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軍
摘 要: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就是對于學生“聽、說、讀、寫”四項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這四項能力缺一不可,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更是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今后各科學習的水平。因此,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應該積極把握閱讀教學,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素材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4-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4.07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常常會受各種因素影響,導致教學效率偏低。為此,應該積極改進教學策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將從注重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閱讀素材自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形成對語文閱讀素材內(nèi)容、主題的深入感知;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濃厚興趣;注重提升學生閱讀品味,使學生獲得充裕的閱讀時間;將優(yōu)秀的文本和文章推薦給學生,使學生的閱讀半徑得以拓寬這幾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教學體會。
一、注重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閱讀素材自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形成對語文閱讀素材內(nèi)容、主題的深入感知
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課程之上,語文教師習慣于按照教學大綱的指定內(nèi)容,帶領學生進行閱讀素材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任課教師完全掌控了課堂整體教學進程,學生只能機械地接受和記憶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如此一來,極易造成學生在學習完一篇閱讀素材之后,根本沒有形成個人的知識見解,而是完全成為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的“容器”。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改變以往所遵循和習慣的教學模式,轉而為學生打造能夠供其對閱讀素材進行自行閱讀的氛圍,以便讓學生通過對語文閱讀素材的自行閱讀,從中獲取個人化的閱讀體悟。還有就是,借助這種方式,將改變以往學生因教師對閱讀素材的講解,進而產(chǎn)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從而欠缺個性化的閱讀體驗。此外,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地轉變教學理念,將先前所習慣的集體授課模式轉變?yōu)閭€體化授課模式,之所以建議如此,原因在于,任何閱讀行為均是典型的個體化行為,集體化教學亦造成學生閱讀感受的千篇一律,唯有任課教師采取個體化閱讀教學模式,方才能夠使每個學生獲得個體化的閱讀體驗,進而幫助學生深化和加強閱讀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對于閱讀的濃厚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就必須要促使學生對于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因為只有興趣才能真正促使學生想要去閱讀,越讀越想讀。具體而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選擇有趣的閱讀材料
有趣的閱讀材料會使學生迫切產(chǎn)生想要去閱讀的欲望,這種欲望會使學生主動地去閱讀,并且積極地思考,預測閱讀材料的發(fā)展過程,產(chǎn)生一定的聯(lián)想。為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繪本,或者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動物類題材的閱讀材料,先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
(二)利用有趣的話題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閱讀愿望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地拋出話題,尤其是拋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對閱讀充滿著期待和探索欲,使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當主要知識內(nèi)容講解完畢之后,任課教師此時應當注意對學生閱讀興趣的發(fā)掘和拓展,積極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并且與其進行探究,通過觀察和把握學生對閱讀素材中的相關內(nèi)容產(chǎn)生了何種興趣為切入點,以此向?qū)W生介紹相關閱讀書目,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行在課外進行主動閱讀。
三、注重提升學生閱讀品味,使學生獲得充裕的閱讀時間
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目的并非著眼于使學生僅僅對相關知識點實現(xiàn)識記和掌握,更在于借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閱讀興趣,從而使其能夠通過系統(tǒng)、持續(xù)的閱讀,經(jīng)歷、感悟人生,進而實現(xiàn)審美觀的升華?;谶@一考慮,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合理創(chuàng)設教學模式,通過精讀、示讀等形式,讓學生領會閱讀素材的中心思想。同時,任課教師要注重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并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裕的閱讀時間,選擇不同的閱讀方式,使學生讀中品味,并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讀書狀態(tài)。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我要求學生邊讀邊議,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并結合實際號召學生保護環(huán)境應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此外,引導學生抓住關聯(lián)詞語,讓學生比較著讀,采取指名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讀,讀后評議。
四、將優(yōu)秀的文本和文章推薦給學生,使學生的閱讀半徑得以拓寬
現(xiàn)今,出版市場存在著良莠不齊的現(xiàn)象,面對這種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優(yōu)秀的閱讀文本和文章推薦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在對這些文本、文章的閱讀過程中獲得美的體驗,同時也能夠?qū)崿F(xiàn)對學生閱讀半徑的有效拓寬,讓學生愛上閱讀,了解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編的多種題材的課文都是內(nèi)容和形式完美的統(tǒng)一體。它們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語言,對少年兒童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對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zhì)有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成功地為我們塑造了各式各樣使人賞心悅目、充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這些正面的人物形象,都為少年兒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此作為閱讀教學的有效切入點。開闊視野的必然經(jīng)過階段,但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讀,其宗旨都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強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進一步吸收語言精華,在精讀課文的過程中,逐步品味民族文學語言的魅力。
五、結語
以上,我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了探究。小學階段的閱讀是學生今后語文學習以及各學科學習的基礎和重中之重。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可行的閱讀教學方法,通過多種途徑來促進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使小學生扎實地打好閱讀基礎,提高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姚秉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14.
[2] 毛志燕.“國培計劃”——頂崗置換教師培訓的調(diào)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
[3] 潘施施.優(yōu)秀中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個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4] 林湘閩.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2.
[5] 倪文玉.提高小學對話式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6] 楊愛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成功(教育),2012
(9X):78.
[ 責任編輯 胡雅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