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光
(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碎片與還原
——初中古詩文教學新探
朱迪光
(衡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通過對語文社初中《語文》教材研究,發(fā)現(xiàn)其所選文言文課文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絕大部分朝代,顯然初中語文儼然有一個中國古代文學體系,然而語文教材的編輯卻出現(xiàn)了四種情況:同一作家或同一著作的作品分在不同的課文、不同的單元甚至不同冊;同一朝代的文學作品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作品混編;作家作品知識散見于注釋,因按課文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介紹,顯得比較零亂;為解決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碎片化問題并還原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遵循這樣的原則:唐宋宜細,明清宜特,先秦宜重,難易相宜。
碎片;還原;初中語文;中國古代文學
初中《語文》文言文課文所選的內容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絕大部分朝代,具體情況如下:
先秦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論語》六則,《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9.古文二則:《郢人》(《莊子》)、《伯牙善鼓琴》(《列子》);《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27.《曹劌論戰(zhàn)》(《左傳》);《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0.《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23.《公輸》(《墨子》);《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秋水》(《莊子》)、21.《愚公移山》(《列子》)、22.《扁鵲見蔡桓公》(《韓非子》)、第七單元25.《論語》十則、26.《魚也我所欲也》(《孟子》);《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關雎》《蒹葭》(《詩經》)、第七單元26.《莊子》二則:《渾沌之死》《呆若木雞》。
兩漢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9.《陌上?!?《樂府詩集》),《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30.《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細柳營》(司馬遷)、24.詩詞五首之《十五從軍征》,《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7.訂鬼(王充),《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7.《周公誡子》(韓嬰)。
魏晉南北朝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世說新語》二則:《期行》《乘船》、24.木蘭詩(《樂府詩集》),第七單元27.《三峽》(酈道元)30.詩五首之《觀滄海》(曹操);《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之《飲酒》(陶淵明)、26.《強項令》(范曄);《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答謝中書書》(陶弘景)、第七單元28.干將莫邪(干寶);《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5.《桃花源記》(陶淵明)、29.詩詞五首之《歸田園居》(陶淵明);《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古文二則:《四知》《私心》(范曄)、22.與朱元思書(吳均)、第七單元28.《出師表》(諸葛亮)。
唐代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雜詩》(王維)、《夜雨寄北》(李商隱)、《淮上與友人別》(鄭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第七單元30.詩五首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望岳》(杜甫);《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黔之驢》(柳宗元),22.《陋室銘》(劉禹錫),25.詩詞五首之《次北固山下》(王灣)《登幽州臺歌》(陳子昂)《雁門太守行》(李賀),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渡荊門送別》(李白)《春望》(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小石潭記》(柳宗元),25.詩詞五首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過故人莊》(孟浩然),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觀刈麥》(白居易)《赤壁》(杜牧);《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之《送別》,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終南別業(yè)》(王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捕蛇者說》(柳宗元),24.詩詞五首之《使至塞上》(王維)《泊秦淮》(杜牧)《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第七單元28.《馬說》(韓愈),29.詩詞五首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滁州西澗》(韋應物);《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黃鶴樓》(崔顥)《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虞美人》(春花秋何了)(李煜)。
宋代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傷仲永》(王安石),第七單元26.賣油翁(歐陽修),30.詩五首之《登飛來峰》(王安石);《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3.《愛蓮說》(周敦頤),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辛棄疾);《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記承天寺夜游》(蘇軾),25.詩詞五首之《游山西村》(陸游)、《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過《零丁洋》(文天祥);《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古文二則:《孫權勸學》《祖逖北伐》(司馬光),24.詩詞五首之《訴衰情》(陸游),第七單元26.《岳陽樓記》(范仲淹),27.《醉翁亭記》(歐陽修),29.詩詞五首之《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李清照);《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之《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之《約客》(趙師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第七單元29.《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30.詩詞五首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元代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之《天凈沙·秋思》(馬致遠),《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yǎng)浩)。
明代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3.《空城計》(《三國演義》),14.《美猴王》(《西游記》);《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3.《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施耐庵),第六單元24.《滿井游記》(袁宏道);《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朝天子·詠喇叭》(王磐),第七單元28.湖心亭看雪(張岱);《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3.《送東陽馬生序》(宋濂),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詠煤炭》(于謙)。
清代部分有:《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8.古文二則:《蔡勉旃堅還亡友財》(徐珂)、《戴震難師》(段玉裁);《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口技》(林嗣環(huán))第七單元28.《岳飛》(畢沅);《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4.《范進中舉》(吳敬梓),第七單元29.《勞山道士》(蒲松齡)、30.詩詞五首之《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之《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納蘭性德);《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4.《與妻書》(林覺民)。
1.同一作家或同一著作的作品分在不同的課文、不同的單元甚至不同冊。
來源于《論語》的材料被分成兩篇單獨的課文:《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論語》六則,《語文》九年級上冊25.《論語》十則2.來源于《孟子》的材料被分成兩篇課文:《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6.《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6.《魚也我所欲也》。來源于《莊子》的材料被分成兩篇課文:《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秋水》,《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6.《莊子》二則:《渾沌之死》《呆若木雞》。
李白的詩分屬不同冊的三篇課文:《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0.詩五首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渡荊門送別》,《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
杜甫的詩分屬不同冊的四篇課文:《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望岳》,《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春望》,《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第七單元29.《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孟浩然的詩分屬不同冊的兩篇課文:《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之《過故人莊》,《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之《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王維的詩分屬不同冊的二篇課文:《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雜詩》,《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之《使至塞上》。
白居易的詩分屬不同冊的二篇課文:《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觀刈麥》(白居易),《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錢塘湖春行》。
杜牧的詩分屬不同冊的二篇課文:《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赤壁》,《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之《泊秦淮》。
李商隱的詩分屬不同冊的二篇課文:《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夜雨寄北》,《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之《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煜詞分屬二篇課文:《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虞美人》(春花秋何了)(李煜)。
來自柳宗文的古文亦被分編為三篇課文:《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黔之驢》,《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小石潭記》,《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捕蛇者說》。
宋代詞人之作也被分屬為不同冊的課文。蘇軾的三首詞被分屬不同冊不同的課文:《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之《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江城子·密州出獵》。
李清照的詞分屬不同冊的課文:《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之《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辛棄疾的詞分屬不同冊的課文:《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之《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歐陽修的文也分屬不同冊的課文:
《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26.《賣油翁》,《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7.《醉翁亭記》。
2.同一朝代的文學作品分在不同的地方。
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在此以宋代文學作品入選語文教科書為例考察宋代文學作品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分布情況。
《語文》七年級上冊23.傷仲永第七單元26.賣油翁(歐陽修)30.詩五首之《登飛來峰》(王安石)
《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3.愛蓮說(周敦頤)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辛棄疾)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2.記承天寺夜游(蘇軾)25.詩詞五首游山西村(陸游)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過零丁洋(文天祥)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2.古文二則(司馬光)孫權勸學祖逖北伐24.詩詞五首清平樂·村居(辛棄疾)第七單元26.岳陽樓記(范仲淹)27.醉翁亭記(歐陽修)29.詩詞五首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李清照)
《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4.詩詞五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蘇軾)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約客(趙師秀)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李清照)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江城子·密州出獵(蘇軾)第七單元29.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30.詩詞五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3.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作品混編
不同體裁的作品混編為一篇課文。這種情況在《語文》教科書中最多的是將詩與詞混編在一起。如《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收《飲酒》《次北固山下》《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雁門太守行》《天凈沙·秋思》,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渡荊門送別》(李白)《春望》(杜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墩Z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5.詩詞五首收《游山西村》(陸游)、《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蘇軾)。
第25課四首為詩,一首為元曲。詞與詩不同,曲不同于詩也不同于詞。雖然可泛稱古代詩詞,然而,作為初中生所必須要掌握的古詩文知識,有何道理可以馬虎了事?
不同題材的作品混編情況也非常普遍。這種情況從上面所引材料證明不同體裁的作品混編為一課的例子中也可看出這一問明。如《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收《觀刈麥》(白居易)、《赤壁》(杜牧)、《過零丁洋》《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山坡羊·潼關懷古》等,首首題材不同。
4.作家作品知識散見于注釋,因按課文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介紹,顯得比較零亂。
下面收集的是《語文》教材中關于唐代文學家及其所選作品出處的介紹。
《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雜詩》注①:選自《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王維(約701—761),唐代著名詩人。字摩詰,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1]174《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夜雨寄北》注⑤:選自《李義山詩集》。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著名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1]174《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淮上與友人別》注②:選自《云臺編》。鄭谷(約848—約909),唐代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淮上,即揚州。[1]176《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⑧:選自《王子安集》。王勃(約650—676),唐代著名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杜少府,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詳。少府,官名縣尉的別稱。[1]176《語文》七年級上冊25.詩五首之《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①:選自《劉夢得集》。劉禹錫(772—842),唐代著名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與白居易(字樂天)在揚州相逢。酒席上,白居易寫了一首《醉后贈劉二十八使君》詩送給劉禹錫,劉禹錫當場寫了這首詩回贈白居易。[1]178《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七單元30.詩五首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注①:選自《李太白集》。李白(701—762),唐代著名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人。聞,聽說。王昌齡(約698—757),唐代著名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遷,貶謫。古人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稱貶謫為左遷。[1]194《題破山寺后禪院》注①:選自《全唐詩》。常建,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長安(今陜西西安)人。破山寺,即興福寺,古址在江蘇常熟虞山北麓。后禪院,禪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講經、供佛,后院即“后禪房”,為僧人居住區(qū)。[1]196《望岳》注①:選自《杜少陵集》。岳,高大的山,這里指泰山。杜甫(712—770),唐代著名詩人。字子美,鞏縣(今河南鞏縣)人。[1]197
《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黔之驢》注①:選自《柳河東集》。有刪節(jié)。黔,當時指今四川、貴州的部分地區(qū)。[2]15622.《陋室銘》注①:選自《全唐文》。陋室,作者給自己的居室取的名字,意思是簡陋的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2]15825.詩詞五首之《次北固山下》注①:選自《全唐詩》。王灣(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次,旅途中暫時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北,三面臨長江。[2]167《登幽州臺歌》注⑧:選自《陳子昂集》(中華書局1960年版)。陳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唐文學家。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2]167《雁門太守行》注①:選自《李賀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雁門太守行,樂府舊題。[2]168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渡荊門送別》注①:選自《李白全集》。荊門,即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長江南岸。[2]192《春望》注①:選自《杜工部集》。[2]192《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注⑩:選自《岑嘉州詩集》。岑參(約715—770),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江陵(今湖北荊州)人。判官,官名,協(xié)助地方長官處理政務和公文。[2]192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1.《小石潭記》注①:選自《柳河東全集》(中國書店1991年版)。[3]19125.詩詞五首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注①:選自《杜工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版)。[3]200《過故人莊》注①:選自《孟浩然集》。孟浩然(689—約740),唐代詩人。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3]202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觀刈麥》注①: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白居易(772—846),唐代中期詩人。字樂天,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刈,割。[3]1227《赤壁》注①:選自《樊川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赤壁,在今湖北赤壁,位于陸水入長江處。公元208年,孫權與劉備聯(lián)合在此擊敗曹操大軍。[3]229
《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9.詩詞五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注①:選自《孟浩然集》。張丞相,指張九齡(673—740),唐玄宗時宰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屬廣東)人。[4]211《終南別業(yè)》注④:選自《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作者唐開元二十九年(741)曾隱于終南山,本詩即此時所作。別業(yè),別墅,郊外或風景區(qū)建造的供休養(yǎng)用的園林住宅。[4]212
《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3.《捕蛇者說》24.詩詞五首之《使至塞上》(王維)注①:選自《王維集校注》(中華書局1997年版)。[5]190《泊秦淮》注①: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5]191《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注①: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5]192第七單元28.《馬說》注①:選自《韓愈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5]21329.詩詞五首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注①: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5]217《滁州西澗》注①:選自《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版)。[5]218
《語文》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5.詩詞六首之《黃鶴樓》(崔顥)⑤:選自《崔顥集》。崔顥(約704-754),盛唐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黃鶴磯上,背靠蛇山,俯瞰長江。舊樓已毀,今新建。[6]176《錢塘湖春行》注①: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即今杭州西湖。[6]178《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李煜)注①:選自《南唐二主詞》。李煜(937-978),五代南唐國主。字重光,初名從嘉,號鐘隱,世稱李后主。徐州(今江蘇)人。相見歡,詞牌名。[6]179第七單元30.詩詞五首之《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注①:行路難,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6]211《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注①:選自《昌黎先生集》。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憲宗命人從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宮供奉,作者時為刑部侍郎,上書進諫,極言其弊,觸怒憲宗,被貶潮州刺史,此詩是在被貶途中所作。藍關,藍田關,在今陜西藍田東南。[6]212《虞美人》(春花秋何了)(李煜)注①:選自《南唐二主詞》。虞美人,詞牌名。[6]178
由上所引可知,初中《語文》教材的注釋一般先介紹作品選自何書及其版本,但也有一些不介紹版本。然后,介紹文學家,文字很簡短,包括生卒年,所處朝代,籍貫,字,號,有些還介紹寫作背景或者作品涉及到的景點。
1.由第一部分所收集的古詩文課文可以制成下表:
文體朝代 文詩詞曲小說合計先秦12315兩漢314魏晉南北朝13619唐五代529236宋941023元123明41139清51118合計52461334118
由上表可推斷出如下四點結論:(1)包括了大部分的中國古代文學體裁:散文、詩歌、小說。(2)涵蓋中國古代文學史所有時期。(3)唐代所收作品最多。(4)散文與小說共56篇,詩詞曲共62篇,大致相當。
2.由上表還可明了各個朝代的古詩文課文的分布情況。唐、宋最多,次之魏晉南北朝、先秦,明清雖少,但它有章回小說。因此,還原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遵循這樣的原則:唐宋宜細,明清宜特,先秦宜重,難易相宜。
(1)唐宋宜細。
我們首先看唐代文學家在唐代各個時期的分布表:
王勃崔顥孟浩然王維常建王灣王翰李白杜甫岑參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韓愈李賀李商隱杜牧李煜鄭谷初唐11盛唐12311134117中唐121116晚唐2215五代22合計31
由上表可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有文學家和作品入選,其中以盛唐最多,因此,介紹唐代文學史就必須將其四個時期一并介紹,重點在盛唐,這樣細分一些才能給初中生以系統(tǒng)的知識。宋代的情況也是如此,不過其重點是詞與古文。
(2)明清宜特。
明清入選的作家與作品不多,但作品種類最齊,尤為重要的是明、清著名的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儒林外史》都有入選,因此關于古典小說最應該是介紹的重點。
(3)先秦宜重。
先秦入選的作家、作品不多,但是作為中華文化經典入選不少:《詩經》《論語》《墨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左傳》《戰(zhàn)國策》,因此,要傳承中華文化,對這些經典的介紹就必定是重點。
綜上所述,通過對語文社初中《語文》教材研究,發(fā)現(xiàn)其所選文言文課文幾乎涵蓋了中國古代絕大部分朝代,顯然初中語文儼然有一個中國古代文學體系,然而語文教材的編輯卻出現(xiàn)了四種情況:同一作家或同一著作的作品分在不同的課文、不同的單元甚至不同冊;同一朝代的文學作品分在不同的地方;不同體裁、不同題材的作品混編;作家作品知識散見于注釋,因按課文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介紹,顯得比較零亂;為解決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碎片化問題并還原中國古代文學史可以遵循這樣的原則:唐宋宜細,明清宜特,先秦宜重,難易相宜。
[1] 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語文:七年級:上[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
[2]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語文:七年級:下[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
[3]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語文:八年級:上[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
[4]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語文:八年級:下[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
[5]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語文:九年級:上[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
[6]語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語文:九年級:下[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1.
(編校 楊興華)
FragmentsandRestoration——ANewExplorationofAncientPoetryTeachinginJuniorHighSchool
ZhuDigua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2, China)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textbook of Chinese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Pr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author found the selected classical Chinese text covers almost all the Chinese ancient dynasties, apparently it seems to have a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system in Chinese language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However, the editing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has appeared four cases: the same writer or works in the same book scattered in different texts, different units even appeared in different copies; the literary works of the same dynasty appeared in different places; different types of literature and different themes of the works mixed together; the works knowledge of the writers appeared in the notes, and it is relatively messy becaus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in the book.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se principles could be follow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fragment problems of th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restore to the original stat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hould be fin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ould be special, and the pre Qin period should be heavy and combine difficult with easy properly.
fragments; restora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G624
A
1673-0313(2017)05-0146-06
2017-09-10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學科研究與中學語文教學”(湘教通〔2016〕400號:555)、“轉型發(fā)展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師教學業(yè)績考核現(xiàn)狀與優(yōu)化研究”(湘教通〔2016〕400號:577)階段性成果。
朱迪光,男,湖南衡東人,教授,主要從事古代文學、船山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