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枝青 劉紅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提出,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筆者認為,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文本展開對話,在自主閱讀和探究中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學生才能真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一、營造個性發(fā)展氛圍,抓住學生興趣點
如果說生本教育是對學生主體“學”的肯定,興趣就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打開學生學習能力的一扇門。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熱情,使其參與到閱讀教學的活動中來,形成一個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互相影響、多方互動的課堂,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平等溝通、互相學習,在合作的環(huán)境之中,師生之間共同營造個性發(fā)展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建學生自己的課堂。
如《“紅領巾”真好》這篇課文,“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辈虏逻@是什么?同樣也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板書課題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提出疑惑:這篇課文的題目跟以往的有什么不同?“紅領巾”為什么要加引號?在質疑問難中把兒童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調動起來,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
二、注重個性閱讀理解,激發(fā)學生情感體驗
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面對相同的課文,每個學生對其理解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閱讀中的文本教學,還應該聽取學生真實的聲音,放手讓學生去構建和組織課堂,自己去解讀文本,通過學生間的討論進行思想碰撞。教師不應以“標準答案”去影響學生的閱讀感悟,而應該注重個性化閱讀,深入分析學生獨特的答案,及時調整已經準備好的教學模式。
《母雞》這篇課文可以根據老舍先生對母雞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態(tài)度把課文分為兩部分。因此,筆者設計的問題是:作者一向都很討厭母雞,為什么后來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呢?這樣提問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學生找準第八自然段,然后教給學生讀、劃、思、說、議的學習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拋出另一個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不動筆墨不讀書,悄悄拿起你的筆劃出最讓你感動的句子或者關鍵詞。思考你劃的詞或句表現(xiàn)了母雞怎樣的品質。”把閱讀、理解、感悟、品味留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教師,讓教師真正為學生服務。
三、構建個性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如果說師本教育是“授之以魚”,那么生本教育則是“授之以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語文知識的教學與生活、自然有機融合在一起,同時還必須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以及其他學科的知識有機融合起來,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所學內容。
如古詩文《望天門山》的教學,筆者一改過去古詩教學由教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這樣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而《望天門山》卻是一句一個畫面,老師想把它畫下來,可是卻不明白詩意,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呢?有的學生說:“可以看注釋?!庇械膶W生說:“可以通過多讀來理解詩意?!庇械膶W生說:“不明白的還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薄P者隨機板書:看、讀、問、查,隨即請學生通過“看、讀、問、查”的方法分組學習古詩。就這樣放手讓學生分組自學,然后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繼續(xù)質疑,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一位教育家說過:“讓課堂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那么學生在課堂上是自由的、快樂的、美好的、充實的!”試想,一場以學生為主角的課堂,其質量是可想而知的,學生個性的張揚,教師人格的魅力都會融合在課堂內,形成獨有的特色。
(作者單位:漢川市仙女山街道辦事處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