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成
[摘 要]教師應研究學生行為習慣的非正常表現(xiàn)狀態(tài),分析學生自卑、壓抑、封閉、偏激四種病態(tài)心理的成因及對策,呼吁家庭、學校、社會重視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鍵詞]行為習慣;病態(tài)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7)30-0069-02
青少年正處在心理狀態(tài)、心理品質、心理能力等形成的關鍵時期,有些學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huán)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們出現(xiàn)知識斷層,在正常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效果差,學習成績明顯低于同年級同學,且行為習慣表現(xiàn)出非正常狀態(tài)。其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缺乏積極進取意識、自暴自棄、認知偏激、逆反心理嚴重;紀律上自由渙散,打架斗毆;學習目的不明確,逃學厭學,上課不專心,成績較差等。而恰恰就是這些心理障礙及心理疾病導致“問題學生”的產(chǎn)生,人們通常把原因歸結為學校、家庭、社會等因素的不良影響,而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因素。學生的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通常又以自卑、壓抑、封閉、偏激四種病態(tài)表現(xiàn)出來。
一、自卑心理
青少年自卑心理一方面來自外界對學生行為的屢次批評和學習成果多次否定;另一方面來自學生本身的困苦經(jīng)歷或疾病等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如家庭成員間的嚴重沖突、父母離異或病故、家境過于貧寒等。學生心理負擔遠遠超過了該年齡所應承受的程度,造成學生心理承受的意志力崩潰,失去生活、學習的勇氣和信心。前不久,湖南河西桐梓坡發(fā)生了悲劇的一幕:年僅13歲的女中學生付某留下遺書后,從17層高樓縱身跳下,當場身亡,這為中學生心理問題又敲響了一記警鐘。跳樓自殺的付某今年讀初二,平時性格比較內向,和離婚后的父親生活在一起。由于父母親均已下崗,其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窘困,早在兩年前,付某就萌生過自殺的念頭,但并沒有引起家人的足夠重視。針對付某自殺,中國心理學會湖南心理教育輔導中心副主任黃振芳教授認為,付某肯定存在心理問題,她生活在只有父親的單親家庭,家庭的溫暖關愛嚴重缺失;家庭經(jīng)濟條件過于窘困;加上學習帶來的巨大壓力,導致付某心理承受能力弱,于是會產(chǎn)生厭世的心態(tài),導致悲劇的發(fā)生。如果家長和教師對這些學生的行為多一點關注、多一點引導、少一點責備,對其學習成果多一份珍惜、贊賞,同時學校、社會及時承擔起救助關愛和心理干預的責任,那些嬌嫩鮮活的生命之花就不會過早凋謝,就不至于形成學生“足將進而趔趄,口將音而囁嚅”的自卑心理病態(tài)。
二、壓抑心理
壓抑心理通常表現(xiàn)為心情沉悶、煩惱不堪、牢騷滿腹、暮氣沉沉,既不能分享他人的喜悅,也不能分擔他人的憂愁,對他人的喜怒哀樂無動于衷,難以產(chǎn)生共鳴,散失廣泛的興趣,成天拘泥于自我約束之中,嚴重時還會有絕望輕生的念頭。從心理學角度看,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心理實體,因為每個人有其獨特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個性;從社會學角度講,每個人都是一個角色,而這個角色由特定年齡段的義務、權力和職責構成。隨著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知識面的拓展,他們處在張揚個性與個性尚未確立,渴望得到尊重認可與往往被學校、家庭、社會忽視的矛盾之中。由于他們的知識與社會閱歷不夠全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等原因,盡管他們有張揚的個性、奮發(fā)進取的表現(xiàn),也常常難以得到重視、信任和鼓勵,這樣就扼殺了埋藏在學生內心深處的難得的個性塑造、進取創(chuàng)新潛能。家長和教師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如果不采取武斷指責、謾罵甚至懲罰等手段來刺激他們本來就不穩(wěn)定的情緒,就不至于出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敢怒而不敢言,采取忍氣吞聲、沉默這類無聲反抗的應急反應,使得學生產(chǎn)生壓抑心理缺陷和人格障礙的悲劇就會避免。
三、封閉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吉福特認為:“青少年心理發(fā)展往往呈現(xiàn)出矛盾和不穩(wěn)定的特點,他們常希望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肯定自己,但往往在片面膚淺的認識基礎上肯定自己;反過來他們對自己的認識有時是深刻的,但卻又引不起相應的體驗?!狈忾]心理實質上是一種心理的自然防御本能。學生在學習生活及心理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碰到這樣那樣的挫折和困惑,而挫折和困惑會引發(fā)個人的焦慮。有些學生抗壓的能力較弱,使得焦慮越積越深無法化解,故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回避現(xiàn)實,降低焦慮感,久而久之也就弱化了他們與社會交往和自我表現(xiàn)的能力。這樣使其獲得的各種信息片面、狹窄,導致情感隔絕,產(chǎn)生了孤獨、隔世之感,從而使心理活動出現(xiàn)病態(tài)。從青少年來講,“同一性危機”是產(chǎn)生自我封閉心理的重要原因?!巴恍晕C”是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一個概念,他認為“同一性危機”是青少年企圖重新認識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而產(chǎn)生的自我意識的混亂。面對學生生理和心理的劇變,渴望交友而知己難找,渴望獲得正確的認識而現(xiàn)實中負面信息干擾多我等矛盾,他們迫切希望得到家長、良師益友的解惑答疑和指點迷津。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摒棄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了解與掌握青少年成長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知識,架起他們與別人溝通的橋梁,坦誠從容地面對學生心理和行為品質出現(xiàn)的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做到動輒不小題大做、挖根尋源、橫眉冷對,敏銳地把握學生與外界溝通和糾正錯誤的最佳良機。那些無情地傷害學生善良心靈,促使學生心靈大門關閉,出現(xiàn)固步自封的心理病態(tài)后果就不會產(chǎn)生。
四、偏激心理
美國心理學家阿諾德認為:“來自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須經(jīng)人腦的思維,通過評價或估量才產(chǎn)生情緒和情感。”她舉了一個典型的例子:人在森林里看到一只熊就會引發(fā)恐懼,而在動物園里看到一只關在鐵籠里的熊就不會恐懼。偏激心理的產(chǎn)生源于所掌握知識與實際心理年齡極不相符的矛盾狀況,表現(xiàn)在行動上是莽撞行事,不計后果,誤把蠻干、魯莽當英雄行為,見識上孤陋寡聞,社交上自我封閉、自以為是,總以絕對的、片面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問題。對同學、家長、教師善意的規(guī)勸批評不理不睬,成天抱怨自己懷才不遇,只求索取,不講奉獻。在情緒上表現(xiàn)為按照個人的是非標準去評價周圍的一切,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誘,總是沉醉在自我意識里。當今學生心理和生理發(fā)育提前,意志控制力薄弱,情感容易波動,善于接受新事物而又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為顯著特征。網(wǎng)吧、游戲、色情等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在所難免,學生學習和生活行為出現(xiàn)問題時,家庭、學校、社會應采取和風細雨式的化解,而不是暴風驟雨的激化方式。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穩(wěn)定他們的情緒,弱化他們本來就有的逆反心理,這樣才能清除孕育學生產(chǎn)生一觸即發(fā)、一怒就失控的偏激心理傾向的溫床與土壤。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朵小花都是一個獨立的色彩繽紛的世界。只要家庭、學校、社會重視問題學生的心理健康疾患,做到對癥下藥,那些問題學生的心理疾患和心靈創(chuàng)傷就會得到及時疏導與醫(yī)治,他們健全的人格能確立,能力就會形成,素質就會提高,心靈的防護大堤就會筑起。也許,今日有心理疾患的學生,明天就會是德才兼?zhèn)涞臈澚骸?/p>
[ 參 考 文 獻 ]
[1] 梁斌.中學生心理輔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 肖威爾,王振,馬婷婷.青春前期[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3] 趙鳴九,楊永明,胡復.心理學[M].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