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繼岳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yuǎn),家和萬事興。在九龍湖田顧村,提起村民楊玉安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4口人,上有一位老人,還有一個兒子,楊玉安十幾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著家里的老人,家庭和睦,父慈子孝,關(guān)心鄰里,樂于助人,在村民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追溯到1991年,楊玉安經(jīng)人介紹嫁給老實巴交的丈夫王光明。因婆婆早年得病去世,婚后楊玉安就與太奶奶、公公住在一起,小小的房子里擠滿了四口人,平時兩位老人的生活起居,楊玉安都打理地井井有條,后來太奶奶因年老生病癱瘓在床,這副擔(dān)子就自然落在楊玉安身上。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太奶奶在床上躺了大半年,楊玉安默默地每天為太奶奶洗澡、梳頭、捶背、剪指甲,精心伺候,從不厭煩。太奶奶生前常說:這輩子我遇見這樣的孫媳婦是我的福氣,如今太奶奶已故?,F(xiàn)在公公年老又一直癱瘓在床,楊玉安更加細(xì)心照料,一日三餐送到床前,公公時常大小便失禁,她不間斷地給公公擦身換洗衣褲,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兒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時對媽媽說:媽媽你的一言一行是我最好的榜樣,以后等我娶了媳婦我們也會像您一樣孝敬您和爸爸。媽媽您看您,衣服破了就補補,從沒見你給自己添件新衣服,你總是為我們考慮,從不吝惜把錢花在我們身上。等我掙錢了,我也要好好犒勞犒勞你,讓您下半輩子享享清福。今年兒子響應(yīng)黨的號召去當(dāng)兵了,楊玉安教育兒子在部隊里要好好鍛煉,做一個國家有用的人。
2014年9月,楊玉安公公病情突然惡化,醫(yī)生告訴家屬老人因長期糖尿病并發(fā)成了尿毒癥,需要長期住院做血透治療,這個噩耗不但給這個經(jīng)濟(jì)本不富裕的家庭當(dāng)頭一棒,長期在醫(yī)院照看老人的重?fù)?dān)也落到了楊玉安的身上,公公因為長期癱瘓在床,四肢肌肉萎縮,后背皮膚上也長出了厚厚的繭瘡,天氣一熱,公公身上的繭瘡開始部分潰爛發(fā)炎,傳出陣陣惡臭,楊玉安一聞到這氣味就反胃,頭幾天一想到這氣味她就吃不下飯,隔床的病友來一個熬不到二天就紛紛換病床了,大家看在眼里都勸楊玉安戴上口罩,楊玉安心想如果我戴著口罩給公公做按摩,公公看到了一定會不開心覺得我嫌棄他,這個想法被楊玉安果斷拒絕了。因為公公肌肉萎縮,楊玉安就要幫他一日做四次肢體按摩,一天下來她前前后后要給公公翻身8次,每次按摩翻身完楊玉安都感到腰酸背疼,兩手發(fā)酸無力,但她咬著牙從不說累,她常說,“只要公公活著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楊玉安日日夜夜守在公公的身邊,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和他聊天談心,醫(yī)院已經(jīng)成了她的第二個家。楊玉安說,只要公公還有一口氣,我就有義務(wù)服侍他到最后。
楊玉安不但孝敬老人,而且還是一位勤勞的賢妻良母,她體貼丈夫、關(guān)心兒子。為了改善家里生活,讓家人們過上好日子,1996年她和丈夫貸款承包了50畝水田,辦起了養(yǎng)鴨場,為了讓丈夫安心干活,不為家庭瑣事勞累,家里大大小小里里外外的瑣事她從不讓丈夫操心,她常常干完家務(wù)又幫丈夫一起去干農(nóng)活,一年下來養(yǎng)鴨廠每年凈收入達(dá)10余萬。但因近幾年丈夫身體也不好,加上公公長期住院,農(nóng)田實在忙不過來,楊玉安把這些水稻地轉(zhuǎn)租給別人了,現(xiàn)如今一家人的生活來源僅靠這些租金維持生計,雖然生活艱辛,楊玉安卻說只要有我活著的一天,這個家就不會倒。雖然她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堅強、勤勞、樸實、賢惠、可以說在她身上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
這些年來她所做的一切鄰居們都看在眼里,人人豎起拇指夸她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媳婦。面對別人的稱贊,她總是靦腆地一笑說:“這些都是我應(yīng)該做的呀!”她用最簡單的話語,表達(dá)出的卻是崇高的品質(zhì)。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這只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家庭婦女,楊玉安用善良和孝心為長輩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孝親敬老的真諦,她用自己尊老、敬老、愛老的實際行動深深地感染了周圍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為婦女們樹立了標(biāo)桿,為田顧村樹立了學(xué)習(xí)的榜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