,都由熱心的小云和小朵來干。原則是:學生自由競選崗位,不強迫,多鼓勵。
班級管理方式往往體現(xiàn)出班主任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班主任應多采取自主的管理方式,在自由、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爭取個人良性發(fā)展的同時,也會推動班級向上發(fā)展。
(四)豐富的評價方式
評價不是為了“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為了促進每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對學生進行評價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班主任應把評價貫穿于教育過程的每一個細節(jié),又用發(fā)展的眼光去進行評價。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評價方式,只要評價有激勵性、發(fā)展性的特征,都是有效的。筆者在低年級中善用表揚信:
(1)利用班級各項評價表,由班長根據(jù)各組表現(xiàn)評出最優(yōu)秀的小組,為小組成員發(fā)放表揚信。
(2)對于讀書、積累多的孩子,以及最快背出課文的小組,由學習委員發(fā)放表揚信。
(3)學生每閱讀一本課外書籍,便要到學習委員那里登記,次數(shù)多的可獲得表揚信。
(4)發(fā)言記錄表中每個月發(fā)言次數(shù)最多的小組,由學習委員發(fā)放表揚信。
(5)每個孩子集夠十張表揚信,可以到班主任處換取禮物或獎勵。
……
中、高年級使用量化評分表更能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表格的使用更直觀地體現(xiàn)各小組、各人的表現(xiàn)情況,比較適用于中、高年級。班干部各司其職,記錄下各項紀律、進步的分數(shù),并定期進行統(tǒng)計。家長、教師、班干、學生都可對照表格,自我評價,自我修正,提高效能。
(五)高效的家校溝通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級離不開與家長的溝通。家委會的組建—家校的磨合—家長的自律—家長發(fā)展是班主任與家長互助互利的一條有效路徑。在信任基礎上使用多種聯(lián)系工具,能為高效溝通家校提供幫助。
1.QQ與微信
QQ與微信正以其便利互通的特點成為班級的溝通平臺,然而在使用中,不少家長與教師也遇到一些問題。班主任應根據(jù)班級需要與家長做好約定并公布規(guī)則:
(1)在班級群中不點名批評學生,不公布成績、排名等信息。
(2)始終發(fā)布正面信息,用正面的態(tài)度參與。
……
對于留守兒童,班主任可以與家長通過網(wǎng)絡遠程卻又及時地溝通孩子在校情況,使家校雙方與孩子溝通起來都更有針對性。
網(wǎng)絡工具的使用需要用心維護才能凸顯其作用,班主任應與家委會、熱心家長共同管理好“班群”,使班級文化、學習成效、各種活動能通過網(wǎng)絡及時傳送給家長,提高家長在學校、班級中的參與度。
2.漂流日記
漂流日記由教師倡議起筆,家長輪流記錄,學生補充記錄,共同記錄教育中的大小事,管理中的得與失,了解三方心聲,架設溝通橋梁,共同總結有利的教育經(jīng)驗,使大家少走彎道、錯道。我在班級中還不定時召開“日記交流會”“家長約談”“三方合談”等,使班會活動的內涵得以延伸。
3.家長課堂
班級內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yè),其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可以為學生了解社會打開一個窗口。利用班會的時間安排家長進行專業(yè)小講座,是我與家長溝通的一種方式,在樹立家長榜樣的同時,還能增進學生與家長間的情感。
美國教師貝特西·羅杰斯在她的教室門口貼著一首詩,第一句是這樣寫的:“你正在進入兒童的世界——”作為小學班級的管理者與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班主任應用心陪伴,用心行走在兒童世界里,為他們提供科學的服務與管理,幫助每一名學生在班級和學校這個群體中達成一定程度的社會性發(fā)展與情感發(fā)展。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