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偉(山東省莒縣檢驗檢測中心 山東 日照 276500)
蔣學(xué)杰(山東莒縣農(nóng)業(yè)局 山東 日照 276500)
知母標準化栽培管理
林 偉(山東省莒縣檢驗檢測中心 山東 日照 276500)
蔣學(xué)杰(山東莒縣農(nóng)業(yè)局 山東 日照 276500)
知母又名毛知母、肥知母,為百合科知母屬植物。知母為常用中藥,以地下的根狀莖入藥,具有清熱、滋陰、潤肺、生津等功效。主治高熱煩躁、口渴、肺熱咳嗽、糖尿病等癥。知母為多年生草本,喜氣候溫和,耐寒、耐旱,以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土種植為好。陰坡、土質(zhì)黏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不宜種植。現(xiàn)將標準化栽培技術(shù)介紹如下:
種植知母宜選擇土質(zhì)疏松、肥沃、排水良好且陽光充足的地塊種植,以沙質(zhì)壤土或含腐殖質(zhì)較多的壤土為好。選好地塊后,深翻 25~30cm,每畝(667m2,下同)施入氮磷鉀含量各15%的復(fù)合肥10kg、圈肥4000kg,翻入土中作基肥。施肥后,整平耙細,作成1.3m寬的高畦栽種,畦溝寬40cm,四周開好排水溝,以利排水。
選3年生以上、無病蟲害的健壯植株作采種母株,將秋天采集的成熟果實脫粒、精選、曬干,沙藏到翌年春天播種。播種前先將種子催芽,待70%的種子發(fā)芽即可播種。春播于4月中旬進行。播種時,在整好的畦面上,按溝深2cm、行距20cm的規(guī)格開淺溝,將已催好芽的種子均勻撒入溝內(nèi),覆土蓋平,保持土壤濕潤。當幼苗秋后形成分蘗后即可移栽。移栽時,按溝深4~5cm、行距20cm、株距5~7cm的規(guī)格開溝定植,栽后覆土、壓實、澆水。
當苗高4~5cm時間苗,去弱留強;當苗高10cm時,按株距4~5cm定苗。
間苗后進行第1次松土除草,松土要淺,雜草要除盡。定苗后進行第2次松土除草。
苗期每畝施入腐熟人畜糞水1 500kg,以促苗壯;生長中后期,每畝施入充分腐熟廄肥和草木灰各1 000kg。
封凍前澆一次越冬水,以防冬季干旱;春季萌發(fā)出苗后,若土壤干旱,應(yīng)及時澆水。雨后及時疏溝排水。
知母播后第2年開始抽薹開花,消耗大量養(yǎng)分。除留種田外,于開花前剪除花薹,以促使地下根莖粗壯、充實,提高產(chǎn)量。
播種后第3年,春天抽薹前或秋后采挖質(zhì)量最佳。加工時,將挖取的根莖,趁鮮剝?nèi)ネ馄?,不能沾水,然后用硫磺?~4小時,切片、干燥即成知母肉或叫光知母;將秋季挖取的根莖,去掉蘆頭,洗凈泥土,曬干或烘干,再將過篩細沙放入鍋內(nèi),用文火炒熱,然后將毛知母放入鍋內(nèi),并不斷翻動,炒到能用手搓去須毛時,再把根莖取出置于簸箕(或竹匾)內(nèi),趁熱搓去須毛,然后洗凈,悶潤,切片后即成毛知母。知母肉以肥大、堅實、色黃白、嚼之發(fā)黏者為佳;毛知母以根條粗、肥大、質(zhì)堅實、斷面黃白色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