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健良
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本之間對話的有效手段。而追問就是提問中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的“二度提問”,意在促使學生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促進他們不斷深入探究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然,追問要把握有效的時機,不能重復提問、濫問、亂問,應順學而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化解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產生的矛盾,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一、在“錯誤”處追問——提升學生認知能力
數學知識抽象、難懂,加之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記得曾經有人說過:“教室——學生出錯的地方”。其實出現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教師引導學生面對錯誤的態(tài)度。教師首先應正確解讀學生的錯誤,剖析學生產生錯誤的原因,運用正確的糾錯方法,使錯誤成為鮮活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可以將引導的策略隱藏在巧妙的追問中,通過追問,讓學生主動糾正失誤。
在教學這樣一道題目時:“A、B兩個港口相距720千米,兩艘貨船同時從A、B兩個港口相向駛出,一艘貨船每小時行80千米,另一貨船每小時行100千米,幾小時后兩貨船相遇?”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們列出了兩種不同的算式進行解答:(1)720÷(80+100);(2)720÷80+720÷100。看到這個情況,教師并沒有立即進行評判,指出哪種算法正確,哪種算法錯誤。而是請學生將兩種算法放到站臺上進行展示,讓學生比一比,看有什么發(fā)現,很快學生們發(fā)現這2種算法的得數不相同。這時教師追問:“奇怪,為什么兩種算法的結果會不一樣呢?是不是在計算的過程中出錯了?”學生通過復查,發(fā)現計算的過程中并沒有出錯,而是在列算式的環(huán)節(jié)出現了錯誤,對題目的理解產生了偏頗,確定720÷80+720÷100是不正確的。另外在計算的教學中,除法沒有分配律,只有乘法才有,720÷(80+100)≠720÷80+720÷100。如果一開始教師對“720÷80+720÷100”輕輕帶過,就不會形成學生爭辯的場面,學生的認知也不會深化。
上述案例,教師巧妙地運用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生成的錯誤,并在錯誤處進行追問,讓學生審視自己的思維過程,適時的“追問”,讓錯誤轉化為課堂的教學資源,提升了學生的認知能力。
二、在“困惑”處追問——幫助學生完成建構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有時被知識表面的現象所迷惑,形成認知上的困惑,造成認知障礙。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要設計具有啟發(fā)性、引導性的問題,不能為問而問,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要巧妙捕捉學生的困惑點進行追問,提醒學生主動、深入地思考,完成思維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
如教學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出示了這樣一道問題:“用9根1米長的木棍,圍成一個三角形羊圈,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題目一出示,學生認為很簡單,認為所圍成的三角形的周長為9米便可,經過思考,學生們進行了匯報,教師將他們的結論寫在了黑板上面:①1、1、7;②1、2、6;③1、3、5;④1、4、4;⑤2、2、5;⑥2、3、4;⑦3、3、3。此時教師追問:“這些三角形都可以圍成嗎?”此時,學生們深信不疑,大多認為可以,只有個別學生發(fā)出異議。此時,教師讓發(fā)出異議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他說用小棒擺的,第1種情況就擺不出來。其他學生聽了滿臉困惑,不知所措,這是什么原因呢?教師追問:“其他情況有辦法進行驗證嗎?”學生們很快說出也可以用小棒擺,通過擺小棒,學生們發(fā)現,只可以擺出3個三角形:第4組數據1、4、4,第6組數據2、3、4,第7組數據3、3、3。教師繼續(xù)追問:“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否存在著什么奧秘呢?”由于教師的追問,學生們自然地進入新一輪的探索中......上述案例,教師層層追問,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發(fā)揮指尖的智慧,進行探索,逐步完成新知的內化,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
三、在“意外”處追問——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
無論教師課前進行多么精心的設計,都無法預設到課堂中的所有生成,因為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維,面對同一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此時,教師就要睿智處理,在課堂中的意外處進行追問,激活學生的思維,拓展想象的空間,讓創(chuàng)造之花在小學數學課堂盡情綻放。
在教學這樣一道應用題時:“3位老師帶領40名學生去植樹,每個學生植樹2棵,每個教師植樹6棵,師生一共植樹多少棵?”題目出示后,學生立即投入到了計算中,不一會兒,學生們便爭相說出自己的算法:先算學生植的棵數40×2=80(棵),然后算教師植的棵數3×6=18(棵),再算一共植的棵數80+18=98(棵)。正當老師進入下一題時,突然有學生說,老師我還有不同的算法,老師說道:“能不能說說你的思路?!睂W生說:“可以用(40+3)×2=86(棵),然后(6-2) ×3=12(棵),最后用86+12=98(棵)?!苯處熡X得這個算法很有創(chuàng)意,追問道:“能不能說說你這樣算的思路?”那個學生接著說:“先把3個老師看著學生,然后一個學生比一個老師少植樹4棵,再補上去,就是植樹的總棵樹。”其他學生點點頭,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上述案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出現了意外的生成,教師沒有置之不理,而是進行了追問,有效地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總之,追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師教學機智的充分表現。因此,教師應注重追問,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全面提升課堂教學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