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玲
【摘 要】在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推動下,信息技術的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在教育領域,以微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逐漸成為了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利用微課展開教學,由于其具有針對性強與教學資源豐富等優(yōu)勢,能夠有效促進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本文將從中職機械制圖當前的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對微課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微課;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現(xiàn)狀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互聯(lián)網的廣泛覆蓋,促進了“微時代”的發(fā)展。微課程視頻即微課因其特有的優(yōu)勢逐漸成為教育行業(yè)教學創(chuàng)新的方向。目前,無論是在小學、中學或者大學中,都掀起了一股微課熱潮。相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言,微課教學所具有的簡短精煉、可移動、可反復觀看等特點,與人們的學習規(guī)律相吻合,滿足了新時代背景下學習時間碎片化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效率與質量。而中職機械教學中,由于該門課程具有較大的抽象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難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因此,該門課程的教學更應該應用微課教學模式,將知識內容生動、形象且直觀化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關于微課在中職機械制圖中的應用,我們需要從目前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現(xiàn)狀出發(fā),對微課的應用進行探討。
1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中職機械制圖教學在教學質量上也得到了提高。但從目前中職機械制圖教學情況來看,目前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仍舊存在兩個明顯的問題。第一,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深入的交流。這主要表現(xiàn)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雖然會適時地與學生展開交流,但交流卻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也就是教師向學生拋出的問題太過簡單,同時教師對問題的分析也過于表面。而這就導致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得不到發(fā)揮,學生對于教學的知識、內容只能是被動接受,而自身的想法卻得不到表達。在這樣形式化的交流活動中,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生對機械制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第二,教學的方式過于單一。雖然目前各大學校都在教學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但中職機械制圖教學模式卻仍沿用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大部分的教師在進行機械制圖教學時,主要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且還是唯一的模式。學生在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模式中,很容易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微課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
2.1應用微課細化機械制圖知識點
在中職課程中,機械制圖是一門涵蓋了大量知識點的課程,并且知識點難度較大,而該門課程對學生的要求不僅僅是提升理論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要求學生需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為了滿足上述教學要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對機械制圖中相對密集的知識點進行細化處理,從而促進理論知識之間的有效銜接,讓學生能夠從淺至深地學習,在促進知識系統(tǒng)化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立體表面交線”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由于該知識點的內容較多,如果單純的按照“截交線”與“相貫線”進行劃分以此展開微課教學,那么兩節(jié)微課是很難將知識點內容講解完的。因此,針對這一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多節(jié)微課的方式,將截交線這一知識點細化為“平面與立體表面相交”“平面與回轉體相交”兩個知識點進行展開微課教學;同時將相貫線這一知識點細化為“園珠嶼圓柱相交”“圓柱與圓錐相交”兩個知識點展開微課教學。通過將兩個大知識點細化為四個小知識點,并將每一個小知識點制作成微課,讓學生能夠從每一個小點中積累知識,進而全面掌握“立體表面交線”這一知識點。
2.2應用微課弱化難點知識
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由于很對知識點難度大且過于抽象,僅僅從字面上去理解,往往會讓學生感覺到力不從心。機械制圖教學中,很多重點知識的教學都需要依靠動畫、模型等方式來進行輔助,又或者是需要教師采用畫圖的方式對知識點進行演示。從而才能解決這些難點問題。但是上述的幾種方式,無論是哪一種方式的操作都需要教師耗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還不一定能夠達到促進學生理解的目標。而對于這些難點知識,如果學生不能夠在教師第一次操作展示時快速理解,就會對后期教師作圖的難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也會降低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并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針對這些難點知識,教師可以提前將其制作成微課的形式,通過微視頻對這些重點難點進行講解,一方面,能夠使得知識變得直觀化與形象化;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反復觀看,在弱化難點知識的同時,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例如,在“虛線之起訖與相交線”該知識點的講解時,為了促進學生對這一難點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將利用視頻的方式將實線與虛線相交的形態(tài),虛線與虛線相交的形態(tài)演示出來,同時將其理論知識與兩種交會方式的特點一并制成微視頻。視頻中除了對虛線之起訖與相交線的演示與講解外,還需要列出學生在這一知識點上常遇見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解答。而教師在結束這一難點知識的第一次微課教學后,需要結合學生反饋的問題對微課進行調整,而后再將其分享到班級群文件當中,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自由下載學習。除此之外,針對機械制圖的重點知識,教師可以每一周對本周學習過的重點知識整理成一個微課,并分享給學生,以促進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
2.3應用微課實現(xiàn)優(yōu)化設計
中職機械制圖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直接決定了微課在優(yōu)化設計上的應用。這主要是因為微課是一種集理論教學、演示教學以及推理分析于一體的教學方式。應用微課教學來實現(xiàn)對機械制圖的優(yōu)化設計,除了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熱情與實效之外,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而應用微課教學以優(yōu)化設計主要分為三個內容,分別為講解說明、操作演示、推理解題。其中講解說明是對需要制作的機械圖的相關知識點進行介紹;操作演示則是對制圖的方法、步驟進行演示;而推理解題則是針對需要制作的機械圖,通過兩面繪制或補畫漏線等制圖過程以此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在“外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中,教師可以提前為學生制作好這一設計的微課,將這一機械制圖的相關知識利用微課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外螺紋的加工過程,從而形象且直觀的看到外螺紋的樣子與制作過程,同時為這一加工過程配上相應的知識點講解,以促進學生對外螺紋畫法的掌握;最后,在學生觀看了外螺紋的加工過程后,教師可以在視頻的最后為學生展示幾種錯誤的畫法,并讓學生觀察這些畫法是否正確,不正確的地方在哪?讓學生在微課教學三部曲中,了解外螺紋每一步的畫法和繪圖時存在的粗細線分不清的問題。
3小結
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合理應用微課教學,一方面實現(xiàn)了對密集知識點的細化,讓學生能夠由淺至深地學習機械制圖知識,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弱化了難點知識,將難點知識以視頻的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使學生更易理解。除此之外,能夠在學生進行機械制圖的過程中,能夠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實際操作以及思維創(chuàng)新等教學指導,在促進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優(yōu)化設計。
參考文獻:
[1]周春林.微課教學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評價[J].高考,2016,(21):196.
[2]于瑾.淺談微課在中職機械制圖課程中的應用[J].職業(yè),2017,(04):108.
[3]張學明.微課在中職機械制圖教學的應用初探[J].時代農機,2017,44(01):212-213.
[4]韓甫疇.微課在中職機械AutoCAD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6,(21):142-143.
[5]朱宇娟.微課在中職機械零件測繪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7):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