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雅平,任育昕,楊熙園,宋 丹,周 振,呂哲宇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1.介入科;2.血液透析中心,貴州 貴陽 550014)
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介入治療的療效分析
沈雅平1,任育昕2,楊熙園1,宋 丹1,周 振1,呂哲宇1
(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白云醫(yī)院,1.介入科;2.血液透析中心,貴州 貴陽 550014)
目的探究分析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介入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36例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采用全身靜脈化療,觀察組采用全身例行介入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以及并發(fā)癥狀況。結果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中位生存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通過進行多因數(shù)分析后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可包括血清CA125水平、TNM分期等。在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中,其不良反應主要可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栓塞后綜合征以及肝功能損害等。結論 在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采用介入治療,不僅具有較高的安全可行性,而且可控制病情發(fā)展,提升患者生存期,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介入治療;治療效果;生存期
肝內膽管細胞癌簡稱ICC,主要指存在于左右肝管匯合部以上的膽管上皮細胞起源的惡性腫瘤,該惡性腫瘤的發(fā)病率僅次于肝細胞肝癌的原發(fā)性肝臟惡性腫瘤。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肝內膽管細胞癌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有所增加,而在面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時,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為手術治療,但卻因為肝內膽管細胞癌所具有的隱匿性,在接受手術治療時往往已經(jīng)處于晚期,不僅失去了手術切除的必要,也不具備較好的預后[1]。而全身筋脈化療作為一種治療中晚期ICC的措施,但卻不能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此外,介入治療作為一種具有全面性的治療方法,在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具有顯著的治療優(yōu)勢。本文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36例為研究對象,并進行探討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2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36例為研究對象,運用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8例。對照組男10例,女8例,年齡25~77歲,平均年齡(53f1.2)歲;觀察組男13例,女5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54f1.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全身靜脈化療;觀察組采用全身例行介入治療,包括TACE治療、RFA治療、全身靜脈化療、隨訪、有效性及安全性評估。
運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采用不同治療方法后,觀察組生存期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生存期為6個、12個月、18月的比例分別為70.6%、50.5%、35.4%,中位生存期為12.1個月;采用TACE對肝內膽管細胞癌進行治療,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2.0個月。對照組生存期為6個、12個月、18月的比例分別為46.2%、7.7%、0%,中位生存期為5.5個月。
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中位生存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而通過進行多因數(shù)分析后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可包括血清CA125水平、TNM分期等。而在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中,其不良反應主要可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栓塞后綜合征以及肝功能損害等。見表1。
表1 對影響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介入治療患者的生存期因素進行分析
肝內膽管細胞癌是一種起源于二級膽管癌變,并包括二級膽管的末梢膽管惡性腫瘤,所占比例為原發(fā)性肝癌的10%。通常情況下,在面對無法切除或外科根治術后容易復發(fā)的肝內膽管細胞癌時,一般會采用靜脈化療以及對癥支持治療,但治療效果至今仍不令人滿意。具體而言,在采用靜脈化療以及對癥支持治療時,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一般為5~12個月,而在采用筋脈化療或對癥支持治療的情況下,肝內膽管細胞癌的中位生存期一般為3.3個月[2]。
在面對富血供中晚期肝細胞性肝癌時,最為主要的治療方式為靜動脈化療栓塞術。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在采用靜動脈化療栓塞術對肝內膽管細胞癌治療提供基礎,不僅提升了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的生存期,并且不同研究中的生存期具有較大的差異,從本文中看出,進行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中位生存期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通過進行多因數(shù)分析后發(fā)現(xiàn),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因素可包括血清CA125水平、TNM分期等。采用介入治療的觀察組中,其不良反應主要可表現(xiàn)為骨髓抑制、栓塞后綜合征以及肝功能損害等。而通過對觀察組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在采用靜動脈化療栓塞術后,患者的病灶相較于接受治療前有明顯縮小,而在采用同樣的方法對乏血供型肝內膽管細胞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治療效果較差[3]。
綜上所述,介入治療的不良反應主要體現(xiàn)在骨髓抑制、栓塞后綜合征及肝功能損害,并沒有嚴重的并發(fā)癥與介入治療相關。為此,介入治療即使一種安全可行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控制病情的發(fā)展和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1] 葉 鵬.梗阻性黃疸型原發(fā)性肝細胞癌綜合序貫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24).
[2] 辛穎慧.肝膽特異性對比劑Gd-BOPTA對肝內膽管細胞癌的評價價值[D].山東大學,2012,(19).
[3] 李婉慈,朱曉黎.中晚期肝內膽管細胞癌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6,25(09):813-817.
R735.8;R730.55
B
ISSN.2095-8242.2017.070.13670.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