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江, ,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貴州 貴陽 550003; 2.貴陽中醫(yī)學院, 貴州 貴陽550002)
貴州蕨類植物新記錄
——長根假冷蕨和膜葉冷蕨
趙海1,葉江海2,王波2,張敬杰2
(1.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 貴州 貴陽 550003; 2.貴陽中醫(yī)學院, 貴州 貴陽550002)
報道2種貴州蕨類植物新紀錄:長根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repensChing和膜葉冷蕨Cystopterispellucida(Franch.) Ching。
蕨類植物; 長根假冷蕨; 膜葉冷蕨; 新記錄
長根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repensChing)和膜葉冷蕨(Cystopterispellucida(Franch.) Ching)均屬蹄蓋蕨科(Athyriaceae),前者為假冷蕨屬(Pseudo-cystopterisChing),后者為冷蕨屬(CystopterisBernh)植物[1]。文獻[2]記載長根假冷蕨主要生長于云南省西部的怒山山脈中段及西北部的蘆山、大川、九里崗等地,生長在海拔3 200~3 650 m的高山灌叢及陰暗的杜鵑林下[3];膜葉冷蕨主要分布于中國陜西、甘肅、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生長在山坡林下或溝邊陰濕處,海拔1 500~3 700 m[4]。2種植物均為少見物種,貴州未見報道[5-6]。
2013年8月中旬,課題組對貴州威寧縣麻乍鄉(xiāng)的藥用蕨類植物進行考察,在27°08.309′N,104°44 .363′E,海拔1 767 m的樹林下發(fā)現(xiàn)了長根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repensChing)(趙俊華、潘爐臺等20130813,HGCM),群落分布稀疏。2014年11月中旬,課題組對貴州道真縣大沙河保護區(qū)的藥用蕨類植物進行考察,在29°08.114′N,107°35.323′E,海拔1 317 m的山坡巖石下發(fā)現(xiàn)了膜葉冷蕨(Cystopterispellucida(Franch.) Ching)(孫慶文、趙俊華、潘爐臺等20141116,HGCM),群落面積3~4 m2,生長良好。上述的2種蕨類植物在貴州未見報道[5-6]。
筆者在貴州發(fā)現(xiàn)的長根假冷蕨植物與膜葉冷蕨在植物大小及其他性狀與《中國植物志》、《云南植物志》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對長根假冷蕨和膜葉冷蕨記載的基本一致[4-5]。但是,由于生長環(huán)境的差異導致2種植株大小有一些差異。貴州發(fā)現(xiàn)的長根假冷蕨植物與膜葉冷蕨植物的形態(tài)描述如下:
長根假冷蕨,根狀莖細長橫走,直徑2~4 mm,棕褐色,無鱗片,先端連同葉柄基部被淺褐色、膜質、闊卵狀披針形鱗片;葉遠生。能育葉長15~35 cm,葉柄長8~10 cm,基部直徑1.5~2.5 mm,和根狀莖同色,向上逐漸變成微紫紅色,疏被闊披針形鱗片;葉片長15~18 cm,中部寬8~11 cm,卵狀長圓形,漸尖頭,基部近平截,略變狹,二回羽狀;羽片13~15對,基部2對略縮短,稍斜向下,相距1.5~2 cm,中部羽片長4~5 cm,基部寬1.6 cm,闊披針形,短漸尖頭,基部平截,無柄,一回羽狀;小羽片10~12對,平展,接近,長6 mm,寬5 mm,卵狀長圓形,先端鈍而有三角形短尖齒,基部近對稱,闊楔形,下側下延并與羽軸上的狹翅相連。邊緣有重鋸齒,或銳裂,裂片有2、3個短尖齒;頂部羽片狹長圓狀披針形,基部與葉軸上的狹翅相連,深羽裂,裂片邊緣有短三角形尖鋸齒。葉脈下面可見,在小羽片上羽狀分叉,每鋸齒有小脈一條。孢子囊群小,橢圓形,生于小脈背上,每末回小羽片或裂片上1~6枚,位于主脈與葉邊緣之間;囊群蓋圓腎形,邊緣撕裂,淺褐色。
膜葉冷蕨,根狀莖細長橫走,直徑約2.5 mm,葉柄基部密被紅棕色短柔毛及少數(shù)灰褐色闊卵形膜質鱗片;葉遠生。能育葉長 55~65 cm,葉柄長20~30 cm,直徑1~2.5 mm,淡紅褐色,略有光澤,基部有少數(shù)灰褐色闊卵形膜質鱗片與短柔毛;葉片卵形至狹卵狀長圓形,長20~30 cm,寬10~15 cm,先端長漸尖,一回羽狀,羽片羽裂至二回羽狀;羽片12~15 對,斜向上;
注:A~D為長根假冷蕨Pseudocystopteris repens Ching;A為植株;B為葉背(示孢子囊群);C為葉柄基部;D為羽片;E~H為膜葉冷蕨Cystopteris pellucida (Franch.) Ching;E為植株;F為葉背;G為根狀莖;H為生境。圖版
基部一對三角狀闊披針形,長8~15 cm,寬2~5 cm,先端尾狀漸尖,基部不對稱,有3~5 mm短柄,近對生,距第2對羽片約5 cm;小羽片8~12對,上先出,互生,通常羽軸上側的較下側的略短,羽片基部下側第2片最大,長卵形或長三角形,長2~3 cm,寬1~2 cm,先端急尖或近鈍頭,并有鋸齒,基部兩側極不對稱,上側斜截形,和羽軸并行,下側為闊楔形,斜向上,無柄,深羽裂;裂片3~5對,基部上側一片最大,長圓形或卵形,先端圓鈍或近截形,連同兩側有鋸齒;羽片自第2對向上漸短,通常羽片基部上側的小羽片較大,三角形,裂片僅先端有鋸齒,兩側全緣。葉脈兩面可見,下面較明顯,小脈單一或1~2回分叉,伸達鋸齒間的缺刻。孢子囊群圓形,褐色,著生于上側小脈背上,每末回裂片上有1~2枚,羽片基部上側的較大小羽片上常有3~4枚或更多,主脈兩側的小脈通常均能育;囊群蓋近圓形或半杯形。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3(2)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2]朱維明.云南植物志(第20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學報[J].北京:科學出版社,1964.
[4]中國科學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3.
[5]王培善,王筱英.貴州蕨類植物志[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1.
[6]何順志,徐文芬.貴州中草藥資源研究[M]. 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7.
PseudocystopterisrepensandCystopterispellucida—— New Recordof Pteridophytes in Guizhou Province
ZHAOHai1,YEJianghai2,WANGBo2,ZHANGJingjie2
2016-11-16
貴州省科技廳項目(黔科合基礎[2016]1018)。
趙 海(1967—)女,副主任藥師,主要從事中藥鑒定,中藥臨床藥學中藥資源的研究;E-mail:670082381@qq.com。
張敬杰(1971—)女,教授,主要從事民族藥資源與化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E-mail:Zjj523@126.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7.03.063
S 324
A
1001-4705(2017)03-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