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華
文化符號比較視角下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al Symbols
黃振華
舞龍舞獅是中國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活動,在國內(nèi)外迅速發(fā)展開來。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和比較研究法,基于中西方文化符號比較為視角,深入探討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之道。研究認為:中西方文化符號在表象和內(nèi)涵方面存在主觀與客觀、模糊與精確的差異,成為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的文化壁壘;需要神話故事的重現(xiàn)、民族性的正確認識、藝術特色的展示、教育價值的挖掘和娛樂健身功效方面尋求新的傳播思路;最后提出策略: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需要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關系,采用多元化手段加以傳播。
舞龍舞獅;文化符號;國際化;傳播
民間的舞龍習俗就最具代表性,它源于古代的一種祭祀舞蹈,與神靈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民間信仰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1]。中國農(nóng)耕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對龍、獅為崇拜的龍獅文化,并且形成豐富多彩的舞龍舞獅運動[2]。舞龍舞獅作為中國傳統(tǒng)對中國傳統(tǒng)龍獅文化的再現(xiàn),它的國際化傳播中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形象,在其國家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跨文化問題,作為在東方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舞龍舞獅運動,并逐漸向世界范圍內(nèi)傳播,由于中西方文化自古有別,體現(xiàn)在不同的文化表象和文化內(nèi)涵方面,縱觀舞龍舞獅運動國際化傳播的相關研究,多集中于具體策略和現(xiàn)象分析層面,而從文化視角來探討龍獅運動國際化的研究較少,由于中西方龍獅文化差異,僅靠技術表象很難達到深層次文化傳播的效果?;诖?,本研究試圖從文化符號視角,結(jié)合中西方龍獅文化差異,研究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將為彌補理論研究缺憾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1.1 文化符號釋義
符號是記錄人類文化生化的重要內(nèi)容,通過物質(zhì)實體和非物質(zhì)習俗傳承,表象為為人類的情感領域,具有有機整體性和對事物的崇拜特征,符號本身并沒有特殊的意義,而是通過符號表達現(xiàn)實的意義[3]。文化與社會從來都是不可分割的,從文化視角來把握社會表象,研究屬人符號,揭示人的社會行為現(xiàn)象,必須通過文化表象傳達社會意義。一種文化的傳播與認同效果,應該是在異質(zhì)文化中得以體現(xiàn),這也是其價值和意義所在,中西方文化由于其地域與歷史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而造成文化之間的差異,在跨文化的過程中始終圍繞中西文化關系進行,無論是西學東漸,還是東學西漸,都在于求同存異,解決社會問題之目的。以直觀表象為主要特征的西方文化和以內(nèi)涵為主導的中國哲學,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上存在明顯差異,那么反應到文化符號上面,必然存在明顯的差異。
1.2 西方文化符號的特征
西方人對待事物的認識是從感性直觀和知性思維之間的對立視角進行的,認為作為主體的自我與世界同屬非直觀的自在者。因此,可以說它是對思維自身活動的直觀式嚴格意義上的直觀,并不顯現(xiàn)出本體的思維。德意志哲學家康德也認為只有客觀事物對自身刺激達到某一限度時才可以認識對象。[4]法國哲學家Jean-Francois Lyotard的《話語,圖形》在弗洛伊德思想的基礎上,通過研究圖形與話語的關系來強調(diào)感官的重要性,他提到:“要捍衛(wèi)‘眼’的感官——‘眼’的重要性,要接納圖形,要凸顯圖形的重要性,因為圖形要比話語更重要,感官要比理性來的更重要”[5]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則否認感性世界,認為表象世界的本質(zhì)是藏在一層層表象后面的理念,他把客觀世界與所謂虛妄化的感覺世界對立起來,這種極端的觀點徹底拋棄了人的人內(nèi)在的體驗,從而割裂了表象與內(nèi)涵的聯(lián)系;法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梅洛.龐蒂反對傳統(tǒng)的理智論,與以上哲學家不同的是,他強調(diào)知覺,力圖把表現(xiàn)還原到知覺的首要性或原初性,他說:“對我們來說非思只有通過思才開始存在。”[6]可見,西方在外直觀方向上對某種非對象的、不顯現(xiàn)對象的直接認識,是一種本源的直觀,是基于感性直觀中的直觀,這種直觀的認識方式很難從感性材料中獲得充實,就像一種符號A,它雖然必須借助于寫出來的文字或發(fā)出聲音這類感性材料,但是它的涵義卻無法在這些感官材料中得到充實。也就是說西方看待事物時,把問題分開來看,從各個方面用各中方式研究,他們在看待事物的表象時,總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jù),特別是到了近代,西方自然科學的迅速發(fā)展,實證科學占據(jù)了主流,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便具有很強的實證性。
1.3 中國文化符號的特征
中國人把無限的倫理要義植入客觀事物當中,客觀物質(zhì)的表象可以看作是象形進而形聲、指事、會意,引伸出多種意義,事物的客觀表象與其意義息息相關。同時,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往往含有具體形象的痕跡,把那些形象相似、情境相關的事物,如古代的“取象比類”就屬于象征、比喻的方法,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意想”。外部表象是出自其內(nèi)部本質(zhì)的,本質(zhì)的內(nèi)涵沒有什么比表象表達的更徹底,而事物的外部表象是因事物內(nèi)部本質(zhì)而生的,所以可以根據(jù)事物外部表象來觀察事物內(nèi)部的本質(zhì)。表象是用來記錄、體現(xiàn)本質(zhì)的,只要握住本質(zhì),就不用專注于其外部的特征,說明中國文化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傾向于經(jīng)驗論,表象時捕捉思想意蘊性的工具,使人“得意忘形”,從而超越經(jīng)驗而獲得直覺體悟,在表達出思維中表象作用的同時,更加專注表象的內(nèi)涵,這樣表象與其內(nèi)涵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要比表象本身更加受到重視。此時,客觀事物的表象則成為意志的象征品、表示某種抽象概念、思想感情或意境的思維形式,表象認識過程路線是形而下之器到抽象的符號、然后達到形而上之道,最后“道”又和事物原始的表象聯(lián)系在一起,達到以象制器。
每一種文化都有特有的認知方式,認知方式是在思維方式的指導下進行的,不同文化的思維方式是一個民族在對客觀事物時所具有的一種不由自主、不用選擇的態(tài)度和觀念,是人類在認知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普遍性和穩(wěn)定性的思維結(jié)構(gòu),它是思維規(guī)律和思維方法的統(tǒng)一結(jié)合[7]。由于思維方式的差異,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必然有所不同[8]。中西方龍和獅子在各自文化背景下成為蘊含不同寓意的文化符號。
中國文化符號的表象也是來自客觀事物,但與西方文化符號表象相比較,其所指要更加抽象和模糊,中國文化符號之“形”的表象往往會轉(zhuǎn)向?qū)Α吧瘛钡慕沂荆⒅亍皞魃駥懻铡?、“以形寓神”、“重神輕形”,這種文化符號的所指善于揭示表象的內(nèi)在氣質(zhì)特征,給人以無限遐想。美國心理學家Nisbet等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證明了東西方文化之間對表象的觀察是有差異的,用眼部運動追蹤器來觀察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對一個圖片的反應特點,結(jié)果證明,中國人與美國人對表象的認知角度是存在差異。前者專注于位于中心的物體,后者更傾向于把圖像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將中心的物體與背景聯(lián)系起來觀察。因此,他認為“東方人對事物表象的觀察是從整體視角出發(fā)的,注重事物間的聯(lián)系;西方人以目標為導向并且更加務實;中國文化強調(diào)事物的整體性特征,突出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diào)理性在客觀事物中的作用和價值。[8]至于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原因,我們可以從古希臘和古代中國的歷史文化條件入手,揭示其產(chǎn)生的深層次內(nèi)涵。
通過中西方文化比較可以看出,中西方龍獅文化無論是表象還是在深層次文化內(nèi)涵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在國際化傳播過程中需要突破跨文化壁壘,方能順利傳播,這就需要走一條與其他體育項目國際化傳播的不同道路,深入挖掘中國龍獅文化的積極因素,在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彌補西方龍獅文化在精神內(nèi)涵方面的缺憾。這就需要從文化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的視角探索中國舞龍舞獅的發(fā)展之道。
3.1 堅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并重的傳播思路
舞龍舞獅作為一種民俗民間活動,并不是古板的一成不變,相反,它需要不斷的進行“新陳代謝”,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的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離不開現(xiàn)代元素。但是,在西方強勢體育文化背景下,又不能失去文化自信,如何在中國傳統(tǒng)與西方現(xiàn)代之間找出最佳的平衡點,對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至關重要。因此,在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過程中,首先要堅定民族自信,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推動舞龍舞獅走向世界舞臺,同時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融入到不同文化當中,在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中求生存和發(fā)展。
3.2 平衡中方與西方文化差異
任何文化的交流都經(jīng)歷沖突、互諒、求同存異、認同融合的過程。由于中西方龍獅文化的差異,中國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必然面臨跨文化問題,平衡中方與西方文化差異對實現(xiàn)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具有重要的價值。筆者認為: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的初級階段,需要以“入鄉(xiāng)隨俗”為應急策略,以受眾需要為突破口,改革舞龍舞獅的傳播方式;堅持“持中守庸”的傳播原則,在適應西方受眾需要的同時,不能放棄自身的文化影響;在整個跨文化中,要以“和而不同”的傳播導向,最終到達全面?zhèn)鞑サ哪康摹?/p>
3.3 多元化的傳播手段
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不能靠單一的方法和手段,應該將多種傳播手段運用到其中,如“商業(yè)化傳播”的形式,各類的舞龍舞獅競賽以及商業(yè)慶典禮儀等形式都屬于商業(yè)性舞龍舞獅傳播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傳播者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利益,同時,潛移默化地傳播了中國文化,此時,舞龍舞獅就類似于商品,傳播者獲得一定收益,如果運行的成功,則會出現(xiàn)虧損現(xiàn)象,但是,無論出現(xiàn)那種情況,這種活動都會增加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效應。另外,非商業(yè)化傳播也是一個重要的傳播手段,如通過公益性的文化演出和中國龍獅文化講座等形式,為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創(chuàng)造條件。
1.西方文化符號以理性的客觀為基礎,要求趨向于細化和精確化;中國文化符號追求內(nèi)向的、精神的和性情的內(nèi)涵,具有模糊的和混沌特征,屬于形而上的認知過程,這種差異對中西方龍獅文化產(chǎn)生影響。
2.中西方龍獅文化存在文化表象和內(nèi)涵的差異,形成了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的文化壁壘。
3.舞龍舞獅國際化傳播的新思路體現(xiàn)在神話故事的重現(xiàn)、民族性的正確認識、藝術特色的展示、教育價值的挖掘和娛樂健身功效的發(fā)揮方面。
4.舞龍舞獅的國際化傳播應該處理好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關系,采用多元化傳播手段。
[1] 呂韶鈞. 舞龍習俗與民族文化認同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6:5.
[2] 常明禮,衛(wèi)志強,王家友. 淺議舞龍運動的國際化推廣[J].武術科學,2007,4(8):78-79.
[3] 張蔚.符號論美學與藝術門類之基本幻想[J].藝術百家,2005:(5):123-127.
[4] 康德.純粹理性批判[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135.
[5] 莫偉民.圖形與話語:利奧塔的弗洛伊德主義[J].哲學研究,2010(9):70-76.
[6] [法]莫里斯·梅洛—龐蒂.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jié)論[M].王東亮,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2:43.
[7] 張香君. 東西方思維差異對比及意義[J]. 前沿,2010(18):31-33.
[8] 劉培培.論古希臘的認識論傳統(tǒng)和思維方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8.5:1.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motion of Chinese Dragon and Lion Dance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Huang Zhenhua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i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it development rapidly in China and abroad. By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depth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based on cultural symbols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appearance and content about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vague and precis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symbols, which become the barriers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s on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the new idea for dragon and lion dance include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yths, nationality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ar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play,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excav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itness effects; Finally, the paper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dragon and lion dances needs to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East and West, use the diversified methods to realize the promotion. Key words: dragon and lion dance; cultural symbols; international; propagation
黃振華(1972-),男,浙江溫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
浙江警察學院警察體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Zhejiang, China.
G852.9
A
1005-0256(2017)03-0141-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