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話財經(jīng)
無論你是否為有經(jīng)驗的投資者,下面這些話里面都蘊涵著財商,值得認真體會。
收入與支出: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卻會低支出
大眾之所以羨慕富翁是因為在想象中他們可以享受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揮金如土,但如果真正進入富翁的世界,就會發(fā)現(xiàn)成功的富翁很少揮金如土。相反的,他們往往有“視土如金”的傾向。
美國研究者史丹利Thomas Stanley和丹寇William Dank曾經(jīng)針對美國身價超過百萬美元的富翁,進行一項有趣的調查。他們發(fā)現(xiàn):高收入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
這些被史丹利和丹寇調查的富翁們很少換房子、很少買新車、很少亂花錢、很少亂買股票,他們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長時間內的收入大于支出”。
在美國另外一項對富翁生活方式的調查中,我們也毫不驚訝地發(fā)現(xiàn),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時常請人給鞋換底或修鞋,而不是扔掉舊的;近一半的人時常請人修理家具,給沙發(fā)換墊子或給家具上光,而不買新的;近一半的人會到倉儲式的商場去購買散裝的家庭用品……
大多數(shù)人到超市去之前都有一個購物清單。這樣做不僅會省錢,可以避免沖動購物,而且,如果有清單,他們在商店購物的時間就會減少到最低限度。他們寧愿節(jié)約時間用于工作或與家人在一起,也不愿在超市胡亂地走來走去。
負債有益
釋放一部分現(xiàn)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沒有負債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證明你對你的生活是不負責任的。
中國人覺得,欠著錢過日子,心里總是有負擔的,但不欠債的生活只可能是掙多少錢就只能過多少錢的日子;把收入都用于生活、消費,沒錢投資,錯失取得高額回報的機會,永遠為生活奔忙。
可以選擇適度負債,釋放一部分現(xiàn)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做投資決策時,要意識到,當投資收益率高于貸款利息率時,負債就是利用別人的錢賺錢。
長期投資的低風險性是個謊言
通過長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會波動太大,問題的關鍵在于,并非所有的投資都適合長期。
不管是理財經(jīng)理還是基金廣告,無一例外地向我們宣導:你想不賠錢嗎?那就長期投資吧。仿佛每一項投資只要沾上“長期”二字,利潤就會滾滾而來。
每個投資公司都想有穩(wěn)定的長期的利潤來源,方法之一就是鼓勵投資者把錢長期放在賬上,20年以上的養(yǎng)老保險會讓保險公司毫無成本籌到一筆資本,而5年以上穩(wěn)定的投資會讓基金公司獲得穩(wěn)定的1%收益率,倘若這個基數(shù)是10億,基金公司則坐地收錢1000萬。
但你會發(fā)現(xiàn),“心腸不錯”的證券公司就絕不會鼓勵股民長期投資,只因他們是按交易量收費的。
多數(shù)投資者都無法跑贏大盤
大勢向上時,投資者未必會買入最“牛”的那只股,或者是未必會在最“?!钡膬r位賣出,而此時大勢上漲已經(jīng)抬高了整個市場的盈利基礎。在全球的投資機構中,90%的機構跑不贏大盤。
這個結果可能會讓你吃驚,但數(shù)據(jù)能說明一切,在股市上,能一直賺到錢的,永遠是少之又少的那一部分人。
賺大錢的唯一途徑就是少冒險
在一次管理研討會上,學者們一個接一個地宣讀了有關“企業(yè)家性格”的論文。
他們彼此之間分歧極大,但有一點是一致的:企業(yè)家有很強的風險承受能力,事實上,大多數(shù)企業(yè)家都樂于冒險。在會議行將結束時,聽眾中的一名企業(yè)家站起來說,他對他聽到的東西感到吃驚。
他說作為一名企業(yè)家,他會竭盡全力回避風險。他還認識其他許多成功的企業(yè)家,他們比普通人更厭惡風險。
成功企業(yè)家厭惡風險,成功投資者也是一樣。規(guī)避風險是積累財富的基礎。與學者們的論調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你去冒大險,你更有可能以大損失而不是大盈利收場。
我們現(xiàn)在進入了一個理論的怪圈。常識教我們:一分風險一分回報。利潤和損失是相關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要想得到賺1000元的機會,你就必須承受失去1000元的風險。
只按自己的方式做投資
投資家羅杰斯從來都不重視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家。他認為,這些人隨大流,而事實上沒有人能靠隨大流而發(fā)財?!拔铱梢员WC,市場上的大多數(shù)操作是錯的。必須獨立思考,必須拋開羊群心理?!?/p>
100個人有100種投資理念,如果每個投資分析師的話都可能對你產(chǎn)生影響,最好的方法就是誰說的也別信,靠自己做決斷。
按自己的方式投資的好處就是,你不必承擔別人的不確定性風險,也不用為不多的盈利支付昂貴的咨詢費用。你的分析師如果確信無疑的話,他會自己操作去賺那筆錢,而不是建議你買入。
如果你是個有責任感的人,請買保險
在中國,怎么樣才是有責任感的人?大多數(shù)人的回答可能是:將全部工資交給老婆打理,晚上十點之前回家,周末與家人共度,抑或更大多數(shù)的答案是將責任感與“對付誘惑”綁定在一處,但鮮有人意識到:所有有責任感的人必須買份合適的保險。
這個責任感源自于一個假設:如果你不幸罹難,你的家屬怎么辦?你是否為她(他)們想好了足夠的退路。所以購買壽險的主要原因是保護你和依賴你的人。
而同樣的邏輯也為你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是否該為孩子購買保險?顯然在這些脆弱的小生命肩上尚未烙下“責任”的痕跡,相反,他們時時刻刻依賴著你,你需要給自己買份保險的理由遠遠超過給孩子。
關于購買多少保險這一點,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擔的責任多大,保額就該多大。
通脹、稅收和成本是投資者的三大敵人
多數(shù)交易可能都會涉及傭金或是稅金,甚至有可能兩者都涉及。在你下一次進行交易前,一定要仔細、認真地考慮。把錢投入到一個充滿變數(shù)的市場之前,也要考慮同樣的問題,風險在哪里?賺錢的障礙是什么?
實際上,如果將通脹、稅收和各種成本因素都考慮進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投資組合根本就不賺錢。
當你賣出一種投資,而買進另一種投資時,你的回報率不一定就會因此提高。但是,改變卻一定會有成本。
當然,如果你在一個退休賬戶中買進和賣出免傭金的共同基金,那就另當別論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