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可能是性格契合的原因,讀他的書總是能在其中找到共鳴。而《海邊的卡夫卡》這本書尤甚。因為主人公是一位十五歲的少年,記得當時在十五歲的生日前,我特意重新讀了一遍,感觸頗深。
這本小說講述了一個少年田村卡夫卡,幼年時被母親拋棄,被父親詛咒會殺父奸母。十五歲時他為了逃避詛咒,便離家出走??珊髞砀赣H被殺,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他或是在逃避又或是在追尋事實的真相。最后重返現(xiàn)實的生活中,勇敢地生活下去。 這本書也別出心裁地講述另一條線:一次意外中,丟失了從前的智障中田。他不識字,不明白周遭的一切,卻可以和貓說話。以空空的軀殼過著空空的生活。兩條線在中田代替卡夫卡殺了父親處交融。宿命中,中田擔負起扭轉乾坤的使命,并最終安靜地在睡眠中死去,做回他最向往的普通的中田。
這本書其實有許許多多的隱喻,甚至有些失去其文學色彩,可只有一點沒有,那就是孤獨。孤獨永遠都是孤獨,或許,孤獨會因為我們本身而千變萬化。所有人都是孤獨的,大海是孤獨的,世界是孤獨的。一個十五歲的少年投身于茫茫世界中,所有企圖傷害與拯救的力量緊緊交織,又猶如海浪般層疊。他漸漸融入一個巨大的形而上的沙塵暴中,在那里流血,手捧鮮血,那血是自己的也有別人的。當他從那里出來時,他已不再是他了。對于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來說,這是一次成長的升華。
在這本書中還有一點是貫穿全文的,那就生命的無力性。我們可能曾經向往山川湖泊海洋森林,卻囿于廚房書桌與愛。有很多東西我們都是無力回天,命運早已經注定好,文中就可以看到這種宿命論的影子。一些偶然的必然的因素左右著我們的人生:大島生下來就是血友病患者,在生理上不男不女;佐伯和男友深愛,可一個偶然,他被當做另一個人打死,而且不了了之;而對于卡夫卡來說,盡力想要擺脫那樣的詛咒,卻在被各種形式上完成了。我們好似脫離命運卻又依附命運。我們不過是鐘表的擺,按著規(guī)定的軌跡去行進,無力左右什么。
世界那么大,廣廈萬間好似全都可以容納彼此,可是與自己這樣的存在相比起來好似蜉蝣,我們的存在到底是什么?難道是毫無意義的附屬物?文中,星野君一直熱心為一支棒球隊捧場,可是對他來說,棒球隊到底是什么,它的贏能使他有所長進不成?曾經在讀禪時讀到釋迦門下的茗荷腦袋不好,佛祖使他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里一直在門口為大家擦鞋。最后他終參悟:對于人生來說,或精彩或平庸都要慢慢承受。
這本書還令人著迷的一點是它的魔幻性色彩:人貓對話,空中下魚,成群的螞蟥,總在夜晚出現(xiàn)的活靈,入口石,時間永遠靜止的第三空間,弒父奸母的預言,本我的討論,這些都讓人對它放不下手來。不知道有沒有讓人想起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還有弗洛伊德的戀母情結。
文中有一點使我總不能忘懷:倘若訴諸語言,答案必失去意義。一個彷徨在撲朔迷離海邊的孩子,獨自走進世界的另一處。選擇離開,離開一切的人和事,去接納,去成長,去投身于他的現(xiàn)實。走出光怪陸離的內心森林,進入另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這是關于人的一生的小說。
作者簡介:陳建橋,男,1999年出生,重慶南開中學高中在讀。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