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國征
那些年,那些事
◎ 宋國征
我自小在舅家長大,在我的心目中,舅家才是我真正的家。彈指間,我離開舅家已經(jīng)四十多年了,其間,幾個舅舅妗子相繼故去,如今,只剩一個老舅了。娘親舅大,幾十年來,這根情愫時時刻刻牽引著我。曾幾回回,我在夢囈中呼喚舅舅,還在與舅家的孩子玩耍。人越是上了年紀,越是懷舊,每當(dāng)春節(jié)臨近,我就更加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舅舅,我決心在舅舅健在的日子里,陪他過幾個歡樂的年,這不,羊年的新春佳節(jié),我就陪在了舅舅身邊。正月初二清晨,春陽早早地就露出了笑臉,紅紅的,暖暖的。家家戶戶門楣上的春聯(lián)在旭日的映照下,光艷奪目,熠熠生輝。不少人家門前轎車悠臥,門庭若市,人們穿戴一新,妝扮時髦,手提耀目的禮品。主人們早就笑盈盈地迎了出來——原來是外村的親朋來拜年。舅家也不例外,東西村屯的親友紛至沓來,擠了滿滿一屋子,外面還站著不少人。一見面,人們互致新春賀語,令我蹊蹺的是,見到長輩不磕頭,似乎與長輩平起平坐了。面對人們笑靨如花,滿面春風(fēng),神怡氣悅的場面,我的心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無奈和失望,思緒頓生翅膀,飛到了那些遙遠的刻在心中的年里……
在我懵懂的童年里,最渴盼的就是過年。尤其除夕晚上那頓饕餮大餐,那是我一年的企盼。當(dāng)我聞到那久違了的滿桌子肉香時,垂涎的誘惑使本來不饑的肚腹失尊地咕嚕起來。當(dāng)各種菜肴擺滿桌子的時候,全家人融融圍坐,但沒有一個人先動筷子,因為根據(jù)傳統(tǒng)習(xí)俗,飯前要先敬天,再敬地,然后是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同輩中小的給大的拜年。只見小輩的表情恭敬,動作虔誠地在地下叩拜。我那時尚小,只覺得這些上行下孝的規(guī)矩有些可笑。
噼噼啪啪的鞭炮和光閃如晝的煙花,早早地就叫醒了恬靜祥和的正月初一。廚房橙紅色的火舌高興地舔著鍋底,鍋中,嘩嘩的沸水煮著一家人的團聚,和睦,笑靨,憧憬……香噴噴的水餃端上桌,待長輩落坐,晚輩們虔恭地給長輩叩首拜年。履行幾千年老祖宗留下的規(guī)矩,奉行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孝道。
正月初二是走親訪友拜年的傳統(tǒng)日子,只見村外,坎坷彎曲的小徑似雞腸,阡陌縱橫,人們徒步在小路上,南來北往,絡(luò)繹不絕。偶爾有一個騎自行車的。那時人們拜年攜帶的上檔次的禮品是一包馃子,也叫點心。它的包裝在當(dāng)時也是比較“高級”的,最靠近點心的是一張半透明的薄紙,外面是一張橙黃色的較厚的草紙,最外面是粉色或綠色的彩紙。一包包裝完的點心類似一個立體的梯形,外面用紙繩扎緊。到了親友家拜完年,點心有的被留下,然后再給你配上一包類似的點心,有的不留,讓你拎著再去下一家拜年。等拜完所有的親友回到家,拎的還是自己家那包點心,這不是小氣,那個年月,家家的日子都是清苦的。
光陰荏苒,歲月輪回,后來,人們走親訪友拜大年,都騎著輕便的自行車,徜徉在寬廣的馬路上。那時的“高級”禮品——點心再也難登大雅之堂。再后來,電驢子(摩托車)電動車取代了自行車,如今,家庭轎車已是司空見慣。拜年的禮品也不斷更新?lián)Q代,檔次不斷攀升,諸如包裝精美的新鮮水果,各種風(fēng)味的箱裝鮮奶,各種高級營養(yǎng)品……人們所帶的禮品再也不是假意地讓一讓,而是真心誠意地留給親友。
一元復(fù)始,萬象更新。如今,一切都在變。在故鄉(xiāng),大年初一再也看不到晚輩給長輩磕頭拜年了,再也看不見新一代給本族長親叩首了。正月里,全家傾巢出動,慵懶地臥在轎車里,去外村屯的親友家拜年,見面也只是淡淡地互致幾句吉言祥語。晚輩們?nèi)缛霟o人之宅,對長親視而不見,只顧玩弄著手機,形同路人。面對此情此景,我內(nèi)心猶如打翻了五味瓶……我感覺親情疏了,年味淡了,故鄉(xiāng)陌生了……