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簫
語言與文化有密切的聯(lián)系,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教師應努力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幫助他們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不斷拓展文化視野,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
然而,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常常只是一味地傳授語音、詞匯和語法知識,很少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學生對西方文化、習俗了解甚少,在英語學習和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時,他們往往就以“中文思維+英文形式”來套用所學詞匯,從而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各種文化障礙,影響知識的理解,使交際受挫。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對中西文化差異的了解,突破障礙,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
一、常見文化障礙的表現(xiàn)
通過長期以來的教學觀察,筆者認為中職學生在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遇到的文化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日常交際方面的障礙
1.稱謂
英語中的稱謂名稱比漢語要少得多,人們常常直呼對方的姓名。在正式場合,則把Mr., Mrs., Miss,和Ms與姓連用。有的中國學生(特別是英語初學者)誤認為英語中表示職務和身份的名稱也能像漢語中一樣使用,因而說出Good morning, Teacher Li! 這樣的中國式英語句子。
2.問候
在中國,熟人、朋友見面常問:“到哪兒去?” “吃飯了嗎?”我們對對方答話的內容并不真正感興趣??墒窃谟⒚牢幕铮鲜龇N種“問題”卻是真實的問題,而不是問候語?!癏ave you eaten yet?”是邀請或希望約會的前兆。如果到處濫用“Where are you going?”對方會認為你在干涉他的私事。
3.閑談
和人談天氣是英美國家人們閑聊的特點之一。英國人尤善此道,大概是因為英國的天氣變化無常。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人們對對方有關天氣的評論或預測有何看法,一般都附和對方。常說“Yes, isnt it?”“It sure is.”而不提出任何不同的意見。這與中國人的習慣大不相同。
4.致謝
在中國,家庭成員、親戚和熟人之間一般不說“謝謝”。否則會覺得被當作外人而缺少親切感。但在英語國家,人們從早到晚“謝”不離口。即使父母與子女,夫妻、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
5.表示謙虛
中國人習慣于用“自貶”的方式表示謙虛。例如“薄酒”“便飯”“茅舍”“拙作”等謙語都屬于此類。當英美人夸獎說“Your English is excellent.”時,中國人往往會不假思索、脫口而出“Oh, no.My English is poor.”或“ Well, its just so-so.”。其實,對于贊美之詞回答“Thank you.”就行了。
6.接受禮物
在中國,朋友、親戚間相互送禮,人們一般先要推辭,只有在對方堅持以后才接受。收下禮物后,一般不當面打開,以免給人以“貪婪”的印象。而英美人與我們的習慣恰好相反。收到禮物一般不推辭,而是表示感謝。為了表示對對方的感激,往往當面打開禮物并稱贊一番。
7.交友觀
英美人朋友之間的友誼和中國人一樣:親密、真誠。他們歡迎朋友加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但如耗時過多,他們就不那么講客套了。這同我們中國人交友時在時間上的慷慨形成鮮明的對比。
(二)詞匯障礙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躍的成分,大量英語單詞、短語、成語都具有和英語文化密切相關的內涵。
例如: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狗的貶義形象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等等。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人們欣賞狗的勇敢和忠誠,對狗的贊譽也屢見于習語和諺語中,并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 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三)比喻修辭障礙
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也不同,比喻性短語也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當聽到西方人說:“Jack is as timid as a rabbit.”或“Those people are big fish.”時,中國人常會感到迷惑,因為他們不知道在英語里as timid as a rabbit是指膽小如鼠;而big fish則指大人物。
(四)隱私障礙
中國人長期以來有團結友愛、樂于助人的精神,個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甚至是更大集體的事。因此,中國人往往對隱私這一概念把握不準。例如,中國人為表示親近與友好,常詢問女士的年齡。而在英美人眼中,年齡(特別是婦女的年齡)是絕對的隱私,不可隨便探問。中國人對工資數(shù)額向來是不保密的。而在西方,一個人的收入是機密。除年齡、收入外,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等也屬于個人私事。打聽別人的私事是一種侵犯他人“城堡”的行為。
(五)空間觀念障礙
在西方人家里做客,客人一般只能局限在客廳里,決不能因為好奇而向主人提出參觀臥室的要求。廚房通常被看成家庭主婦不可侵犯的地盤。若有人撞進來碰這碰那,會引起主婦們的強烈不滿。中國人由于歷史的原因一般具有共享地域空間的習慣,因此很少意識到空間對西方人來說也是一種不可隨意侵犯的財產。
二、突破文化障礙的教學對策
通過對教學方法的不斷積累和探索,筆者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來解決學生的文化障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讓學生理解西方文化
文化的不同沒有好壞之分,各種文化都是平等的,筆者教育學生對異國文化采取尊重和寬容的態(tài)度。心胸要寬廣,態(tài)度要開明。
2.采用文化旁白
筆者努力挖掘語言形式中的文化內涵,并結合課文講解英語國家的有關文化背景知識。
3.融入
直接把外國文化內容作為語言教學材料,或編一些介紹異國習俗、典故、歷史和風士人情等內容的“真實材料”,增進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
4.體驗
通過讓學生看電影、電視、錄像、多媒體課件以及上網(wǎng)、閱讀文學作品等活動,營造英美文化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和文化,提高他們對文化的敏感性和意識。
5.比較
比較中西兩種文化的差異,讓學生既了解英美人的風俗習慣,又知道本民族的習俗。
6.不斷更新知識結構
教師要做個有心人,盡力攝取英美國家文化生活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綜上所述,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大膽探索文化教學,把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提高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并排除學生在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從而不斷地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達到成功交際的目的。
責任編輯朱守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