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由星塵構成的:從DNA中的氮到血液中的氧氣,都是由恒星內部產生的。在恒星內部,氫原子聚變成氦原子,然后再形成更重的元素。然而,即使是最大、最活躍的恒星,也無法制造出比鐵重的元素。
那么元素周期表中的重元素,如金、鉑和鈾,從何而來呢?
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些物質是在巨大恒星生命終結時引發(fā)的超新星爆發(fā)產生的。不過最近,美國加州大學的天文學家提出了新的觀點,他們認為這些重的元素很可能形成于富含中子的環(huán)境,并且需要微小黑洞的參與。
在已有的理論中,微小黑洞是大爆炸的產物,天文學家們認為,大爆炸產生的微小黑洞可以侵入中子星,并從內部吞噬它們。當中子星被吞噬時,它們就會旋轉并拋出冷中子物質,這些物質會分解、加熱并產生重的元素。而根據計算,在中子星消亡的最后幾毫秒中,噴射的中性物質的含量,與所觀測到的重元素量基本上匹配。這似乎說明,重的元素可能來自消亡的中子星。
這個觀點不僅為重元素的產生找到了可能的解釋,還能用來解釋宇宙中其他一些尚未解決的謎團。不過,這個觀點還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endprint
大科技·科學之謎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